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
2.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爱琴文明的发现与成就。

结合第8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及影响、利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文明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

中华文明产生的源头是夏商周文明,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其后是“黑暗时代”,随后是古典文明时期。

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怎样,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又有何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
一.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居民
1.自然地理环境
A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构成“爱琴海世界”
B 特征:希腊半岛——多山少大河、平原,土地贫瘠,发展农业条件较差。

内陆因山脉阻隔,交通不便;东部沿海地带----海岸曲折,多良港,有利于发展航海贸易事业。

小亚细亚沿海地带——土地肥沃,海岸曲折,多良港,岛屿众多,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爱琴诸岛——特别是克里特岛,处于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中心,海上交通方便,是古代地中海交往的桥梁
2.居民
A前4000年后,一批小亚细亚移民与希腊半岛、克里特岛和其他岛屿的原有居民融和。

形成:皮拉斯古人、卡里亚人、勒勒吉人,他们创造了爱琴海世界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B前2500年左右,一支阿卡亚人从多瑙河流域迁入
C前12世纪前后,大批操希腊语的印欧人迁入定居,有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亚人
二. 爱琴文明
1.爱琴文明
A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B内涵:是爱琴海地区早期奴隶制城邦文明(即青铜文明)
C代表: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2.克里特文明(爱琴文明前期)
早期:A 时间:前2000年——前1700年 B特征:产生了君主制国家
出现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
全盛时期:
A时间:前1700年——前1400年
B特征:犁耕出现;手工业分工精细, 青铜器、陶器、金银器制造技术进步,造船业和航海业发达;出现先行文字B;米诺斯王宫
毁灭:前1400年,被麦锡尼人占领
2. 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后期)
内涵:指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早期奴隶制城邦文明,因以迈锡尼为代表,故称“迈锡尼文明”
发展阶段:
A形成:前16世纪上半叶,阿卡亚人创造的,宫殿、城堡、“坑墓”
B全盛:前1400年前后,君主国兴起,出现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刻有线形文字的泥版文书(实物:迈锡尼狮子门)
C灭亡:前12世纪,多利亚人入侵(特洛伊战争)
三. 古希腊城邦
1.城邦
A含义:城邦(city-state),希腊语“polis”。

原指公民集体、城池,引申为城市、国家、城邦
B概况:城邦林立,大的城邦有雅典(面积 2500平方千米,人口 20~30万)、斯巴达(面积 8400平方千米,人口40万)
2.形成:前8—前6世纪,
特点:(1) 奴隶制国家产生 (2) 海外殖民运动 A范围:地中海地区和黑海沿岸 B 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人多地少,粮食短缺;寻找新的土地,商品销售市场和工业原料;政治斗争中失势的集团寻求托身之地 C殖民城邦与宗主国之间关系:基本独立,仅保持经济文化上一些联系 D作用:促进希腊各地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发展;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从东方文明吸收先进文明成果,奠定了自己独特文明的基础
3.城邦政体
A 政体含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
C类型:贵族制、民主制为主,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
D实质: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E作用、地位:实行公民政治,保证了公民享有政治权力;促进拉经济发展;巩固了城邦;为后世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爱琴文明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以及早期的政治制度——城邦制度。

那么其后来又有何发展变化呢,我们以后将会学到。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希腊城邦的含义是()
A.一种国家形态
B.独立城市
C.城市农村的结合体
D.代表古典文明
2.下列关于爱琴文明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
B.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C.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D.爱琴文明历时长久,经久不息
3.右图是古代雅典的刻有人名的陶片,这种陶片的作用是()
A.纪念雅典著名的执政官
B.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
C.以民主方式推选官员
D.执政官用之排除异己
4.在希腊历史发展过程中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被称作()
A.克里特文明
B.迈锡尼文明
C.爱琴文明
D.荷马时代
5.下列关于城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兴起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
B.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C.小国寡民是其主要特征
D.雅典是最大城邦
6.观察右图,它说明了()
米诺斯宫复原图
A.克里特文明处于繁荣时期
B.迈锡尼文明处于繁荣时期
C.希腊城邦出现
D.爱琴文明归于沉寂
7.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以来()
A.独立自治
B.互不往来
C.互相监督
D.结成一个联合体
8.古希腊人进行殖民活动的原因不包括()
A.希腊半岛地少人多,粮食不能自给
B.海港众多,交通便利
C.为了称霸欧洲
D.航海业和海军发达
9.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治权的体现是在下列哪一政体出现之后()
A.君主制
B.贵族制
C.民主制
D.寡头制
10.哈里波特是雅典郊区的农民,年龄30岁,是家中的男主人,要去参加公民大会,他的妻子却不能随同进入会场。

主要原因是()
A.会场太小
B.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C.年龄受到限制
D.需在家看护子女
二、非选择题
11.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

在如此狭小的国土上,每一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请完成:
(1)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城邦政体可划分为几种类型?哪几种最流行?
(3)在希腊,城邦公民拥有参政权利,哪些人具有城邦公民的资格?哪些人被排斥在公民之外?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D
6、A
7、A
8、B
9、C
10、B
11、(1)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

最流行的是民主制和贵族制。

(3)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男性公民。

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被排斥在公民之外。

课后作业
结合知识链接、课后活动建议,安排同学们进行讨论:
请从神话传说、地理环境、血缘关系、民族构成等方面说说为什么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罗马会采用不同的政治制度?
为什么两种政治制度都会带来社会的进步?
他们各自有何利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