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毕业测试卷三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读拼音,将词语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5分)
kāúānō
2.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形或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字义。
(6分)
⑴(忘妄)图顾名思(意义)
⑵麦垄.(lónɡ lǒnɡ)炽.热(chìzhì)
⑶乘虚.而入(空隙胆怯)游兴未尽.(没有达到极点)
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6分)
如()如()完()无()不()设()
()而却()直()了()明()秋()4.按要求写句子。
(4分)
⑴把句子写具体,突出“惹人喜爱”的原因:
广玉兰花惹人喜爱。
⑵把句子写简洁,不超过七个字: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么像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5.联系课内外积累填空。
(21分)
⑴记诵古诗:“,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诗人
《芙蓉楼送辛渐》;“欲把西湖比西子,”是宋代诗人所写;“日出江花红胜火,”出自白居易《》;张志和在《渔歌子》一词中写道:“
,桃花流水鳜鱼肥”为我们描绘了的景象。
⑵感悟课文:从夹竹桃一年三季无日不,我感受到了
;从孔子意味深长的宏论中,我明白了水就像一位真君子一样,有、有、有、……我还记住了孔子的名言。
⑶拓展阅读:这学期,我认真读了写的《西游记》,品味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如、;我还读了
写的《三国演义》,见识了许多妙计,如、。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5分)
(一)蚂蚁的本领(节选)
蚂蚁,这种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家伙,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
体,居然能够思考、谋划、设计,成为一部活的计算机。
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出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
其工
程浩大令人惊叹:有的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高楼大厦□
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收割,甚至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1.在文中方框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分)
2.这段话运用了、的方法说明了蚁丘的工程浩大。
(2分)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出文中蚂蚁的两个惊人本领。
(4分)
⑴⑵
(二)老人与海鸥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①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②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③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是否能看清。
“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
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
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神立刻生动起来:“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
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
幸福鸟!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
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没想到十几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④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让出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这些盘旋翻飞的海鸥,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⑤
1.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2分)
①抑扬顿挫:②盘旋:
2.文章通过老人喂海鸥、、、
写出了老人对海鸥深深的爱。
(3分)
3.文中有五处标注了序号。
从第①句中对老人外貌的描写可以读出,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老人来的次数多,从“步行”、“二十余里”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老人。
第②句中,“”、“”等词语表现了老人对海鸥的关心无微不至,而“应声而来”、“扫得干干净净”又体现了海鸥。
第③处句子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
(8分)4.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文中第④、第⑤处句子的理解。
(4分)
第④处:
第⑤处:
三、习作(30+3分)
读了上面的文章,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所感动。
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给别人带去帮助和温暖,同时也能感受到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动植物、书籍……给予我们的陪伴与关爱。
请以《与为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要通过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文从字顺,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