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本知识
O1(O2)- O – 冠状线:左外耳孔-T3--C3—Cz--C4--T4-右外耳孔 – .F3、 F4 和P3、 P4分别位于F7、F8与Fz和T5、T6与
Pz间线的中点上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导联法
– 单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活动电极与脑电图
机放大器的栅极(G1)相接,把
无关
电极与栅极(G2)相接,因此单极导联法的
脑电图基本知识
位相(phase):指同一部位在同一导联 中所导出的脑波,于前后不同时间里波 的位置,或两个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里 所导出的脑波的位置,即时间关系。
– 同位相 – 非同位相 – 位相倒置
脑电图基本知识
波形:是由波的周期,波幅,时间等因 素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不 同的波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基本波波幅异常:
波幅异常增高 波幅异常降低
– 基本波波型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出现病理波.
棘波 20-80ms 100μv
– 阳性棘波 – 阴性棘波 – 双相棘波 – 三相棘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孤立性棘波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棘波 – 多发性棘波 – 节律性棘波 – 周期性棘波 – 泛发性棘波
异常反应:
– 早期突破 – 延缓反应 – 出现异常脑波 – 阵发性节律异常 – 不对称性反应 – 出现手足抽搦、癫痫大、小发作、意识障碍
脑电图基本知识
– 注意事项:
标准 容易出现的条件 终止的原因 综合考虑
脑电图基本知识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 睡眠诱发试验 – 美解眠诱发试验
一切特性取决于无关电极。
特点:
– 波幅 电位差
– 异常波 – 参考电极活化
脑电图基本知识
双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任意两个活动电极分 别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G1)和栅极(G2) 相接,而不使用无关电极,即波幅值为两个电极 间电位大小的差,即栅极(G1)波幅减去栅极 (G2)波幅的差。
– 特点: • 波型
脑电图基本知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吴丹红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概述
– 脑电图描记术 – 脑电图的基本成分:
时间 波幅 位相
脑电图基本知识
周期和频率
– 周期(period):一个单一形态的正弦波从一个波底 (波顶)到下一个波底(波顶)所需要的 时间称 之为周期,通常用毫秒(ms)表示。
波两侧大致对称 不论觉醒或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波等发放
脑电图基本知识
异常脑电图的基本特征
– 基本波异常:
分布异常 对称性异常 稳定性异常 反应性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基本波频率异常:
慢化α波节律 异常快波节律 高波幅快波 广泛性快波 药物性快波 慢波节律 单型性慢波节律 多型性慢波节律
波幅 电位差
脑电图基本知识
伪差
– 棘波型伪差
肌肉波伪差 心电伪差 电源开关的启闭所产生的伪差 金属义齿伪差
脑电图基本知识
– 慢波型伪差
眼动伪差
– 睁闭眼 – 眼睑震颤及瞬目 – 眼球游动 – 眼球震颤
脉搏 呼吸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基线漂移样伪差 – 50周波伪差 – 平顶波型伪差 – 不规则波型伪差
– 快波: 中间快波 14-17 Hz
– β波
18-30 Hz
– γ波
30 Hz以上
脑电图基本知识
波幅(amplitude)代表脑部电位活动的 大小,指波顶到波底间的垂直高度,以 微伏(μv)表示。
– 低波幅: 小于25μv – 中等波幅:25-75μv – 高波幅: 75-150μv – 极高波幅:大于150μv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诱发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 睁闭眼试验
正常反应:
– 反应速度 – 反应程度
脑电图基本知识
异常反应
– 潜伏期延长 – 后作用延长 – 活化作用 – 原有病理波的改变 – 出现病理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过度换气试验
正常反应:
– 脑电图改变 – 主观反应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基本知识
慢波:
– 为散在的,低波幅的。主要见于颞部,多为θ波,任 何部位均不应有连续性的高波幅的δ和θ波
睡眠:
– 脑波左右对称
不出现棘波、尖波、棘慢、尖慢波等病理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小儿:
基本波:觉醒时基本波频率不慢于同年龄组2次/ 秒
慢波:为非限局性出现,无广泛性高波幅δ波群 过度换气反应两侧大致相等 自然睡眠时不出现50μv以上的泛发性β波,睡眠
脑电图基本知识
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以α波为主, 间有β波及少量低幅慢波活动。
– α波: – β波 – 慢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正常成人脑电图类型;
α型脑电图, β型脑电图, 不规则型脑电图, 低波幅快波型脑电图, α波β波交替型脑电图
脑电图基本知识
正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
– 正常波形:
安静闭目状态下所见的波形:
– 正弦波或类正弦波 – 半弧状波 – 锯齿状波 –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 复合波和多形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正常波形
睡眠及刺激反应所见的波形:
– 驼峰波 – 睡眠纺锤波 – K—复合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六. 调节和调幅
– 调节是指脑波的基本频率出现的规律性与稳 定性而言。
波又出现 – 在正常阈值以下的刺激即出现临床发作
脑电图基本知识
异常EEG的形式
– 阵发性异常
节律性阵发异常 非节律性阵发异常
– 持续性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对称性异常
原发性两侧同步 继发性两侧同步
– 非对称性异常 – 广泛性异常
普遍性 弥漫性
– 局限性异常
– 成人:
基本波:
– α波和β波分布正常,α波主要在枕顶区,β波主要在额, 前颞区。
– 两侧对称,α波左右对称部位频率差不超过10%,波 幅差在枕部不超过50%, 在其他部位不超过20%。
– 波幅不应过高,α波波幅应小于150μv,β波波幅应小 于50μv
– α波在睁眼,精神活动及感觉刺激时有正常的反应
脑电图基本知识
灶性棘波 固定性棘波灶 移动性棘波灶 原发性棘波灶 继发性棘波灶 镜性棘波灶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尖波 80-200ms 100μv – 棘慢波 200-500ms 100-200μv
局灶性棘慢波 泛发性棘慢波 多棘慢波
– 尖慢波 80-100ms 500-1000ms – 三相波
– 调幅是指脑波的基本频率的波幅变化的规律 性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描记技术和导联方法
– 电极及其放置:
部位 数目 导联
脑电图基本知识
10-20系统法:
– 矢状线:N- FP--Fz--Cz-- Pz--O-ID – 颞 侧 线 : FP-FP1(FP2)--F7(F8)--T3(T4)--T5(T6)--
1.2-2.7Hz 50-100 μv C1<C2<C3 A2>A1A2>A3
– 高幅节律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
诱发异常
– 非对称性异常 – 显著的发作波出现或增强 – 非发作性异常波的出现 – 显著局限性或病灶性异常 – 诱发后异常波的残存或再现 – 诱发时原有异常波消失,诱发试验停止后原有异常
– 频率(frequency):同一周期的脑波在一秒内所出 现的次数称之为频率,以次/秒(c/sec)表示。
活动( activity) 指数(index) 节律(rhythm) 短程节律 长程节律
脑电图基本知识
慢波:
δ波 0.5-3Hz
θ波 4-7 Hz
基本节律: α波 8-13 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