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大型居住区设计

特大型居住区设计

大型居住区设计
为成功获得销售业绩,也为了对城市发展负责,开发商及建筑师为大型社区的开发理念引入多种多样的概念名词,如:新城市主义理论;绿色生态设计理论;新都市主义;复合开发设计理论;“豪布斯
卡”(HOPSCA)概念;BLOCK街区规划概念。

一、新城市主义的城郊社区设计理论的基本原则
紧凑住宅布局与私宅平分土地资源相比较,公共空间基地内景观资源(小河)被更多人享有新城市主义的社区建设提倡必须将公共空间的重要性置于私人利益之上,这一原则落实于“大都市、城市和村庄”,“邻里、分区和交通走廊”以及“街区、街道、建筑”这三个设计层面上在“大都市、城市和村庄”层面上,新城市主义开发理念的着眼点是:既要注重局部,又要总揽全局。

社区多样性、人口规模、公用空间和结构所决定的城市化都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城市地区。

要根据相似的开发原则对整个地区进行规划与设计。

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是邻里社区、分区和交通走廊。

邻里社区是一片有着各种样功能的城市化的区域。

分区是一片有着单一功能的区域。

交通走廊是不同邻里或分区之间的分隔区域。

新城市主义邻里社区应该紧凑,具有多种功能,应以公交系统为主要的交通方式。

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区地理位置要合理,要具有一定的特色。

合理开发的交通走廊有助于将自然环境与社区融为一体。

通过将街区、街道和建筑按照某种方式进行组合便可以实现新城市主义开发理念的具体模式。

新城市主义致力于通过将个体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使之成为纽带,将居民凝聚到一起。

街区、街道和建筑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要素,每一要素既具有自己的个性又拥有一定的共性。

新城市主义关于街区、街道和建筑的开发思想是基于美学角度的设计,是从开发场所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遗留建筑风格出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和提高。

目的是要能够充分表现当地的价
值观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特色和技术方面的差异。

二.新城市主义在城郊居住区开发中的应用和体现
1、居住大区域的开发观念
很多大城市开始在周边区域建设大规模居住组团区域,例如天津市2020年规划就在外环线周围规划了东丽湖、西青中北镇、大毕庄等八大居住组团区域,每个组团的建设面积都在数百万平方米左右。

我们应汲取新城市主义社区建设理念中关于区域开发中的设计原则,规避广州番禺地区出现过的情况——发展商得到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后便各自为政,激烈竞争,重复建设“小配套”,使这些设施既得不到充分利用,有造成巨大的浪费。

居住组团区域的总体规划应注重整体性原则,统一规划道路路网、公交系统、商业、公建配套设施等,形成清晰的区域边缘和中心结构体系。

更重要的是应控制开发商在各自的楼盘之中尊重并运用整体规划的原则,使得城市空间、道路空间及建筑印象都能够贯穿在整个大城市区域内,而不是形成各自封闭的独立社区。

这样形成的居住区域将成为平衡的有机体,功能复合化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完善的公共交通降低了区内和对原有城区的交通压力。

2、社区空间的开放性设计原则
新城市主义主张改变原有居住区规划设计上的完全封闭体系,结合路网等级和商业配套公建,形成有层次的开放社区。

良好的分级社区开放体系不仅可以避免封闭社区的不足,还可以把握好开放的“度”。

社区内的城市开放空间道路系统与城市路网畅通相连,商业可对外营业以吸引人气,并能够更好运营。

社区内部的开放空间应着重以为本社区和周边居民服务的绿化景观为主。

较为封闭的组团邻里空间则体现出相对私密性和亲和性,只为本组团居民服务。

多层次的开放空间满足不同关系的居住人群,形成不同性质的交往空间。

3、交通系统及道路空间设计
新城市主义社区多采用网格状的道路系统,一方面可以尽量分散交通,更重要的是它更适于步行。

网格道路的成功之处在于交叉点的可预
测性,为行走于其中的人提供了参考点以及方向信息。

步行的人有不同的路径可以选择,增加了方便性和趣味性。

新城市主义的道路空间设计原则是使各级道路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重新成为社区成员重要而丰富的公共活动场所,这意味着道路应该同时为步行者和机动车服务。

