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发展对偶婚制:指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过着相对稳定的配偶生活的婚姻形式。
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
其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
是从群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态,从血缘结构上为父系氏族和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现居住在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其带有神秘色彩的“走婚”,其实就是对偶婚的开残留形态。
一夫一妻制: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
它既不是自然选择规律作用的结果,也不是男女性爱的结果,而是私有制确立的必然结果。
形成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婚姻家庭。
它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个历史时期婚礼形式的繁简转化:1、就形式上来说,中国婚俗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继又由简到繁的过程。
2、“嫁妆”“聘礼”的增加。
对于不同年代的婚礼,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八十年代要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九十年代要三电一轮,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21世纪要三子一本,手机,电脑,汽车,房子”。
透过这生动的婚嫁变奏曲,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
如今,婚礼越来越讲究情调,讲究个性,讲究排场,讲究浪漫。
豪华车队,高贵服饰都成了炫耀的资本。
婚前拍照,婚后蜜月。
所有的步骤都要花费上万。
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是奢侈攀比之风的结果。
观念的转变:婚姻目的侧重点的转移。
古代:婚姻是家族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
古人有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措)” “婚礼者,礼之本也”;“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的习俗,婚姻主要被作为可以祭祀祖先、延续后代的手段。
而现代人的观念显然有很大的转变,结婚的原因不再只是传宗接代那么简单了(甚至有的人宁愿一直过两个人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丁克家族)。
而传宗接代也只是爱情的结晶,并不再是仅仅为了延续香火,保持家族旺盛(除去一些富豪为了家业有人继承)。
这也是精神文化发展的体现从一夫多妾到一夫一妻。
一夫多妻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
它从原始社会时期的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
在此期间社会体制虽几经变换,但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却没有变。
虽然这样的制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稳定,是家天下的形式得以更好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发展但是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这是需要被摒弃的。
不利于女性人权的解放,这是对女性的一种不平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受西方人权思想的影响,妇女地位逐渐提高,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在中国的土地上确立的一夫一妻制。
这是中国人思想的解放,是中国妇女的胜利,也是国家法制的不断完善。
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
必须遵从父母之命,是古代婚姻的一项原则。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也就是说,一男一女,没有父母之命而自由结合,是家庭和社会都不允许的。
恩格斯也指出:“古代婚姻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
这样的原则对现在的男女青年也仍有影响,但是总体来说现在的社会更倾向于自由恋爱。
休妻到离婚受儒家三从四德等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妇女一直尊崇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的古训。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休妻的感念逐渐被离婚这样的概念所取代。
单纯从字面理解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平等的体现。
中国婚俗变化的社会原因政治:1、中国被动开国(清末民初婚俗的变化,既是中西文化冲撞的结果,又是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婚俗的继续。
因此,它的演变,一方面服从于近代社会过渡性总体运动,另一方面又有其内在的动因。
)2、一些有关于婚姻的政策和法律的颁布(民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妇女地位的提高(二战)经济: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为青年知识分子萌发新的婚姻观,增加男女间的交往,在婚事上进行比较自由的选择创造了条件。
2、物质生活内容更新以后,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势必也引起婚俗的变动。
3、各种传播媒介的发展(两次科技革命)文化:1、受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与甲午战争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而引起的深刻变革不无关系。
)2、各种思想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婚礼的程序为:合婚合婚能否成功,最大的关键,全在合婚的"算命先生"一言而定。
因此如其中一方极盼能成好事,竟有预先向合婚"算命先生"行贿的人家。
俗语说:"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
"男女有以上相犯的属相,婚事就难以说合了。
反之,倘二人的属相相生,别的条件就都可通融。
相宜匹配的属相是:"鼠配牛,虎配猪。
羊配兔,马配狗。
"这是男女两造最重视的。
又:男家求亲,最忌属虎、属羊的姑娘。
俗语说:"虎进门,必伤人。
"而属羊的姑娘也有"命硬克夫"之说。
因此倘有女家急于求偶,而极中意某家男孩时,为达到目的,常常隐匿真实属相,否则就难以成功相亲: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
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倘若见室内陈设豪华,则以为其家境富裕,当然乐意攀亲;若见室内萧条,家徒四壁,而且子女众多,则以为其家境贫困,议婚时就会采消极态度了。
相亲的结果如双方都很满意时,再根据男女八字检查二人的"三堂"。
所谓"三堂",就是查双方父母有无相妨之处。
倘能得吉,然后就写婚书,且将上轿、下轿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放小定: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
"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
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
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
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
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择日:北平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
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
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
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信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
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作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惟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受孕,则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
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
放大定: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放大定。
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
如:(一)衣料首饰类有已裁制好的衣服,也有衣料以及各种首饰。
(二)酒肉食品类有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即蹄膀)及各样蒸食。
(三)面食类有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
(四)果食类有四干果、四鲜果。
首饰盒里有一付镯子,一定要由新郎的母亲给姑娘带在腕上。
带镯子时还要说些吉利话,如:"白头楷老,吉祥如意"等词句。
据说此举的用意,是为了新娘过门后要听婆婆的话,以防婆媳间不和睦。
事后,女家必将男家送来的龙凤喜饼以及各种点心,分给亲友,借以宣扬女儿待嫁有期。
亲友们也都分宴待嫁姑娘,并赠送一些胭脂、宫粉或衣料等物,俗语叫"添箱"。
送嫁装: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举行。
有钱的人家嫁女儿,正好趁着"送嫁妆"的机会以炫耀富有,并且还有陪送土地和店铺的;陪送土地的方式,是在嫁妆的行列里,由人抬着几块土坯。
要送店铺,就是把该店铺的招牌取下,一并抬送到男家。
男家收到这些嫁妆以后,新郎要在当天去女家"谢妆"。
谢妆要行磕头礼,但不作停留,磕过头之后就回家。
嫁妆中的每一箱匣,都在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包铜元的,也有包角票的,这并无客观标准,只是象征着一些喜意而已。
迎亲:在花轿未到之前,女家即由家人把新娘头顶上的头发,分下一缕挽一发髻,取"结发夫妻"的意思。
新娘上轿的时候,必须有人在地上逐次接铺红毡,使新娘足不沾地,由二人搀扶上轿。
也有由新娘的父兄抱着新娘上轿的。
新娘在轿内无论冷热,头上的"盖头"都不许摘去,虽在炎夏,也不例外。
在起轿前,新娘的父母必对花轿详加检查,以策安全。
起轿后仍派新娘的兄弟二人随行于花轿两旁,俗语叫"扶轿杆"。
拜天地: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
这种情形和女家对付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撒满天星之举。
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
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
并撒喜果于帐中,此举正如唐代“撒帐”之遗风。
此时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俗语叫“初会”或叫“露脸”。
遂即摘下新娘头上戴的绒花,这朵绒花,新郎可任意放置,据说放在高处即可生男,放在低处即可生女。
闹洞房:"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只是闹的程度不同而已,有些文雅之士,动口不动手,有些莽汉粗夫,则尝因酒后乱性,以致闹成过失杀人的惨剧!俗语说"三天无大小",是指在新婚后的三天之内,不分大小(长幼)辈分,都可以参加"闹洞房",话虽如此,实际参加的,都是平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