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学习理论 知识点整理归纳

行为学习理论 知识点整理归纳

以后的几天里,郑板桥总是守候在学校门口,对着这个骑着驴的势利 学官作揖,每次都让驴把学官摔得鼻青脸肿。学官害怕,以后再也不敢 让学子们对他作揖行礼了。
当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引起条件反射 的出现,就称为条件反射的获得。
• 通过多次训练,驴子形成了 条件反射。
• 刺激物:郑板桥作揖。 • 反应:撩蹶子蹦跳起来。刺激与
小红只有6岁,见了人就说“叔叔好”, 大家都笑着表扬孩子说:“这孩子真乖!” 并微笑着摸摸他的头,以示赞赏。今后当小 红再见人时,说:“叔叔好”的可能性将大 大增加。
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的区别
程序 行为 后果
正强化 认真 物的使 听课 用
当学生认真听课时 (正强化物) 老师的表扬
呈现
负强化 认真听 当学生认真听课时
◆小明爱打架,妈妈为此就 不让他看电视。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强化的普雷马克原理(做祖母的法则)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 物, 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对 不喜爱的活动的参与。比如, 如果一个儿童 喜爱看电视而不喜欢阅读, 可以在他完成阅 读之后去看一会儿电视。即首先做我要你 做的事,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属 于哪一类强化或惩罚)
物的使 课
(负强化物)

课后的作业
移除
行为的改变 行为的频率增 加(学生更认 真听课)
行为的频率增 加(学生更认 真听课)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如食 物、水、安全等。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 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 对婴儿不是强化物, 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得自己 需要的东西时, 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强化效 果。
(一)准备律: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
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 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准备律实际上 体现了学习的动机原则。 (如桑代克的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猫必须 处于饥饿状态)
(二)练习律: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
间的联结。即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越多,刺激反应之间 的联结就会变得越来越强。(题海战术,在不同年级重复 学习高频词汇)
3.高级条件作用
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起到与无条件刺激 相同的作用,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又可以形成新 的条件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高级条件作用。 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
是指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具体的客 观事物)。 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
是指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语 言或具体事物的符号、代替物)。
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桑代克,美国著名教育 心理学,采用实证主义的倾 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 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 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基本要素:
(1)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 研究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
(2)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所得出的行为原则不但可用 以解释动物的行为,也可用以解释人的行为。 (3)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 表现只是反应的组合。 (4)只要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 控制刺激,通过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 反应。
反应经过多次联结,驴子的神经 系统就形成了牢固的神经联结, 条件反射形成。
(三)经典性条件作用相关原理
1.获得与消退 当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引起条件
反射的出现,就称为条件反射的获得。
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 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条件反应的强度 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消退。
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
究是开创性的,而且他的实验 方法与研究结果被后来的心理 学家所广泛接受,因此,他的 条件反射理论被称为经典性条 件反射理论。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认为,有机体学习的实质 就是通过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 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条件刺激通过 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 合,使得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 的信号,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 反应建立联系。
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
正(积极)强化: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 强反应概率。如给糖吃。 负(消极)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 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如免除饭后洗碗的任务。
正强化——在某一行为后通过呈现 令人满意的刺激来加强行为的过程。
在咨询会谈中,来访者进行自我揭示,咨 询者给予点头、微笑等支持反应,来访者会 倾向于进一步的自我揭示。
在经典性(应答性)条件作用中,强化物伴随刺 激出现。(强化刺激)
在操作性(反应性)条件作用中,强化物伴随操 作行为出现。(强化行为)
二、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 他认为, 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 因此对强化物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一)强化物与惩罚
1、强化物 斯金纳认为, 学习就是反应发生概率的变化, 凡
一、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一个意外的发现
巴甫洛夫,本来是研究消化问题的,1900 年左右,他在研究狗闻到肉末气味后唾液分泌 量的变化时意外发现,狗即使没有闻到肉末的 气味,只要听到实验人员的脚步声,也会分泌 唾液。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由此开展了经 典性条件作用实验。
几个相关的概念
无条件刺激:指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 应的刺激。 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 引起的固定反应,也称为无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 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结合后,就可能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而引起 无条件反应; 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 起的反应,也称为条件反射。
(三)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的一个满意
的变化,则在类似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 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则这个动作重复的 可能性将减少。(应该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 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
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 统的学习理论。但其主要缺陷在于 机械论和简单化。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1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2
联结主义理论
3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4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 学家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 件作用的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是: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 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 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 应。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实验
(一)基本原理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 出某种反应, 如果之后伴随着一种强化物, 那这个反应 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任何能提高操作反 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物。
因个体某种自发操作或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 作用即操作性条件作用。在这里,由于个体的某种操作 可以被看作是获取强化的手段或工具,因此,操作性条 件作用又可称为工具性条件作用。
几乎在人类的各种情境中,学习都可以看作是操作, 只要对你所预期的行为进行适时的强化,你们这种行为 的发生概率就会逐渐上升。
(二)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
应答性行为是由先行的刺激所引发的反应, 如 当遇到强光时眼睛瞳孔就会马上收缩等。
操作性行为则是有机体为适应环境而自发作出 的反应, 并没有明确的先行刺激, 如白鼠的压杆动 作等。
化 现后,给予 愉快刺激。
负 操作行为出
强 现后,撤掉 化 不愉快的刺
激,即消除 惩罚。
操作行为出
惩罚 现后,给予 不愉快的刺 激。
概率 增加 概率 增加
概率 降低
当某个学生用草体写作业 时得到表扬,那么他在写 别的作业时也会用草体。
当某生由于运动品质不佳 而被球队停赛一周的话, 训练中表现出色,教练让 其重新上场,则其更为努 力。
(二)经典性条件作用实验
由于条件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物在时间上的多次结 合,使得条件刺激物成为无条件刺激物的信号,以致在 无条件刺激物不出现的情况下,也能引起条件性的无条 件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郑板桥揖驴
郑板桥早年曾在扬州官学求学。学校里有一势利学官,每见官宦子弟,
必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见贫寒士子,则另换一幅面孔,必令其对他作 揖行礼,甚是傲慢。学子们都对其敢怒不敢言。郑板桥决心教训一下这 个狗官,为贫寒学子们出口恶气。他发现这个学官总是骑着一头驴来上 班,这头驴就拴在学校门前的树上。于是,有一天,郑板桥拿了一根木 棍走到驴跟前,先是朝它作了一个揖,接着照准驴屁股狠狠地打了一棍。 驴疼得大叫一声,一蹦三丈高。连续数天,郑板桥都是如此,先给驴作 个揖,然后照驴屁股狠狠地打一棍。这样一来,这头驴只要看到郑板桥 给它作揖,还没等打它,就必定恐慌地撩蹶子蹦跳起来。一天,郑板桥 早早就等在学校门口,恭候学官的到来。等学官骑驴走到他面前时,他 走过去对着驴深深地作了一个揖。驴大叫一声,猛地跳了起来。学官没 防备,被狠狠地摔下了驴背,跌了个鼻青脸肿。他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 气急败坏地大骂:“这头蠢驴!”
当某生在课堂上冲口而出 一个“愚蠢”的问题而被 其他学生嘲笑的话,那么 在以后的课堂上他就不会 再提问。
练习:区分正负强化和惩罚
◆妈妈为了激励小明提高成绩, 提出如果他期末考试进了全班 前十名,就给他买他一直想要 的电脑。
◆妈妈为了激励小明提高成 绩,提出如果他期末考试进 了全班前十名,就免去他每 周末洗碗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