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解析:选B。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修饰“迁徙盛举”,用“波澜壮阔”正确。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
结合“坚守和执着”“驻地”分析,用“随遇而安”正确。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宵衣旰食:形容政务忙碌。
结合“科学家”“进行探究”分析,用“全力以赴”正确。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修饰“故事”,用“引人入胜”正确。
综合B项正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B.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通过”与“作为”句式杂糅,故排除B项、D项。
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此处用“辨别”更合语境,排除C项。
故选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解析:选C。
A项,“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的说法错误;B项,叙述主体“它们”与上文叙述主体“迁徙的方向感”不吻合;D项,叙述主体“上一代”与上文叙述主体“迁徙的方向感”不吻合。
故选C。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只破靴子[英]高尔斯华绥剧本《顺流而下》巡回演出的第二天中午,演员吉尔勃特·凯斯特从东海岸的海滨寓所走出来。
他刚刚度过六个月的失业生涯,现在在《顺流而下》的最后一幕扮演杜密纳克医生这个角色。
他明白,他的年龄已让他辉煌不再,一周四镑的薪金也不能使他再发财了,但是一想到终于又获得了工作,他的举止神情就轻松活泼起来。
他走到鲜鱼铺的前面,带着淡淡的笑容注视一只大龙虾。
多少年不吃大龙虾了呀!接着,他顺着街道走去,在一家成衣铺前面又停了下来。
映在橱窗上的一个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人的英姿,架在柔和的棕色眼睛前面的优美的眼镜,和他在1912年参加《教育西蒙》演出得来的雅致的丝绒帽,却给了他一丝淡淡的美感。
他站在橱窗前面,脱下帽子,露出他头上的新玩意儿:一绺白发。
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他继续向前走去,发觉一张熟悉的面孔从他的身旁掠过,一转身看见一个矮小的衣冠楚楚的人也转过脸来——一张又红、又亮、又圆的脸。
“凯斯特?对了,就是你。
从你离开疗养所以来还没有碰过头呢。
你记得我们演《戈塔·格兰姆伯斯》的时候多有趣呀!我起誓,真的很高兴见到你。
走,我请你吃饭。
”这个人就是布列斯·格里恒,南海岸疗养所娱乐界的阔东家和灵魂。
“好吧!”凯斯特稍稍拉长声调慢吞吞答道。
两个人并排走着。
一个是褴褛得别致,另一个是衣冠楚楚,胖乎乎的一团。
“请坐!堂倌,来一只又好又大的虾,一盘色拉,另外——嗯——一小块牛排加炸得脆酥酥的土豆片,一瓶我喜欢喝的白葡萄酒。
”房间里摆着两张小桌子。
他们两个人占了一张,面对面坐下。
凯斯特突然滔滔不绝地大谈戏剧、音乐和艺术。
那矮小鄙俗的东道主把眼睛睁得滚圆,不时发出惊叹声,这些显然大大地鼓舞了凯斯特。
“哎哟,凯斯特,”格里恒突然叫起来,“你有白头发啦!这是突然有的吗?”“不,是慢慢长出来的。
”“怎么回事呢?”有一句话已经滚到凯斯特的唇边:“你挨挨饿看看。
”可是他回答说:“我也不晓得。
”“我觉得你那绺白发好极了!我常想拥有像你那样的天才,像从前一样过演员的生活一定美极了!”“今晚我来看你的戏。
你在这里总得待上个把星期吧!”美极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凯斯特先生的演技真是尽善尽美了,他……他……得了……的真传!”格里恒坐在那里,嘴唇微微张开,衔着雪茄烟,他那像小圆石般明亮的眼睛盯住桌布外边,接近地板的什么东西。
格里恒的眼皮跳了几下,然后说道:“我说呀,老兄,你手头真的很——很紧吗?我是说,如果我帮得上忙,你就直说吧。
咱们老朋友,你又不是不知道,而且——”又一次,格里恒眼睛睁得滚圆,注视地板上的什么东西,凯斯特的眼光跟着扫了过去。
悬在地板上空的是——他那只破靴子。
因为他跷起腿坐着,这只靴子在离开地面六英寸光景的空中摆动着——破了——两道裂缝横在鞋头和鞋带之间。
对!凯斯特自己明白,那是他靠扮演《傻瓜》一剧中贝蒂·卡斯戴斯得来的一双靴子中的一只,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
他的视线从那只破靴子移到格里恒身上,看到他头发梳得光光的,带着关注的神情。
凯斯特苦笑了一下说:“不,不要,谢谢。
”格里恒的眼睛又——可是凯斯特已经将他那只脚放下。
格里恒付了账,站起来。
“老兄,对不起,我两点半钟还有约会,见到你真太高兴了,再见!”“再见,”凯斯特说,“谢谢你。
”现在只剩下凯斯特一个人了。
现在他是单独和他的心灵、他的破靴子、他的未来的生活在一起了……侍者轻轻地溜过来,好像就要收拾桌子。
这时两个年轻的女人走了进来,就在他和房门之间的那张桌子的旁边坐下。
他瞧见她们在看他,他的灵敏的耳朵听见她们在絮絮低语:“没问题——是在最后一幕。
你瞧瞧他那绺白头发!”“噢!对了,对了!不就是那一绺白头发——不就是他!”凯斯特挺起腰板,微微一笑,端了一端他的眼镜。
