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扬州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扬州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介绍扬州市农业委员会(2010年3月)扬州位于长三角经济圈,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辖宝应、高邮、江都、仪征四县(市)和邗江、广陵、维扬三个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耕地32万公顷,人口460万。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业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8℃,年均降雨量1020毫米,年日照2140小时,无霜期270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禽水产主产区。

一、农业区域特色产业扬州农业区域特色产业明显。

一批名优特色农产品享誉海内外,如扬州炒饭、扬州包子、绿杨蔬菜、仪征茶叶、江都花卉、高邮鸭蛋、宝应莲藕、高宝邵伯湖大闸蟹等,被誉为京杭大运河畔的一串明珠。

经过近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培植,扬州农业已形成了优质稻米产业、弱筋小麦产业、绿色蔬菜产业、名优茶果产业、特色家禽产业、特种水产产业、花卉苗木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

1、优质稻米产业:水稻是扬州主要粮食作物。

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20万公顷,总产150万吨以上。

其中有机稻米种植面积2000公顷,总产1万吨左右。

2、弱筋小麦产业:扬州是全国优质弱筋小麦主产区之一。

常年种植小麦面积16万公顷,总产100万吨以上,其中由扬州农科院程顺和院士繁育的扬麦15等弱筋小麦,种植面积4万公顷,总产20万吨以上。

3、绿色蔬菜产业:扬州现有蔬菜生产基地面积4万公顷、总产量200万吨;宝应是“中国荷藕之乡”,现有荷藕、茨菇等无公害水生蔬菜1.3万公顷,年产荷藕20万吨,藕制品畅销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市场,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左右。

4、名优茶果产业:扬州现有果园6000公顷,年产桃、梨、葡萄、猕猴桃等名优水果10万吨;茶园2000公顷,年产绿杨春茶叶600吨。

5、特色家禽产业:扬州畜禽业特色明显。

全年家禽饲养量8000万只;生猪年出栏150万头。

高邮鸭是全国著名的三大名鸭之一,高邮鸭蛋是经国家质监局批准的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扬州鹅是久负盛名的地方优良品种,“高邮双黄蛋”、“馋神风鹅”等闻名大江南北,畅销国内外市场。

6、特种水产产业:扬州现有养殖水面7万公顷,是全国虾、蟹生产的重点产区之一。

河蟹养殖面积2.7万公顷、虾类养殖面积1.4万公顷,高邮湖、宝应湖大闸蟹等著名品牌水产品十分抢手。

此外,长江特水产品也深受欢迎。

7、花卉苗木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是扬州传统优势产业,历史上就有“十里栽花算种田”的传统。

现有花木面积2万公顷,年销售各种绿化苗木1.7亿株,年产盆花盆景800万盆。

江都是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

8、休闲观光农业:扬州已建成润扬森林公园、邗江凤凰岛生态旅游度假区、高邮东湖度假生态区、仪征登月湖生态农业区、龙山风景区、白羊山森林公园、宝应水泗荷藕观光区、江都雅典娜花木观光区、宝应有机农业示范区等一批农业生态旅游景点,成为城市居民到农村观光度假新去处。

二、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2006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批准,决定在扬州设立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2006年10月17日,在博鳌论坛上原国台办陈云林主任宣布了这一决定;2007年4月17日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在扬州揭牌,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试验区规划总面积3万公顷,围绕扬州产业特色,重点建设“两区四园一中心”,两区分别为宝应有机农业核心区、邗江观光农业核心区;四园分别为江都花木产业园、高邮水产、水禽产业园、仪征茶果产业园、广陵食品工业园;一中心为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合作中心。

宝应有机农业核心区:宝应是我国荷藕之乡,是国家有机农业基地示范县,核心区规划面积8000公顷,重点建设“六区一中心”,即:生猪良种引繁区,中国十大名蟹养殖区,花卉林果种植区,有机稻米种植区,绿色蔬菜种植区,生态农业度假区,有机农业研发、检测中心。

邗江观光农业核心区:邗江是扬州的“后花园”,也是扬州城市扩容的重要储备资源。

核心区以邗江沿江高等级公路为发展轴,依托夹江资源和沙头万亩蔬菜园进行规划建设。

规划面积2000万公顷,主要建设“三园一街”:即夹江生态农业园、夹江半岛生态园、沿江丰乐园和江鲜一条街。

江都花木产业园:江都是中国花木之乡,花木种植面积1.5万公顷。

花木产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1500公顷,立足于“整合、展示、引导、开发”的原则,重点建设“二区一带”,即:以北部丁伙镇为主的花木生产片区和以南部仙女镇为主的现代花木产业园区,并向南北延伸构建花木产业带,重点推进龙柏、蜀桧、海棠、紫薇、玉兰、彩色树种、琼花、竹园等8个千亩以上的特色园建设。

高邮水产、水禽产业园:高邮市拥有江苏第三大淡水湖——面积为760平方公里的高邮湖和全国三大名鸭之一的高邮鸭品种,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占全国1/4,全省3/5。

水产水禽产业园规划面积1万公顷,重点建设三大特色园区:高邮鸭产业园、扬州鹅产业园、特种水产产业园。

仪征茶果产业园:仪征地处扬州西郊,地貌主要是低山丘陵,以盛产绿杨春茶叶而著称。

茶果产业园规划7000公顷,重点建设“五大”功能区,即以绿杨春系列名茶为主的茶叶生产加工区、以梨、桃、葡萄等为主的果品生产加工区、以登月湖农业旅游景区为中心的休闲度假区、茶文化博览园和茶果物流中心。

