心理学与生活2020年8月30日19:44一、心理学研究了什么?它的应用有哪些?1、定义2、对象往往是个体3、主要关注个体的行为4、认知科学5、意义二、为什么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是紧密相连?1、两者定义2、都属于目标3、心理学家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一个潜在的原因去解释多种行为,对造成特定行为方式潜在原因的精确解释常常能让研究者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4、举例:朋友不愿交新朋友是因为害羞,那么下次在新的陌生的社交场合,朋友依旧会害羞三、冯特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有哪些?1、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正式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室2、构造主义3、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4、创立实验心理学5、培养大批心理学家四、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观点有什么?1、关注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2、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3、青年期:力比多高潮期4、强调当前的社会环境5、强调对个体生活经历具有持续影响的方面6、强调社会动机和人际关系的角色7、强调自我的功能和自我概念的重要性五、怎么看待“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1、本能论2、弗洛伊德观点3、建议放上行为主义观点比对,以辩证的观点分析4、生物遗传是前提基础5、在发展的低级阶段,遗传对行为的制约较大六、精神分析法(心理动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0、精神1、缘起于弗洛伊德对精神病人的临床工作2、正常行为、变态行为都可3、心理咨询4、无意识的动机5、儿童发展6、遗忘七、遗传、环境与个体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先天遗传给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此,心理学既研究人类心理的先天因素,也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文化背景与人类心理发展的交互作用。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单纯由遗传或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不存在。
1、正常的心理活动必须具备正常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素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
个体总是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成长与发展,发展的方向、过程、所达到的水平等更多地受环境与教育因素的制约。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遗传与生理成熟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对于某种心理特性或行为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往往有赖于这种特性或行为的遗传基础。
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不同,环境的效应也就不同。
3、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不一样。
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以及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方面,遗传与成熟的制约性较大;而在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及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方面,则更多地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八、第一代认知心理学和第二代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异同。
九、人本主义心理学核心理论以及在心理咨询的运用。
1、理论观点2、人本主义治疗3、来访者中心疗法十、社会文化观点的心理学家们持什么样的观点?1、跨文化心理学2、对心理动力学观点的批驳十一、各心理学派对攻击性的观点有何特点?1、心理动力学:攻击来源于本能;把攻击作为对挫折的反应来分析,可能来源于不能获得快乐感;将攻击视为人的一种对抗转移,可能是源自童年期针对父母的对抗。
2、行为主义:强化;社会学习。
3、人本主义:寻找攻击性观点的个人价值观及社会条件。
4、认知学派:探索人们在目睹攻击性行为时经历的攻击性思想和幻想;注意攻击性想象及伤害他人的意图。
5、进化论:早期人类的适应性行为;自然选择的结果。
6、社会文化:文化类型对成员攻击行为的影响(农耕、海洋、游牧文明)十二、认知神经科学的目的是什么十三、进化论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如何互补?1、各自理论的阐述2、进化论:焦点在于进化的心理适应性,主题是按进化形成适应性。
纵向3、社会文化观点:焦点在态度和行为的跨文化模式,人类经验的普遍性方面和文化特异性方面。
横十四、观察者偏见起作用的机制是什么?在夫妻关系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使观察者偏见降到最小?1、定义2、预期能够引起不同的观察者得到不同的结论,观察者偏见所起的作用像一个过滤器,一些事物被视为是相关和重要的而获得注意。
另外一些则被视为无关和不重要的而被忽略。
3、在夫妻双方的评分表现出一致的观察者偏见,夫妻一方报告自己对未来关系的确信程度决定了偏见的方向,例如,对婚姻有信心的参与者会对普通人看似正常的对话产生强烈的积极反应。
4、补救措施:标准化、操作性定义。
十五、自变量、因变量和混淆变量分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如何补救?1、实验法定义2、各自的定义3、举例一个实验4、几乎存在于所有实验中的混淆变量:期望效应和安慰剂效应定义5、补救措施:控制程序(双盲控制和安慰剂控制)、研究设计(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随机分配、代表样本、随机取样)十六、(相关法的实际应用)研究者是否能通过增加睡眠时间的方法来提高GPA绩点(已知两者相关)1、相关法定义2、相关系数(定义、特点、注意事项)3、举例:学生的睡眠习惯和其在大学表现之间正相关,正相关系数高代表学生的睡眠时间越长,其GPA越高。
当知道一学生每晚的睡眠时间时,研究者就可以合理地预测这个学生的GPA4、不可,高相关性只表明两组数据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建立了联系,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也有可能涉及第三变量,这个变量在背后造成了它们的相关。
