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

后现代主义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各方面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背景;特征;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70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后现代主义既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诸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

其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科技建立了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将科技作用推向极端。

资产阶级还把科技和理性变成了获得私利和殖民掠夺的工具,人沦落为理性和机器的奴隶。

从而使国内危机和矛盾不断激化,也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市场的不平衡状况,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人们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

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和管理变成了更为庞大的机器体系,人成了这个庞大机器的一个部件。

人们的生活、消费、思想观念完全商业化,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不断激化。

第三,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越演越烈,威胁着人们生存的自然家园。

人们受利益驱动大量开采自然,使很多非再生资源几近枯竭。

大工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和气体,进一步恶化了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思。

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西方后现代主义派别林立,最典型的是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否定性,侧重于对旧事物的摧毁,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解构理性、颠覆传统。

后现代主义核心主题就是解构各种各样的理性主体观念,认为理性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压迫性”力量而存在的。

后现代主义对理性的批判与攻击就是致力于揭示理性的真相,展示它不为人知的或为人所忽略的一面。

第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

人本主义是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所确立的现代性的另一根本原则,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此也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己处于宇宙的中心,是世间最高贵、能力最强的生物并优越于其它物种的观点,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是没有根据的,不过是人类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一个借口,因而是不合理和荒谬的。

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强调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真理的复杂,以及社会的多元,在近几十年来对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论的积极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论的积极影响之所以能够发生,主要决定于中国文艺理
论工作者能够紧密结合中国语境,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吸收。

首先,后现代主义坚持了哲学的批判性、反思性,这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
点之一。

它以批判性眼光审视和剖析全球化语境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
化等异化的新形式、新特点,不但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
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态势,而且对当代中国文论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危机进行自我
反思和批评有着重要的启迪。

其次,后现代主义崇尚多元和谐,主张差异性、非同一性。

强调世界的多元性和
多义性,强调视角的多面性、意义的多重性和解释的多元性。

这对于中国当代文
论打破单一文论体制从而走向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局面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当代
中国文论走向开放、多元的新时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再次,后现代主义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论对形而上学
的思维方式形成有力的冲击,有助于我们超越二元对立特别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方
式以及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

最后,后现代生态批评对中国文论的建设性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消解主体观,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直接表现为反对和否认人对自然的支配、掠夺和征服,
为生态批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在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之中,人不再是
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自然的看护者。

(二)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影响
相对而言,后现代主义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影响较小,而且集中在大城市,这
种影响常常与现代主义的各种观念交织在一起,主要表现是在生活中刻意追求个
性化,包括服饰、行为等都显示出叛逆风格。

(三)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第一,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低俗化。

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自身经济实力的
迅速增强,大众在物质欲和金钱欲的刺激下,不仅开始追求更大的物质财富,而
且随之而来的就是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特别是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表现为热衷
于快餐式的西方文化样式。

第二,文化生态的失衡。

文化生态不仅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包括人的
科学文化素质。

西方后现代主义认为工业文明的成就本来是人类解放的前提,而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却成为统治人类的工具,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一个物质丰裕、精神痛苦的病态社会。

在当今中国社会,精神疾病和自杀率急剧攀升都是被
这种压抑人性的文化摧残所致。

所以,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生态在中国的发展是
不和谐的。

第三,精神危机和伦理道德缺失。

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消解及
否定,将导致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

我们将会面临严重的精神危机和伦理
道德缺失,这种消解主义必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出现了对崇高、道德、理想
极力否定的不良现象。

中国正面临着走向现代化的任务,正在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我们要清醒的
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经验教训,更要看到后现代主义的主流思想的负面作用。

对于后现代主义,我们仍旧需要有进一步了解,研究和关注它对我国社会和人们
的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守森.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后该如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0-18(008).
[2] 朱立元.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4(01):67-90.
[3] 葛晨虹.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J].教学与研究.2013(05):96-103.
[4] 石苏谊,穆阳远. 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
报.2010(01):20-21+51.
[5] 曹翔.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影响[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67-69.
作者简介:杨洁(1991—)女,山西太原,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级硕士研究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