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讲述介绍
第三章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讲述介绍
可能:城市实力和工程施工影响的承受能力,近 期可能实现的规模。 从两方面计算:交通需求;线网合理的服务覆盖 面 1、按交通需求 L=Qαβ/γ 1)未来出行总量分析 Q=mτ a、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远景人口控制目标 b、出行强度的分析预测 影响因素:城市的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 设施的完善程度,表3.1
3.5线网客流预测及案例分析
一、客流预测的目的和意义 线网规划的优劣评判依据是交通效果,最主要的 的定量分析方法就是通过交通模型对未来的交通 情况进行预测。 模型的成熟程度是保证预测可信性的前提,成熟 程度的含义: 1、模型结构与城市交通规律的吻合程度 2、基础资料的完整程度和可靠性 3、模型操作者成熟程度
二、客流预测的方法 1、预测年限 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以城市总体规划的远期年 限作为预测年限,远景年限不确定。 2、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交通预测四阶段:出行产生、出行分布、方式划 分和交通分配。 方法:START、TRIPS方法,前者适用于交通情况、 出行分布、出行结构,后者适宜与网络交通和客 流分配 技术路线:如图3.5 3、START模型简介 4、TRIPS公交模型
2、评价的方法 分两个层次进行:预选方案的排序与优选 候选方案的综合效益评价 3、评价过程 二、预选方案的评价 此阶段是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计算各线 网方案的广义效用函数值,进行排序与优选。 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全面、准确反映线网特征,具有结构清晰、 层次分明、指标定义清楚、计算方法简单。 2)可操作性强,不论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 易于比较。
2)线网的运营效果 线网的运营效果分为运营成果和运营效率。 3)线网的实施条件 包括:实施的工程难度较低;近期线网的结 构、实施及运营条件较好。 4)线网的社会效益 出行时间的节省、出行质量的提高、对城市 交通的改善 5)战略目标 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与城市交通的规划的战略一致。
面:是整体形态的控制,拟订轨道交通线网的基 本构架; 点:是对线网服务对象的甑选,对城市大型客流 集散点的分析; 线:即交通走廊的分析,线网内各线路可能的路 径分析。 1)整体形态控制-拟定轨道交通线网基本构架 城市背景研究和拟定线网基本构架: 2)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分析 3)交通走廊分析和线路路径的可行性 2、研究过程 分为六个阶段:
二、线网构架的一般方法 线网构架的分析过程系统化是保证线网科学合理 的关键,构架研究应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 结合、定性为主的研究方向。 定性分析:是指对城市的背景分析,对方案工程 问题的比较论证,对远景各种边界条件的合理判 断等。 定量分析:是指利用先进的预测模型,对远景交 通需求分布进行预测。 1、基本思路 线网是系统工程,线网构架研究必须分类、分层 进行分析研究,面、点、线既是3个不同类别也 是3个不同层次的研究要素。
2)交通方式结构分析 影响因素:居民出行的特征、未来交通的 发展战略以及可能提供的交通方式。 ①公交出行的比例 定性分析为主,估计,远景比例应在50% 以上 ②轨道交通方式的比例 50~55% 3)线网负荷强度 我国采用高运量、低密度的模式
2、按线网覆盖面推算线网规模 L=S/m 1)轨道交通车站的吸引范围 市中心区:线路两边各750m 边缘区:线路两边各2km 2)线网密度 我国取1.2km/km2
第一阶段:方案构思 第二阶段:归纳提炼 第三阶段:方案预选 第四阶段:预选方案分析和交通测试 第五阶段:调整补充预选方案,甑选候补方 案 第六阶段:推荐最终方案
3.4 线网合理规模研究
一、合理规模的含义 合理规模:就是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的供给水平。 合理规模的研究的基础是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远 景控制规模,可以进行静态计算,还要根据城市 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性的分析,最终检验是交通模 型的测试。 二、研究方法 合理规模从需求和可能两方面研究: 需求: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结构形态和出行量 及方式分析规模
五、线网运营规划 1、目的和内容 目的:研究每条线的运量等级、运行方式、运行 路线的运行系统和规模。 内容:划分各线运量等级、研究运营组织方式、 规划运营方式。 2、各线运量等级的划分 1)轨道交通运量等级的划分 分为两类:大运量、中运量 大运量:重运量和次重运量,高峰小时单向断面 运输能力3万人次 小运量:高峰小时单向运能1~3万人次
4、线网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1)近期为主,远期看发展; 2)远期为主,近期逐步实现; 3)线网规划缺乏权威性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趋势: 1)在原基础上开辟快车线; 2)延长线路,尽量考虑地面和高架,降低造价; 3)注意城市发展的需求,保持工程实施和运营的 连续性,充分发挥效益。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立足点。
3)评价指标的筛选遵循以下原则:①目的性强; ②可量性;③具有一定的灵敏度;④公正合理; ⑤容易处理。 2、评价体系结构及指标 评价体系:五个子系统 1)线网长度 2)线网密度 3)非直线系数 4)换乘节点数 5)覆盖中心区面积率 6)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 7)日客运量