十七、信效度含义?并举例。
标准化?举例。
1、实验法、测量法2、各自定义3、举例4、标准化定义5、条件6、举例十八、自我报告法的优缺点1、定义:也叫自陈法,是通过言语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
研究者设计可信的方法量化这些自我报告,这使它们能对不同个体的反应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2、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问卷或调查包括一些书面的问题,有开放式问题和固定的备选答案;访谈是指研究者为了获得详细信息与个体进行对话。
前者标准化、后者互动。
3、会受限于语言、文字、可能不可信(理解上的偏差),受社会影响、情景影响。
十九、假设一个研究者观察儿童在运动场上的表现,是哪种测量方法?1、观察法定义2、自然观察定义3、设计观察法、掩饰观察法、机器观察法等4、优缺点二十、你认为在心理学和医学研究中应不应该使用动物?1、应允许2、在一些行为科学领域使用动物进行非常重要的突破性研究,有助于得到关于药物成瘾的重要知识,以及治疗焦虑和精神疾病的相关发现和药物测试。
动物研究也有利于动物本身3、贯彻3R原则:减少、替换、改善二十一、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1、心理学家依据统计方法俩解释数据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2、定义3、描述统计:频次分布、图表、集中量数、离散系数;推断统计:正态曲线、统计显著性二十二、为了分离环境和基因的作用,研究者该如何进行研究?1、收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定义2、在收养研究中,研究人员尽可能地收集关于收养儿童亲生父母的信息随儿童成长,评估儿童与其亲生父母以及养父母之间的相似性。
前者反映了遗传的作用,后者反映了环境的作用。
3、双生子研究中研究者通过确定在特定特质上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来计算该特质的遗传力估计值。
4、除了诸如孩子的性别等一些情况外,基因并不是决定性的。
二十三、如何用进化的观点解释人类体验幸福的能力?1、进化心理学观点2、由于现代与古代环境的差异,进化的观点在解释人类幸福感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3、尽管人类进化是在小群体的环境中进行的,但现代人生活在城市环境中,周围基本上都是陌生人。
我们和与之共享空间的人之间已经没有紧密联结了,而原本这种联结对于我们体验幸福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二十四、信号检测论在生活中的应用1、定义2、内容3、举例且说明各部分代表什么二十五、在一个吵闹的聚会上,你的朋友说的话含糊不清,尽管噪音盖住了某个字,但你仍认为实际听到的是完整的词,这是为什么?“I have to go home to walk my (噪音)og”1、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定义2、两者共同完成音素重建过程3、两类信息与语音知觉相关联,一种是单词,另一种是组成单词的语音,当“o”和“g”这两个语音到达该系统时,它们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提供了单词水平的信息,着提供了你朋友所说单词的几种可能。
然后自上而下的加工开始发挥作用,根据整句话的情景推测出“dog”是最可能的单词。
4、但是当整个过程——对候选词自下而上的辨认和自上而下的选择发生得足够迅速时,你就不会意识到“d”的丢失,而是觉得听到了完整的单词。
二十六、在一个喧闹的房间里,人能够听到有人提到自己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1、鸡尾酒会效应2、衰减理论3、在未被注意的信息中人们尤其注意自己的名字二十七、对于无意识中的信息,弗洛伊德的观点是什么?1、无意识的定义2、梦二十八、为什么有些人“不愿吃狗屎状的奶糖”?1、经典条件作用2、由于经典条件反射不是有意识地形成的,也很难通过有意识的推理消除3、不是只有不良反应才会被经典条件化。
广告商会将产品和观众的愉快反应联系在一起二十九、用经典条件反射来解释药物成瘾1、经典条件反射2、药物成瘾3、毒品的使用情景作为条件刺激物存在,个体在情境中通过阻止药物的常规效应应而学会了保护自己。
当人们吸毒时,毒品会带来某些生理反应,这些反应是机体试图重建体内动态平衡而采用的药物对抗反应。
机体对药物的对抗反应时无条件反应。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补偿反应就会变成了条件反应。
也就是说,在与使用药物相联系的情景中,机体会对药物的预期效应做好生理准备。
在那种情境下,有机体必须消耗一定量的药物克服补偿反应,才会出现“正效应”。
因而抗药力便提高了。
渐渐地,随着条件补偿反应本身的增强,所需的药量也越来越大。
三十、经典条件作用在癌症治疗中能发生如何的影响?1、经典条件作用2、经典条件作用是使癌症治疗(化疗)副作用长期保持的重要因素3、化疗药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它造成治疗后的疲劳作为一个无条件反应。
研究者认为临床环境可作为一种条件刺激。
在光顾诊所治疗的过程中,随着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匹配。
当人一进入门诊部时,预期的疲劳就会作为一种条件反应而出现4、许多病人在化疗前就开始恶心:他们接受治疗的临床环境开始作为条件刺激而起作用5、治疗结束后一些作用仍持续存在是由于化疗经历的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经典条件联结引起的6、经典条件作用放大了化疗的消极影响。
研究者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去改变背景线索,以减少临床环境成为条件刺激的可能性三十一、强化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1、正强化:通过继反应之后呈现令人喜爱的刺激而增强行为反应的频率2、负强化:通过减除、减少或阻止反应之后出现令人讨厌的刺激来增强行为反应的可能性3、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能增加行为发生的可能性4、正强化:宠物狗在转圈之后得到了它想要的食物,那么它将学会转圈5、负强化:小朋友如果能背诵静夜思,就不用抄写了三十二、如何降低某一行为发生的概率?1、惩罚定义2、惩罚物定义3、阳性惩罚: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厌恶刺激时的事件,如触摸热炉子会产生疼痛,这是对之前触摸行为的惩罚,这样下次就不大可能再摸热炉子了4、阴性惩罚: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有喜爱刺激的消除时的时间,如小女孩打了自己妹妹,父母就取消了她的零花钱三十三、负强化和惩罚,举例且说明他们有何异同?0、操作性条件反射1、负强化定义2、惩罚定义3、异:①目的:惩罚的目的是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负强化的目的是激励良好行为的发生;②实施方式不同:惩罚是当个体表现不良时使用的;负强化是正在受惩罚的个体表现良好时使用;③后果:惩罚的结果是不愉快的;负强化的结果是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