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ppt

伤寒论.ppt


出众
返回主页 返回
医 药 方 术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下以救贫贱之厄
返回主页
企:举踵
仰慕
返回主页
返回
宾语前置,“是”为宾 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 序:惟务名利。
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
今译:急不可待地只追求名利。
返回主页
返回
华:使动用法, 使……华丽。 悴:使动用法。 使……衰弱。
返回主页
三部不參 ;動數發息,不滿五十。 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髣髴 ; 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 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爲難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 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余宿 尚方術,請事斯語。
三部:上部人迎, 中部寸口尺肤,下 部趺阳。 短期:死期。
最后自然段小结
返回主页
秀:段玉裁注 “不荣而实曰秀, 荣而实谓之实, 荣而不实谓之 英。” 禾黍结实
返回主页
参考文献
一、同郡张仲景,总角造(何)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 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颙先识独觉,言无虚发。王仲宣年十七, 尝遇仲景。仲景曰:“君有病,宜服五石汤,不治且成,后年三十 当眉落。”仲宣以其贳长也远,不治也。后至三十,病果成,竟眉 落。其精如此。仲景方术,今传于世。 《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何颙别传》 二、卫汎好医术,少师仲景,有才识,撰《四逆三部厥经》及《妇 人胎藏经》、《小儿颅囟方》三卷,皆行于世。 同上引《张仲景方序》 三、文挚衍期以瘳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 《抱朴子· 至理篇》 四、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 《晋书· 皇甫谧传》
返回主页
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 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 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 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 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 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 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 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 步!
我的同宗同族的人口本来很多,从前有二百多人。从建安元年 以来,还不到十年,其中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要 占其中的十分之七。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 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 泛地搜集很多医方,选用《素问》《九泉》《八十一难》《阴别证候的体会,写成
返回主页
了《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 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 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 能弄通解决了。
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 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 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 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 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等,中 古有长桑君、秦越人,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自此往后到现在, 还没听说过有比得上他们的人呢。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 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 只是各自禀承着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病,询问病情 时,总是致力于花言巧语,只图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了一会儿, 就处方开药;诊脉时只按寸脉,没有接触到尺脉,只按手
返回主页
重点提示
字:惷蠢、撰选、平辨、俞腧、知智。
词:秀、企踵、孜孜汲汲、卒然、赍、进、退、游魂、 徇、冰谷、稔、横夭、撰、平、思过半、自非、致、演、 口给、相、窥管、识,知。 句: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 其才秀也。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 栗。
返回主页
婴:本义 颈饰
缠绕 缠染
返回主页 返回
同 义 连 文
患及祸至:患对祸 及对至 遇灾值祸:遇对值 灾对祸
患与祸同义,及与至同义,遇与值同 义,灾与祸同义。
返回主页 返回
冰谷:语本《诗经•小雅•小宛》“温温 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喻险境。
返回主页
返回
建安年时代背景
返回主页
震栗。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 歸天,束手受敗。賫百年之壽命, 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 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 滅,變爲異物 ,幽潛重泉,徒爲啼 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 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 云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 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 蒙蒙昧昧,惷若游魂。哀乎!趨世 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 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返回主页
五、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唐代甘伯宗著),云: 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 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 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北宋· 林亿等《伤寒论序》 六、仲景氏序论,实是感慨愤激之所发。但其“天布五行”以下, 皆是繁衍丛脞之言,全系叔和撰次之语,非仲景氏之旧也。何者? “思过半”句既为一篇结尾,而别复起一段议论,是征一也。“天 布五行”以下,文理不属,体裁迥别,是征二也。前称越人,后称 扁鹊,亦非一人之口气,是征三也。后段讥时医不求经旨,“务在 口给”,是全段所重;假令仲景耄也,亦岂如是其郑重乎?是征四 也。仲景论中未尝说五行经络,后段乃说之,是征五也。仲景论中, 未尝以三部九候、明堂阙庭诊之,后段乃说之,是征六也。此论由 “感往昔之沦丧”而起之,则文止于所起,为得之实,获麟之义, 可以征矣。 山田正珍《伤寒论自序解》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 措。 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 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 终始顺旧。
返回主页
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 察,所谓窥管而已。 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曹植的“说疫气”一文可窥一斑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 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 而 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 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 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 返回主页 返回 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
阳失位,寒 暑错时,是 故生疫。而 愚民悬符厌 之,亦可 笑。”
返回主页
部脉,却不按足部脉;人迎、趺阳、寸口三部脉象不互相参考;按 照自己的呼吸诊察病人脉膊跳动的次数不到五十下就结束;病人垂 危还不能确诊,九处诊脉部位的脉候竟然没有一点模糊的印象。鼻 子、两眉之间及前额,全然不加诊察。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看 天”似的很不全面罢了。这样想要辨识不治之证或判别出可治之证, 实在是很难呀! 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 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 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 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
今译:轻弃身体那根本,使自己的 外表华丽,却使自己的身体衰弱。
返回主页 返回
宾 语 前 置
惟名利是务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彼何荣势之云哉?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1、以“是”、“之”为标志。 2、疑问代词为宾语。 3、否定句“之”为宾语。
返回主页 返回
婴:《说文》本释“绕 也。”段玉裁考证应 “颈饰也。”
内容 提要 全文 朗诵 随文 注释 整篇 翻译
广告伞/
《伤寒论》序
张机
重点 提示
参考 文献 自测 练习
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 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 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张仲景收集了 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 《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平素,一向
允许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斯语:“学”和 “多闻博识”。
返回
整篇翻译
我每次读到《史记· 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 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 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 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 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 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 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 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 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 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 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 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 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 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
钦:恭敬。 告穷:巫祝用尽办 法无济于事。 归天:归属天命, 即归属命运。 赍:持着。 重器:喻人身体。 异物:指死亡的人。 进:进身。 退:退居。 惷:同蠢。 徇:营求。
第一自然段小结
返回主页
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 向:先前。 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 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 古训:指古代留下 訓,博采衆方,撰用《素問》、《 的医学著作。 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 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平:通“辨”。 爲《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 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 庶:或许。 寻:探究。 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