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调速系统
串电阻调速——绕线式异步机 调压调速 串级调速——绕线式异步机 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
变极对数调速 鼠笼型转子
变频调速 交—交变频调速
交—直—交变频调速
1. 变级对数调速 n = 60 f1 (1-S ) / np
基本原理:在定子频率一定时,改变定子的极对 数即可改变同步转速n0,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要求高
要求低
较多
较少
简单且性能好
复杂
交流调速系统在应用上的优势
① 大功率负载时的性能价格比高; ② 高速运行时的转动惯量小; ③ 可应用于易燃、易爆、多尘的场合; ④ 大功率器件的发展使交流调速系统的成本
不断降低; ⑤ 采用中压变频装置可节省变电站容量。
3.1.2 交流调速系统的难点和复杂性
(1) 交流电机转矩控制的难点 Md = KmΦm Ir cosθr
极对数必须是整数(np=1,n0=3000r/min; np=2, n0=1500r/min; np=3,n0=1000r/min),因此,变 级调速只能是有级调速。
变级调速只适用于鼠笼型异步电机。
1. 变级对数调速
n
3000
目前,传动系统中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交流调速系统上升到主导地位,并逐渐取代 直流调速系统。
3.1.1 交流调速系统与直流调速系统的比较
直流电机自身固有的缺点: ① 直流电机的换向器工艺复杂、成本高; ② 换向器限制了直流电机的容量和速度; ③ 电刷火化和环火限制了直流电机的应用; ④ 转子发热多,电机效率低; ⑤ 换向器和电刷磨损快,维修工作量大。
交流电机与直流电机的比较
结构特点 重量/功率 体积/功率 价格/功率 最大容量 最大转速 最高电枢电压 安装环境
维护量 调速方式及性能
直流电机
交流电机
有电刷、工艺复杂 无电刷、工艺简单
约2倍
1倍
约2倍
1倍
几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倍
12MW~14MW
几十MW
1000r/min左右
数千r/min
1kV
6kV~10kV
3.1.2 交流调速系统的难点和复杂性
(2) 调速装置中器件的发展阶段限制 交流调速装置中两大组成部件:变频器
的主要器件——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在近五 十年更新了五代;控制器的主要器件——微 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在近二十年提高了数倍。 因此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些器件才基本上 满足了高性能调速系统的需要。
3.1.3 交流调速系统的技术突破 (2) 微机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 运算位数:8位16位32位; 执行时间:微秒级纳秒级 控制器的综合性能大幅度提高。
3.1.3 交流调速系统的技术突破 (3)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及交流调速原理的
发展和成熟 标量控制矢量控制变结构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智能控制(模糊、神经网络)
以前广泛采用的交流电机不调速系统采 用直接启动方式,启动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 6倍,不仅产生很大的电能损耗,而且影响 电网的稳定。特别是大功率系统对电网的扰 动更为明显。另外,由交流不可调速电机与 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组成的机组,需要调 节流量时,只能采用挡板、阀门、回流、放 空等措施,造成大量的能量损失。
直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电力电子技 术的发展,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交流拖动 系统得以实现,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 算机控制的出现,使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应 运而生,一直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交直流拖 动按调速性能分工的格局终于被打破了。
交流调速系统逐步实现了宽的调速范围、 高的稳速精度、快的动态响应以及四象限可 逆运行等良好的控制性能。
3.1.4 交流调速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3) 直流调速难以实现的领域
直流电机的换向能力限制了它的容量转速 积不超过106 kW ·r /min,超过这一数值时,其 设计与制造就非常困难了。
交流电机没有换向器,不受这种限制,因 此,特大容量的电力拖动设备,如厚板轧机、 矿井卷扬机等,以及极高转速的拖动,如高速 磨头、离心机等,都以采用交流调速为宜。
式中: Km— 转矩系数; Φm— 气隙磁通; Ir — 转子电流; θr— 转子功率因数角。
3.1.2 交流调速系统的难点和复杂性
Md = KmΦm Ir cosθr ① Φm是由定子电流 Is 和转子电流 Ir 共同产
生的; ② Φm与 Ir 耦合,且 Ir 通常无法直接测量 ; ③ θr是与转速相关的时变量; ④ Md仅代表平均转矩,控制瞬时转矩更难。
3.1.2 交流调速系统的难点和复杂性
(3) 调速系统精度和成本的限制 针对如此复杂的控制对象,新的控制方
法和控制器件要达到一定的控制精度,必须 要经过反复、大量的研制工作,并接受长期 的、各种工况的实际考验。因此在应用初期 价格较高。
3.1.3 交流调速系统的技术突破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半控器件全控器件;电流控制电压控制 低频开关高频开关;小功率大功率 单个器件模块化、集成化 变频器的性能、体积、价格不断优化。
运动控制系统
第3章
交流调速系统
3.1 概 述
直流电力传动和交流电力传动在19世纪 先后诞生。在20世纪的大部分年代里,鉴于 直流传动具有优越的调速性能:高性能可调 速传动都采用直流电机,而约占电力传动总 容量80%以上的不变速传动系统则采用交流 电机,这种分工在一段时期内已成为一种举 世公认的格局。交流调速系统的多种方案虽 然早已问世,并已获得实际应用,但其性能 却始终无法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匹敌。
3.1.4 交流调速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1) 交流恒速交流调速 在原来大量的交流不调速领域(如风机、
水泵、压缩机等)改恒速运行为可调速运行。 仅以泵的控制改造为例,节电率高达20%。
3.1.4 交流调速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2) 直流调速交流调速 为减少维护量、提高运行可靠性,将一些
直接关系生产和人身安全的直流调速系统改为 交流调速系统。
3.1.5 交流调速的基本方法
交流异步电机的转速公式:
n = 60 f1 (1-S ) / np= n0 (1-S ) 式中: f1 — 定子供电频率;
np — 极对数; S — 转差率, S = (n0 -n ) / n0 ; n0 — 同步转速, n0 = 60 f1 / np 。
变转差率调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