8)客流不均衡系数 9)换乘系数 10)线路负荷强度 11)工程难易程度 12)近期线网的实施性 13)公交平均出行时间 14)公交出行比例 15)平均机动车速 16)与土地利用吻合程度 17)沿线土地开发价值 18)线网发展适应性
4、尽端折返点的设置和线路外围点的设 计有利于增加吸引力; 5、与其他的交通方式有良好的衔接; 6、要考虑残疾人出行通道。 7、减少视觉侵犯和群体障碍 8、减少噪音和震动效果; 线网规划存在的不足: 1、缺乏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动态平衡 研究; 2、缺乏投资与效益的宏观分析; 3、线路走向缺乏论证而不稳定;
三、车站站位及主要换乘点规划 1、车站站位 主要考虑: 1)较好的客流吸引力 2)有利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与配合 3)满足运营的要求 4)满足可实施性的要求 2、换乘点的要求 1)换乘点的分布 2)换乘的方式
四、线网建设顺序规划 1、研究目的 科学的修建顺序规划是对线网规划稳定性、连续 性灵活性的重要保证,为政府部门进行财政计划 和安排工程修建程序提供参考。 2、修建顺序规划的原则 1)近期突出可实施性,远期既要有宏观控制性 又要留有调整的可能性; 2)实施顺序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土地开 发、重点建设项目相结合,支持城市总体规划 3)实施顺序受制约的根本因素:工程投入、交 通效果、城市政策。
三、候选方案的综合评述 经过预选,推荐2~3个候选方案,以定性分析为 主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得出推荐的线网方案。 1、线网结构 1)基本特征:与城市结构特点符合程度。 2)覆盖性和密度 3)对外延伸和接口条件 2、运营效果 1)承担的客运量 2)客流的直达性和均衡性 3)平均乘距和在乘时间
3、实施 1)近期线网的实施性 2)工程难易度 4、社会效益 1)出行时间减少和出行舒适度两方面的出 行质量 2)城市平均机动车速度的提高程度 5、战略发展 1)与土地利用的吻合程度 2)沿线开发价值 3)发展的适应性
优点:方向可达性较高;符合土地利用强度递减 的特点 2、设置环线的线网 作用:加强中心区边缘各客流集散点的联系; 截流外围区之间的客流通过环线疏解 轨道交通环线必须十分谨慎采用。 3、棋盘式线网 棋盘式线网特点平行线多、相互交叉次数少。 适合于市区呈片状发展、而街道呈棋盘式布局的 城市。 优点:布线均匀、换乘点分散;线路直易施工。
第三章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3.1 概述
一、线网规划概述 大运量、快速、独立轨道的城市轨道交通具备了城 市骨干交通的基础,受客流吸引范围和线路走向的 局限,单一的轨道线路难以难以满足需要,必须形 成网络才能成为交通骨干。 线网规划中要考虑的目标: 1、尽可能与交通目标一致; 2、尽量经过人口聚集地,以吸引客流 3、与其他轨道交通有良好的换乘条件;
3、轨道交通设施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工程用地 4、轨道工程立项的依据 线网规划 三、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背景研究、线网构架研究、实施规划 研究 1、城市背景研究 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 城市交通现状与规划 2、城市构架研究 3、实施规划的研究
3.2
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一、概述 线网规划的“三性合一”:稳定性、灵活性、 连续性。 特点: 1、既有独立性,又要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 合 2、多项子方法的集合体系 3、既要注重本身的运行机制,又要注重与外 部的关联 二、规划年限与范围 城市建成区范围,明确重点研究范围 年限:近期与远景
研究的基础: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社会经济发 展目标和战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轨道 交通建设现状。 三、规划的层次与方法 1、层次:面、点、线 2、规划方法 交通规划理论是主线 1)交通分析为主导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4)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相结合 四、技术点有层次有步骤实施 5)讲实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连续性、效益性, 首先支持既有线路的增长 6)考虑车场的布置、行车组织方案、以及所需的 配套线路工程。 规划技术路线,如图3.10 3、线网修建规模 1)按客运需求分析 2)按线网覆盖密度分析 3)按投资可能性计算 4)按工程实施常规进度分析 5)线网规模的确定
4、没有预留适度的后续工程条件; 5、没有预留轨道交通工程用地。 二、线网规划的目标 1、城市规划的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包括: 城市土地发展方向和结构形态; 城市功能的改造; 交通战略目标。 2、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轨交通是耗资巨大的工程; 城轨交通耗时长; 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线网规划是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和环境改善的重要 保证 。与城市规划是相辅相成的。
3.6
线网方案综合评价
线网方案评价是线网构架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 的原理,征求专家意见,建立评价体系和相应的 评价方法。 我国城轨交通线网系统的评价有待完善。 一、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 1、评价准则 1)线网的结构特征 线网的结构特征是指线网的空间尺寸和协调性
4、车场用地规模估测 车场规模的大小与其所承担的检修工作量 有关,也与出入线和站场线路布置型式有 关 1)综合检修基地规模的确定 包括车辆大修段、机电设备维修中心和材 料设备仓库3部分 2)车辆段规模的确定 3)停车场规模的确定 5、研究的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