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摘要:在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高层建筑以其高效的土地利用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主要介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仅为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字: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实例
abstract: in the city land resources use more and more nervous, high-rise building with its efficient land use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peop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only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
keyword: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example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商住两用高层建筑,设计高度90.2m,共计32f。
根据建筑用途,地下室定位为停车场,1~6f为商场,6f以上为居民住宅,建筑总面积49825m2。
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
2 施工技术方案
2.1 模板支撑系统
本工程转换层结构自重较大,达5416t,不均匀分布在1560 m2 的结构平面上,在转换层梁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前,按传统常规
方法支撑须加至底层地面,才能满足其下各层楼板的承载力要求。
因此,采用分层支撑方式,通过其下各层楼板和模板的垂直支撑共同支承转换层。
同时,利用叠合梁原理留置水平施工缝,将转换层大梁分两次浇筑,形成叠合梁,使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不完全作用在模板上,降低支撑费用。
2.2 钢筋施工
建筑结构钢筋层次多,在框架梁柱节点部位,常出现钢筋绑扎和混凝土下料振捣困难的问题。
例如传统的钢筋搭接法,造成钢筋节点过于密集,排距过小,混凝土下料无法正常捣振。
本项目通过改良钢筋搭接方式,采用墩粗等强直螺纹连接工艺,克服了框架梁柱节点施工上的困难。
2.3 混凝土施工
为防止温差裂缝,减少混凝土水化升温,混凝土采用高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通过掺用粉煤灰来降低水泥用量,达到优化配合比、降低水化热的效果。
同时,为防止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施工冷缝,使用高效减水剂控制初凝时间,利于混凝土层间搭接覆盖。
此外还投入大产能机械设备和较多的人力,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混凝土设备应急方案。
3 施工技术措施
3.1 模板
(1)梁模板:采用18mm 胶合板,梁底采用50×100(mm)方木,间距300mm,梁侧模次楞为50×100(mm)方木,采用对接φ12螺栓
固定。
模板采用18mm 胶合板拼装,当楼板跨度大于4m时,按板跨设置2‰的预拱度;板底采用50×100(mm)方木,间距300mm,满堂式支撑,立柱间距为800×800(mm)。
(2)墙柱模板:墙柱模板采用18mm 胶合板拼制定型组成,次楞采用50× 100( mm)方木,方木需经压刨找原方正后才可使用。
梁模板安装完成后,墙柱根施工缝须经剔凿、清理干净,依据墙柱模控制线找准模板位置,利用可调支撑固定模板,调整其垂直度。
模板拼装前要逐块修整板面边框,清除混凝土残渣、泥浆,并涂刷脱离剂,以使柱体拆模后具有更好的完整性。
模板拆除后应马上清理、维修,分类码放整齐,平稳堆放于平整地上,下部垫上100×100(mm)方木(间距600 mm)。
(3)模板技术措施:平模与角模的连接采用企口搭接,以消除模板的拼装间隙,避免拼缝不严、漏浆现象以及防止上下墙柱错位。
梁模板、柱、墙上口模板拉通线找直,以确保整体结构棱角顺直,阴阳角方正。
在梁模板、柱、墙模板立模、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全长、全宽、全高三向均拉通线校验,并且混凝土浇筑时通线不撤。
板接缝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表面效果,本项目平模板接缝采用8cm宽pvc胶带纸贴缝或腻子刮抹;梁和柱接头处,混凝土墙和板接触部位垫海绵条及封胶带纸。
梁板支模后须用空压机或人工清吹干净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3.2 钢筋
(1)大梁纵向钢筋安装绑扎按“底筋→箍筋→腰筋→第二排底筋
→各排纵向箍筋→面筋”的顺序进行。
在计算钢筋下料长度时应充分考虑钢筋的相互关系,在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时(保证锚固长度不变)按“主筋→次筋→预埋件”的先后次序作适当调整,使钢筋能顺利就位。
(2)由于钢筋粗、间距密、自重大,单靠钢箍不能承担钢筋自重。
为便于钢筋绑扎定位,用钢管制作钢筋支架辅助钢筋(包括箍筋)绑扎,绑扎完毕后,在安装梁侧模板时将其拆除。
钢筋保护层垫块用高强度砂浆制作,防止混凝土垫块被压碎而造成保护层不足或露筋现象。