她们居然已经认出剧中的杜密纳克医生就是他。
他挺挺身子站了起来,那两个年轻的女人抬头望望他。
凯斯特神态英俊,带着浅浅的笑容,从她们的身子旁掠过,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
(选自《高尔斯华绥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格里恒一见凯斯特,因为记起他们演《戈塔·格兰姆伯斯》的时候有趣的情景,所以就邀请他吃饭,表现了格里恒的热情好客。
B.凯斯特长出白头发,是因为他经常挨饿;他穿着破皮靴,则是出于他演出的角色的需要,这出现在身为演员的他的身上并不奇怪。
C.因为凯斯特跷起腿坐着,那只破靴子在空中摆动着,所以坐在对面的格里恒比较容易看到它,凯斯特看到这种情景后面露窘态。
D.两个年轻的女人走进餐馆后,很快就认出了凯斯特。
为了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自己那只破靴子,凯斯特匆匆起身离开了餐馆。
解析:选C。
A项,从后面的语句“老兄,对不起,我两点半钟还有约会,见到你真太高兴了,再见!”可以看出“表现了格里恒的热情好客”是错误的。
B项,由文中语句“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凯斯特自己明白,那是他靠扮演《傻瓜》一剧中贝蒂·卡斯戴斯得来的一双靴子中的一只,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可知白发是因为生活的艰辛,皮靴也不是演出的需要。
D项,“匆匆”离开,文中没有依据。
5.凯斯特从一位著名演员陷入落魄潦倒境地,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答题时尽量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条作答。
重要语句有:“他明白,他的年龄已让他辉煌不再”“一绺白发。
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他挺挺身子站了起来,那两个年轻的女人抬头望望他。
凯斯特神态英俊,带着浅浅的笑容,从她们的身子旁掠过,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
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①大战所带来的失业。
②凯斯特的自尊性格。
③他的年龄及那缕白发限制了他所表演的角色的范围和收入。
6.小说题为“一只破靴子”,但也有人认为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对象是文章的标题,要从标题与文章情节、主题、人物、环境的关系方面分析,答题时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
答案:(观点一)以“一只破靴子”为题好。
①破靴子的出现是小说的高潮部分。
②从格里恒观察到破靴子时前后的态度对比显示人情的冷暖。
③由凯斯特在格里恒和两个年轻女人面前隐藏破靴子的细节可以深入刻画凯斯特的形象。
(观点二)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
①这绺白头发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者有意凸显这一物象。
②这绺白头发显示了凯斯特的沧桑,与人物的人生遭际关联,使人物形象鲜明。
③两个年轻女子凭着这绺白头发认出只在最后一幕出场的他,揭示人物戏份很轻不受重用的酸涩命运。
三、语用创新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
(可酌情增删词语)①《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小说。
②《变形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
③卡夫卡认为《变形记》的创作动机是要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
(1)《变形记》是(2)卡夫卡是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根据主语的不同,确定句子的主干,然后把这三句话的内容融合到句子中。
注意语句流畅且不要遗漏信息。
答案:(1)(《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
(2)(卡夫卡是)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变形记》的作者。
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写序号)①卡夫卡的《城堡》与《审判》中的主人公都叫K,不仅名字简化为符号,性格也几乎荡然无存②这个人是一群人的缩影,甚至就是人类社会的缩影③怎样看待现代小说人物个性的消失呢④在无法获准进入城堡和莫名其妙强加的审判面前,人物被一种莫名的体制所驱使,到处碰壁,又甘受摆布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派小说与其说是消灭了人物,不如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答:解析:通读所给语句,确定中心内容应是小说中人物个性的消失,据此确定首句;①是举例;④阐述了没有了性格的人的表现;⑤和②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