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内外城市治理模式与我国实践
国内外城市治理模式与我国实践
或 者 城 市 空 间 载 体 的 制 度 创 新 。它 使 城 市 治 理 成 为 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理念与城市管理方式。同时, 也是对城市管理的功能拓展和模式创新。
全球化的时代, 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直 接 推 动 了 城 市 治 理 研 究 的 兴 起 。城 市 治 理 必 须 遵 循 一定的模式, 城市治理要达到善治的目的, 对城市 治理模式的完善与发展的追求将是一个持续不断 的过程, 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 只要存在城市治 理, 这一过程就几乎永远不会停止。从某种程度上
LI Zhong-min1 TANG Zhe-ming1 (1.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r act: This text has combed and summed up the view of comparatively popula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rban governance mode at present. These theories and view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urrent city governance practice activity. The urban governance mod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each have differe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are suitable for the different governments' systems. Meanwhile, inside the same country, especially the transition economic country such as China might not have unified urban governance mode either. The article has analysed from all respects about the various kinds of urban governance modes widely accepted over the past 10 years.
[中图分类号] F273; F29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 8806( 2006) 02- 0025er national Ur ban Gover nance Mode and China' s Pr acticality Choice
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同国家的城市治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 , 适用于不同的政府体制。而在同一个国家内部, 特别是在我
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 也不一定有着统一的城市治理模式。文章对近 10 余年来广为人们接受的各种城市治理模式, 从各个
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治理模式; 伙伴制; 新公共管理; 城市经营
Key Wor ds: Urban governance mode; Partner system; New public management; City managing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和世界经济走向全 球化的今天, 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生巨 大变化。如何以新的视角认识城市和城市治理, 怎 样认识城市建设, 它能否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 一种杠杆, 城市建设经济的新内涵是什么, 一系列 的 新 问 题 已 经 提 到 了 城 市 治 理 者— ——城 市 政 府 的 面 前 。将 先 进 的 城 市 治 理 模 式 引 入 到 城 市 治 理 实 践 中, 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城市发展国际化的内在要 求, 是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进程中对城市空间的拓展
25 THE JOURNAL OF GUANGX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
经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区域经济·城市经济
济 Vol.18 No.2
Apr.2006
说, 实际工作者和学者们不断寻求促使城市政府更 好运作的新方法本身就证明了人们期望改善城市治 理的愿望, 只要治理模式不完善, 人们就会持续不断 地寻求更理想的模式。由于时空和背景不同, 城市治 理模式具有形态的多样性。同一国家背景下的不同 城市, 以及不同的城市部门, 显示不同的治理模式, 并且不同的治理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目前, 有 关城市治理模式选择的实践正在经历一场广泛性变 革, 其广度和深度可谓前所未有。这种变革是对前期 治理模式选择实践的检讨和反思过程, 也是对新时 代、新环境的适应过程。