(3)直径大于22 mm 的钢筋连接采用镦粗等强直螺纹连接工艺,套筒为t45。
对于钢筋密集处,钢筋转动困难,采用正反丝扣式直螺纹套筒,在钢筋转动不便的情况下实现钢筋连接。
3.3 混凝土
(1)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梁板、墙柱同时浇筑,由于墙柱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故混凝土浇注工艺上,墙柱采用塔吊吊运浇筑,梁板采用泵送浇筑完成。
(2)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m,浇筑高度超过2 m 时必须采取措施,如串桶或溜槽等。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控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时间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 钢筋的绑扎
钢筋绑扎前要核对钢筋型号、直径、形状、尺寸及数量。
绑扎用20 ~ 22 号镀锌铁丝。
绑扎梁、柱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且所有钢筋绑扎骨架外形尺寸偏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规范》gb50204 - 2002 中的规定。
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要错开,搭接长度1.3倍范围内绑扎钢筋面积占受力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严格控制:梁、板、墙类构件≤25%;柱类构件≤50%。
保证保护层厚度措施: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骨架需要垫水泥砂浆垫块,砂浆垫块厚度依据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确定;骨架内钢筋与钢筋之间间距小于25mm 时,用φ25钢筋控制,其长度等同于骨架宽度。
垫块与钢筋端头间距宜为1 m,不得超过2m;对于双向双层板钢筋,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要垫以铁马凳,间距为1m;基础底板铁马凳采用φ22钢筋制作,其它板块采用φ16钢筋制作;柱子砂浆垫块绑在柱主筋上,每边不少于两竖行,上下间距1200mm;采用定型筋控制剪力墙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墙厚度,利用短钢筋制成定型筋,定型筋长度为墙厚,两端用红笔划出控制线,控制线位置按保护层厚度加水平筋直径确定,将定型筋按间距
@1200 ~ 1500 mm点焊在墙两侧竖向筋上,成梅花形布置。
楼板支座处的附加钢筋和悬挑构件的受力筋保护层采用钢筋马凳控制,间距1000mm,保证受力筋不变形,不位移。
5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1 保证项目
钢筋的材质、规格及焊条类型应符合钢筋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规
范要求,有材质、产品合格证书和物理性能检验,对于进口钢材需增加化学性能检测,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要求。
钢筋焊接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等级焊工证方允许上岗;施焊前,应预先用同等材料在相同的焊接条件下制作两个抗拉试件,试验结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允许正式施焊。
5.2 基本项目
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量的10%,且不集中出现。
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所有焊接接头必须进行外观检验,其要求是:焊缝表面平顺,没有较明显的咬边、凹陷、焊瘤、夹渣及气孔,严禁有裂纹出现。
5.3 机械性能试验、检查方法
按同类型(钢种直径相同)分批,每100个为一批,每批取6个试件,3个作抗拉试件,3个作冷弯试验。
试验抗拉强度值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
冷弯试验(包括正弯和反弯试验)弯曲时接头位置应处于弯曲中心处,冷弯按规定角度进行。
6 结束语
钢筋加工及施工是建筑工程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对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必须采取措施对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质量进行控制,避免钢筋在加工及安装上的不良因素。
为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消除钢筋工
程质量隐患,建议建设单位综合衡量工程成本,从工程质量、施工角度方面出发,调整钢筋规格、级别,以使工程项目高质量、快速度的建设完成。
参考文献:
[1]危道军.建筑施工工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姚刚,华建民,钟汉华.董伟建筑施工技术.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侯君伟,张玉明. 钢筋工程实用手册.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