广陵食品工业园:广陵是扬州的主城区,食品工业园规划面积1000公顷,一期启动开发200公顷,重点建设四大功能板块:综合配套服务区,畜禽水产加工区、饮料营养食品加工区和食品原辅材料加工区。

着力引进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功能饮料、保健食品、冷冻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工业项目。

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合作中心:设立在国家级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由扬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里下河农科所、扬州市农业局、扬州台商协会共同建设,是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专家学者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讨和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引进、推广台湾及国外名特优新农业种养品种的示范基地。

三、十亿元优势主导产业扬州结合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技术先进、投入集约、规模适度、产出高效的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培植了10个十亿元优势主导产业。

1、高邮市高邮鸭产业。

高邮境内湖荡连片,沟渠纵横,水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就是高邮鸭的主产区和集散地。

高邮鸭已成为高邮对外交往的特殊“名片”。

近年来,通过加大资源整合,加大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投入和品牌宣传等手段,高邮鸭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高邮农业的主导产业。

目前,高邮鸭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龙头企业异军突起,新品开发层出不穷,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品牌形象日益提升,物流三产全面配套。

该市现有各类蛋品、鸭肉、羽绒加工企业近300家,拥有国家级品牌1个,江苏省著名商标2个,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12项。

2009年全市养鸭820多万只,加工各类蛋品6.5亿枚,加工鸭肉制品300多万只,鸭业产值总量达28.5亿元,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

2、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

高邮是国家级罗氏沼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江苏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整体推进示范县(市)。

2009年养殖面积15.03万亩,占全国的1/4,江苏省的3/4,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第一县(市)。

2009年实现罗氏沼虾总产5.33万吨,养殖产值11.84亿元,加工产值3.1亿元,整个罗氏沼虾产业链产值达21亿元。

一是区域品牌优势明显。

独立创建了一整套高效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及示范规程,养殖规模及技术领先于全国、全省。

二是产业体系较为齐全。

该市现有虾苗经纪人近200人,成虾销售经纪人400余人、专业捕捞队伍4800人,销售服务人员近600人。

建成育苗产业园,年育虾苗20亿尾。

专业批发交易市场1家,年交易量超过1.5万吨、实现交易额3亿元。

从事加工企业32家,年加工1.4万吨。

从事饲料生产企业17家,年生产饲料7万吨。

从事渔药(微生态制剂)生产企业8家,年生产药品达160多个品种。

从事专用肥料生产企业6家,年生产肥料3500吨。

从事螺蚬捕捞船245条,年加工螺蚬肉3000吨。

从事饲料、药物、渔需物资销售商168家。

已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入社人数达4200多人。

3、高邮市扬州鹅产业。

高邮市独家拥有扬州鹅知识产权。

扬州鹅品种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经济效益高,70日龄体重达3.5公斤,大田种草养鹅每只纯效益达10多元。

高邮湖及周边滩涂湿地是扬州鹅的天然牧场,大面积农田适宜种植优质牧草,适宜发展种草养鹅产业。

目前高邮市扬州鹅年饲养量可达1000万只,拥有天歌、明月、星月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年加工商品鹅200万只以上,鹅业经济总量突破18亿元。

正以送桥镇、菱塘乡为核心,辐射带动天山、郭集等乡镇,着力培植湖西地区年饲养扬州鹅500万只的种草养鹅园区。

到“十一五”末,高邮市扬州鹅饲养量将超过1000万只、加工肉鹅600万只,经济总量将突破20亿元。

4、宝应县荷藕产业。

宝应县是著名的“中国荷藕之乡”。

“宝应荷藕”于2004年7月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该县荷藕面积达18万亩,主要集中在射阳湖、广洋湖等东荡5个乡镇。

该县已建成水泗荷园、望直港荷藕科技示范园、广洋湖镇无公害荷藕示范园、柳堡仁里荡有机藕园区等27个园区,总面积达到67730亩。

该县围绕荷藕食品开发的大小企业有49家,2009年实现产值16.3亿元。

产业实行“协会+龙头企业+基地+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加工企业共与农户签订4万多亩的无公害莲藕原料出口基地,推行订单生产,带动农户8.6万户。

至2015年,该县规划荷藕发展到20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

5、宝应县河蟹产业。

宝应县为全省淡水水产养殖重点县,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自然环境条件为优质河蟹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通过建立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等养殖管理措施,宝应河蟹的品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优质宝应湖大闸蟹获得了诸多荣誉,2003年“宝应湖”大闸蟹在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举办的江苏优质大闸蟹上海、香港推介会及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均荣获金奖。

2004年“宝应湖”牌大闸蟹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名蟹”。

2005年“宝应湖”大闸蟹再度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

2006年度荣获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宝应湖”商标被确认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宝应湖”大闸蟹在全国“丰收杯”河蟹大赛连续获得2007、2008两年“金蟹奖”。

2009年再次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评为“中国十大名蟹”。

该县河蟹养殖面积25万亩,年产量2.5万吨,产值12.5亿元,河蟹养殖业已成为宝应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6、江都市花卉苗木产业。

江都是全国著名的花卉苗木主产区。

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中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

花卉、苗木、盆景生产各具特色,许多产品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