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摘要:该文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中的自行车交通现状,分析了自行车交通的优缺点,论证了自行车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并倡导居民出行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以及对未来自行车交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自行车交通,专用车道,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系统Bicycle traffic on urban transport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0904 17 CHEN Zhe-minAbstract:For bicycle traffic situation in China's urban transport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icycle traffic, bicycle traffic status and role, and to advocate for residents to travel to choose the bicycle as a transport, and to mak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icycle traffic.Key words: Bicycle traffic; dedicated la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rban transport system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我国大城市的交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自行车的数量由急剧增加到缓慢下降;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由萎缩到逐步发展,同时,小型机动车开始大量出现在城市道路上。
由于汽车往往被视为工业社会文明的一个特征,所以汽车取代自行车已是很多人认同的观点。
但鉴于我们国家仍是世界上自行车大国家,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里,自行车交通依然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自行车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目前仍有现实意义。
一、城市自行车交通的基本特点①城市自行车交通的基本优点1.自行车是一种环保型交通工具,无污染,噪音低。
2.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城市,出行范围0.5~7 km范围内,自行车交通较为方便。
3.在出行7 km以上,而公交站点远于1 km,有专家提出可以采用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的出行方式,这将是发展大公交的一个有效手段。
4.自行车行驶与停放占用较小的空间。
一条车行道,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为1000~1200辆/小时,而自行车的通过量是3000~3500辆/小时,为小汽车的3倍,停放1辆小汽车的用地可以停放8~12辆自行车。
5.自行车交通事故相对较少。
6.骑自行车有利于健康和休闲。
7.无论从市政设施投资,还是对个人投资来说,自行车交通要更加经济,且利于普及。
②自行车交通主要缺点(l)安全性差。
除步行外,自行车是各种交通方式中的弱者,且自行车事故率很高。
(2)适应性差。
(3)稳定性差。
(4)干扰性大。
自行车对道路交通秩序造成的干扰很大,且随交通量增大而增多。
在大城市交通中,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特别是在交叉口处冲突点多,左转车影响整个交叉口的通行。
(5)老人、儿童、残疾人、病人或体弱之人均难以利用,只有体力好、身体健康之人才有可能骑车。
③自行车功能的外延。
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城市交通的内涵,交通不再是OD式的简单出行,而是注人了许多新的内涵。
同时,自行车的功能也不断外延,在代步、荷载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娱乐、旅游、运动等功能。
出行目的的多样化决定着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因此,自行车必定随着城市交通内涵的扩展而不断有所创新和发展。
二、城市自行车交通的现状(1)骑车人的路权不能得到保证目前的道路设计中,一些新建道路没有设置自行车专用车道,另一些已建成道路的自行车道过窄,且常有机动车行驶中占用自行车道的情况。
有些道路更是在自行车道设置公共汽车站影响骑车人正常行驶并造成交通隐患。
目前在设计中自行车交通往往被视为次要地位,如在路口交通中,自行车直行交通往往要先避让机动车右转交通,导致骑车不安全且往往在一个交通灯时不能正常通过。
由于我国自行车交通的路权现状,很多地方自行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没有严格有效的分隔,致使骑车人常感生命得不到安全保障,同时机动车尾气污染也直接影响着骑车人的健康。
(2)自行车存车难近些年由于各城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猛增,交通规划等相关部门在解决交通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机动车辆的出行及停放,而弱化了对自行车交通的统一的合理管理,致使部分原来自行车停放场所被更改作机动车停车场。
与此同时,新建的很多公共建筑的地下停车场也只对机动车开放,加剧了自行车停车难的问题。
一些大、中城市近年纷纷修建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来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体系建设,以求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在规划建设中同样没有对自行车交通足够重视,直接导致自行车乱停乱放影响市容,进而导致车辆丢失等问题。
(3)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自行车族由于多种原因,进而一部分原来以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出行的居民,不得不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进入 21 世纪,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自行车拥有量已从1998 年的180 多辆下降到了 140 多辆。
另外自从上个世纪八十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 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 30%,预测 2010 年将接近 50%;机动车拥有量目前已达 6 000 万辆,并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 2010 年达到1.3 亿多辆。
目前自行车族数量的减少而机动车辆的猛增的现状,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运输效率低等问题,严重障碍了经济发展。
我认为发展并倡导自行车交通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有益补充。
三、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自行车交通的作用自行车交通在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我国虽为自行车生产和使用大国,但对自行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自行车的出行在很多城市都极为不便。
当前,我国提高自行车交通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并完善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建立并完善自行车专用道系统,目的是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实行交通分流,消除相互干扰,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自行车通行环境。
在有效改变机动车停车占用自行车道的状况后,道路资源分配也就更加体现了公平合理。
(2)鼓励并倡导发展“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传统交通规划中的“步行 + 公共交通”出行模式要求公共交通线路网和站点相对密集。
但是这样一来高密度的机动车辆本身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无益。
经过深入分析论证后,提出了“自行车 +公共交通”的新的出行模式:一是由于自行车取代了步行交通,就没必要盲目增加公共交通路网,即可解决出行需求;二是节省了部分财政投入,由此可以集中财力来优化公共交通,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在公共交通枢纽(地铁站,轻轨站,公共交通站等)的规划中统筹考虑自行车交通,以便利不同出行方式与自行车交通之间的换乘,。
2009年11月第11期城市道桥与防洪(3)完善自行车的服务系统在呼吁自行车交通的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自行车交通的软件上狠下功夫,完善配套设施及行业,以保证自行车交通的健康发展。
例如由规划部门统一协调设置相当数量的自行车修理行、自行车出租行及停车场。
国内外停车实践和经验证明,停车问题最严重的区域是城市中心区,解决好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问题,就可缓解整个城市的停车矛盾。
中心区一般禁止路上停车,因而必须在路外建设足够而方便的停车措施,逐步完善公共建筑(公共交通站点、影剧院、写字楼、医院、学校、居住小区等场所)的专属自行车停车场和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同时配备车辆维修服务功能,以满足高峰日高峰小时自行车停车的需要。
除此之外,可以在新建的机动车停车场所内免费提供部分自行车停车位,以鼓励大众骑车出行。
另外应对现有的自行车停车收费及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停车场所对于自行车的吸引,方便骑车人,并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观念。
(4)制定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偷盗自行车的行为建议在各小区、各处公共场所建立更规范化更切实可行的停车管理办法,动员市民从保护自己财产出发,自觉遵守停车管理规定;对物业公司加强自行车防盗考核,列为最主要的物业管理条例及物业管理资质;建议加大打击偷盗自行车犯罪活动的力度;将偷盗自行车的犯罪手法广泛向市民宣传,提高防范意识,对见义勇为擒获盗车贼的行为给予重奖等。
四、结语尽管我国目前汽车的普及程度还不高,但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迅速扩张,大量人口和产业活动集中在狭小的城市中心区,机动车数量激增,而公共交通系统严重滞后,交通规划及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造成许多城市机动车出现的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目前许多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20 km 左右下降到现在的 12 km 左右。
每年我国城市由于交通不畅,运输效率下降,造成经济损失就达数百亿元。
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城市交通仍将面临重大考验。
“公共交通优先”应该成为工作的重点,自行车交通的环保、节能等优势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这一出行方式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1]付晓敦,狄升贯,王新岐城市自行车交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11月第11期。
[3]李琼星,汤照照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利弊与方向[J].中南公路工程,2003(3)。
[4]蒋怀远试论自行车交通在我国大城市交通中的定位政法学刊 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