在相邻路口的距离范围之内适合建设步行街道,并在其两侧设置与之相协调的建筑。

道路细节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步行者的使用要求:在设计规范允许的情况下减小街道的转弯半径,强制汽车减速,以利于行人安全穿越马路;开发道路景观,减少街道的宽度;完善道路上的缓速和分流装置。

4、社区中心与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
新城市主义认为社区中心无论是一个广场或是一片绿地,都表明了该居住区的特点,并主张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成荫大树在社区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周边建筑应面向绿化,以充分利用其环境和景观价值;底层为商业的建筑应该环绕社区中心;社区中心的街道交通应该比社区内的街道更灵活方便,四周的建筑也应该更城市化。

新城市主义指出社区边缘街道不应该是封闭与隔离的,它确定了社区的起止和存在,其作用是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并贡献于周围的环境。

城郊居住区的边缘开放空间应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环境,如可供公众享受的湖泊或公园绿地,而不是传统的分割的方式。

5、街区的设计
新城市主义指出街区是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其多样化和多层次公共空间应成为居民良好的交流场所。

街区分为内部和外部,建筑正立面与花园围墙或栅栏形成外部公共空间,而住宅和院子等私人空间围合在内部。

街区小巷或建筑后面的空地可以不沿着街道走势布置,为街区成员提供交流互动的场地,而不是主要作为交通通道。

街区内的街道着重强调生活性,例如步行、自行车系统、安全的邻里环境和便捷的可达性。

将街道交通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重新使街道空间成为生机勃勃的人性化环境。

名词解释
1、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宗旨是重新定义城市,探索住宅的意义和形式,创造出新一代的城市和住宅。

作为当代多元化发展时期对城市及社区发展方向探索力量中的重要一支,新城市主义在价值观念、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等不同层面上均具有相对系统、完整的框架,并且有所创新。

尽管某些思想有过于理想化的嫌疑,但是总的来说其理念与实践对我国社区建设还是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在客观全面的认识其理论的基础上,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实践,需要政府、开发商、设计师,乃至居民共同来完成。

2复合开发设计理论,该设计理论的提出,是将房产开发与创造消费者生活发生密切结合起来,将房地产和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整合,从而将某种具有号召力又具有贴近性的生活方式完整的体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满足地产对消费者的适用性功能价值,为消费者创造出充分的生活感受和文化价值,使消费者享受到美的人居环境。

3所谓新都市主义,是西方城市发展完善后的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理念,即从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性需求角度出发,力图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城市化弊端,尊重人性和自然规律,创造人类居住理想城市环境的一系列居住主张。

新都市主义倡导一种快节奏、低生活成本、高娱乐的都市“跃动人群”生活模式,强调居住背景、个性化生活,注重轻松便利的居住环境、和睦的邻里关系、全力以赴地工作、尽情地享受与娱乐的生活方式。

对于追求效率、便利的都市精英人士而言,中心城区楼盘能充分保障其生活品质与工作和谐,因而极具魅力与诱惑力。

4“豪布斯卡”(HOPSCA)为欧美国家先进的商业地产模式,本质为酒店HOTEL+写字楼OFFICE+停车场PARKING(生态公园)+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商会CONVENTION+国际公寓APARTMENT的复合体,它具备完整的街区特点,是建筑综合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的结果。

豪布斯卡(HOPSCA)的一切关键元素——
1、酒店HOTEL:重庆欧瑞国际商务大酒店(四星级商务酒店)
2、写字楼OFFICE:自带及周边林立高档商务写字楼
3、停车场PARKING(生态公园):自备停车场,紧邻动步公园及在建的生态公园
4、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自带及紧邻周边大型综合购物中心
5、商会CONVENTION:四星级纯酒店式管理,建有主题式会所
6、国际公寓APARTMENT:建有酒店式国际商务公寓,且周边的国际公寓供不应求,BLOCK街区的规划理念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社区规划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