致力于传统城市治理模式向 新的“ 后层级制治理模式”的转换, 使当代城市治理 模式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 深入研究 10 余年来国内外城市治理模式的研究成果、变革的动 因、进程、主要措施及其客观效果, 对于实现我国城 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二) 城市伙伴制治理模式 瑞典厄勒布鲁大学教授英厄马尔·埃兰德( In- gemar Elander )认为对于城市治理而言,权力主要是 一个主导和社会控制的问题, 二十世纪 90 年代以 来城市政府面对着一种分权和政府形式变得更加 多样化的趋势, 并且城市治理这一词本身也涵盖了 非常广泛的实践, 因此伙伴制正越来越多地被当作 今日城市政府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的正确治理模 式。伙伴制被定义为“ 为重整一个特定区域而制定 和监 督 一 个 共 同 的 战 略 所 结 成 的 利 益 联 盟 ”(Bai - ley ,1 995) 。斯通在其首创的城市制度思路对这种 模式进行了阐述 , 这一新思路集中于“ 对 合 作 的 可 能 性 和 局 限 性 进 行 思 考 的 需 求— ——这 里 的 合 作 不 是 指 所 有 的 合 作,而 是 能 够 将 同 一 社 区 不 同 阶 层 的 人 联 合 在 一 起 的 那 种 合 作 ,能 够 使 不 同 人 组 成 的 联 盟 成 为 并 支 持 一 系 列 治 理 同 盟 的 合 作 ”(St one , 1 989)。此模式的特点是城市治理的责任、政策管 理 、决 策 权 力 和 充 分 的 资 源 下 放 给 最 接 近 市 民 和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地 方 当 局,同 时 借 助 于 国 际 合 作 和 伙 伴 制的方式, 将城市能力建设的战略和体制建设权力 赋予所有的当事人,特别是地方当局 、私 营 经 济 、合 作经济、工会、非政府组织和社团组织,使 它 们 能 够 在住房和生活规划及治理上发挥有效的作用, 每个 政府都应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本社区事务 的权利, 保证并鼓励他们参与各级决策。在这种模 式下, 城市政府与私人企业间存在着合作伙伴的关 系; 非盈利组织或第三部门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越 来越大的作用, 它们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组织而是城 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社区建 设, 发挥社区的基础作用, 城市治理采取多中心治 理体系。在此理论的支持下, 1 997 年下半年,世界银 行还着手实施了一个城市伙伴计划, 旨在为城市和 中 央 政 府 官 员 提 供 … … 双 边 组 织 、 非 政 府 组 织 、学 术 界 、公 司 、基 金 会 和 个 体 的 资 源 与 人 才 。这 种 做 法 的依据是:分析一个城市是否成功不应只从一方面 入手,而应包括其活力、生产率、竞争 能 力 和 管 理 的 所有要素, 通过城市伙伴计划,城市领导及其社区能
2. 社团模式 社团模式将城市治理的主体划分为若干利益 集团, 每个利益集团的内部又可以分为高层领导与 基层群体, 它们构成了城市治理的两个参与层面。 其中, 高层领导直接参与城市治理, 基层群体则是 间接参与。社团参与城市治理是以利益为导向的, 即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社团参与城市服务的 提供和政策的制定。因此, 此模式通过包容的手段 协调所有参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利益进入城市 的决策过程, 创造了广泛的公众参与。此种治理模 式的弊端在于其是以高成本为基础的, 为了提供高 质量的服务以及贯彻政策的执行, 就必须增加公共 开支, 而作为城市利益集团, 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力 量去增加公共税收, 从而严重削弱了城市的财政平 衡, 结果必然是给城市政府带来财政问题。因此, 这 一模 式 主 要 应 用 于 小 型 的 、工 业 高 度 发 展 、民 主 政 治业已形成的西欧国家。 3. 促进增长模式 促进增长模式的主要参与者是商界精英和当 选的城市官员, 通过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手 段促进经济增长, 从而实现利益共享。此模式是最 常见的治理模式, 因为长期的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的结果会为城市经济及城市治理的参与者带来双 赢的局面, 而且其结果易于衡量与观察。随着近几 十年来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以及城市国际化 趋势的兴起, 城市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 引进与投资的增加, 因此该模式的参与者将城市作 为吸引技术与投资的工具, 在此过程中, 二者紧密 合作, 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促进增长模式的弊端 在于其参与者的狭隘性, 一般大众很难参与, 无法 调动最广泛的群体尤其是市民社会参与到城市治 理的积极性, 公众分享程度低, 而且极有可能造成 他们与利益既得者的冲突。 4. 福利模式 福利模式是一种较为特殊且罕见的城市治理 模式, 城市政府官员和国家的官僚机构是其唯一的 参 与 者 。城 市 政 府 通 过 国 家 预 算 资 金 的 划 拨 维 持 地 方的福利水平, 复兴地方经济, 因此地方政府与较 高 层 政 府 的 关 系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该 模 式 具 有 明 显 的 短视性, 其治理的行为必然是短期行为, 且不愿与 私营资本结成伙伴关系, 不大可能维持很长时间, 因为高层政府不可能对所辖的所有区域给予同等
[收稿日期] 2006- 02- 29 [作者简介] 李忠民( 1967- ) , 经济学博士、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 中国发展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
汤哲铭( 1981- ) , 男, 湖南衡阳人,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城市治理、开发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