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论的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论的检验
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
动比率应该大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 (K/L)X/(K/L)M>1
里昂惕夫之谜----实证检验的结果:
美国国内生产1百万美元 出口商品与进口替代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 1947年数据 资本(美元) 出口商品 2550780 进口替代品 3091339
2、劳动熟练说
劳动熟练说是用劳动效率与劳动熟练的差异来解释里 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认为,原因在于美国的劳动效率比 其它国家高,大约是其它国家的3倍。在劳动以效率为单 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了劳动要素相对丰富的国家。 但这个解释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克雷宁经过验证, 美国的劳动效率并不比欧洲高出多少。 劳动熟练程度的不同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 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 究。通过对196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将美国劳动分为熟练 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得出了资本较为丰富的国家倾向出口 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本较为缺乏的国家倾向出口非 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Wassily Leontief,1906-1999
一国应当生产和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 产品,进口该国相对昂贵和稀缺的要素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之谜
实证检验的逻辑
战后西方经济学家利用经验数字对这个模 型进行验证。试图从实证角度证明这一理 论的正确性
如果H-O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
1947-1951 0.94(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
1899 1.12
1958-1962 0.79(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 1972 1.05(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
资料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等《国际贸易》,P9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里昂惕夫之谜有一定的普遍性:
美国进口品在其国内生产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其 出口国来说,则属于劳动密集型。 如小麦,在发展中国家是劳动密集型,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型。
美
资本密集型
美国 进口品
劳动密集型
国
劳动密集型
美国 资本密集型 出口品
其 他 国 家
生产要素密集型转化
要素密集度对H-O定理的影响
如果产品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则H-O定理就会被颠覆。 比如玩具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如果要素密集度不逆转, 则玩具在美国也应该是劳动密集型的,根据H-O定理中国应 该出口玩具,美国应该进口玩具。但是,如果要素密集度逆 转,即玩具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 向美国出口玩具,对中国而言属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 对美国而言则属于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也就解释了所 谓的“里昂惕夫之谜”。
劳动(年劳动人数)
资本-劳动比率(美元/人)
182
13991
170
18184
实证结果令人困惑: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键比率(K/L)X/(K/L)M 只有0.77,而 根据H-O理论它应远大于1。这一结论不仅与俄-赫定理相反,而且也有悖常 理。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引起了当时经济学家们的极大注意,经 济学家们就此提出了很多不同解释和意见。归纳起来,主 要有两类:一类是关于里昂惕夫实证结果的分析法的讨论; 另一类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讨。在后一类讨论中,有的 学者侧重于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补充,即在原有要素禀赋理 论的基础上加入其他一些里昂惕夫未曾考虑的因素;有的 学者则干脆另辟蹊径,从其他途径去解释国际贸易,有些 甚至提出了新的国际贸易基础。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
日本 是一个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 向欠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向美国和西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原东德 符合赫-俄学说的结论。
加拿大和印度: 都向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围绕如何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问题,西方学者们提 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见解。
里昂惕夫之谜----实证检验的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及有关学说的发展
1、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一种给定的商品(如X)在劳动丰裕的 国家(如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 如B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科技进步会使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变化 即使同一时期,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要素密集度也会不同 要素密集度逆转发生的原因在要素替代弹性差异的大小:2种商品生产 中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差异越大,要素密集度的颠倒就容易发生 Jones认为要素密集度逆转是 “迷”的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 出口国之一,但与同样出口粮食的泰国相比,其粮食生产显然是资本密集 型的。因此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但从美国角度看 它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型商品。然而没有证据说明的要素密集度逆转是一 种普遍现象,因此这一解释成了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唯一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实证检验的结果:
这个验证结果,与一般的感觉是不符合的。一般 认为,美国资本充足,科技发达,劳动力相对不 足(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美国在生产资本密集 型产品方面应有相对优势。
里昂惕夫:“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 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是建立在资本密 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
里昂惕夫之谜
——要素禀赋论的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七岁上大学,读遍列宁格勒图书馆的经济学 书。 1927离开苏朕,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1953年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73年诺奖得主) 在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 篇文章,利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 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检验H-O模型, 其结果引发了持续一代人富有成效的争论。
里昂惕夫之谜----实证检验的结果:
表2-1 H-O模型的实证检验:美国数据
学 者 Leontief, 1953 数据年份 1947 (K/L)X/(K/L)M (H-O预测:>1)
0.77
Leontief, 1956
Whitney, 1968 Baldwin, 1971 Sternand&Maskus,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