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第11章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26
3.外部性的特征
(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 (2)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具有明显的伴随性。 (3)外部性与受益者或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 (4)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 (5)外部性很难完全消除。
27
二、外部性存在的原因与经济后果
1.外部性存在的原因
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私人费用和社会费用之间的差异: 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负外部性,则社会费用大于私人费用; 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正外部性,则社会费用小于私人费用。
16
2.环境质量公共产品的供给
(1)政府供给 政府是环境质量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例如:政府 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政府组织力量开展植 树造林、进行大江大河治理,政府通过经济、法律、行政 等强制手段使工厂废水、废气、废渣排放达标,政府制订 合理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引导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等。 这些措施使一国或地区的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损失赔偿
32
管制
定义:指有关当局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直接规 定当事人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及其方式 方式:管制可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或排放量)直接进行控 制,也可对生产的原料和能源投入的前端过程进行控制。 前提:有一系列污染控制法律,然后根据这些法规对每一个 厂商和消费者确定污染物的排放种类、数量、排放方式以及 生产工艺中的相关指标
城市道路两旁的 绿地,无论是谁投资 建成,任何一个人都 能从中得到好处。而 没有一个人为此付费。
24
道路上汽车造成的尾气污染,带来的 危害是每一个人必须承受的,你也无法从 任何地方得到补偿
笼罩着美国曼哈顿的光化学烟雾
25
看看下述案例属于何种外部性? (1)一条小河的流域内有一个造纸厂和一个游乐场, 造纸厂在河上游,游乐场在河下游,造纸厂向河流排放 废水会导致游乐场收入减少 。 (2)某位同学喜欢摇滚乐,恰好同寝室另一位同学 也喜欢摇滚乐。后者每天都通过录音机播放摇滚乐。 (3)某些人在公共场合无顾忌地吸烟。 (4)有人在自己花园里种植花草树木时,路人得到 了美感并可能使附近的房地产价值升高
公共物品的实际消费量偏离最优消费量,导致整个
社会资源的“无效率”配置。
1.
“免费搭车” (Free Ride)
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 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 称为免费搭车者。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这种公共 物品也就无人提供。
10
11
17
政府建设污水处理厂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18
在发达国家,一般通过立法机关确定环境管理计划及政
府预算。 在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一般通过政府制订详细的计划, 分析基本的环境需求及经济技术承受能力,由政府财政开支 或工业部门投资,确定环境质量供给的数量。 存在的问题:①政府很难明确地判断环境需求,投资水平 也很难真实地反应市场状况;②计划体制不可避免的官僚作 风将使得政府计划很难高效地运作和执行。
6
国防
新鲜空气
电梯内的空气
一、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征
3.准公共物品
具有一定公共特性的物品,当其消费具备较大的外部影响 时,称之为准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在一定范围内可供许多人同时使用,存在消费 的无竞争性和无排他性;但其范围超过一定极限时,继续增加 使用的边际成本会急剧增大甚至趋向无穷。
警察、消防、公共卫生服务…. 风景旅游点、海滨浴场….
第十章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1
“公地的悲剧”(Tragedy of the Public Field)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 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
英国曾经有这样一种土地制度——封 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 土地作为牧场(称为“公地”),无偿向牧 民开放。这本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但 由于是无偿放牧,每个牧民都养尽可能多 的牛羊。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公 地牧场最终因“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 牧民的牛羊最终全部饿死。
PMC P D(MR) P0
SMC
O
Q1
Q2
Q
正外部性导致产品供给不足
如果一个行业各企业都存在程度不同外部经济性现象,将导致整个行 业投入的资源太少,产出偏低,其他一些行业资源投入过多,整个社会将 偏离了资源最佳配置状态。这就是存在外部经济性时出现的市场失灵。31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解决外部性的途径
行政措施
明晰产权 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建立污染权市场 经济手段 非市场性经济措施
政府介入
4
第一节 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第三节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5
第一节 环境物品的公共属性
一、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征 1.公共物品的含义 公共物品是指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2.公共物品的特征 (1)不可分性:公共物品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被人们享用。 (2)非竞争性: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多一个消费者的加入 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3)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便可以由任何消费者 免费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8
一、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征
4.准公共物品与公共物品的联系
纯粹的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环境质量或服务大体可以划分为准公共物品,且更接近纯 粹的公共物品,但其具体表现不完全一样: 大气质量、生物多样性、臭氧层——纯粹的公共物品 水环境质量、区域声环境质量——准公共物品
9
二、公共物品存在的经济后果
21
第二节 外部性(External Effects)
一、外部性的含义、分类与特征
1.外部性的含义
一个经济主体(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 的福利产生影响,但后者并未因此而承担成本或获得补偿 的情形就称为外部性。 本质上说,外部性是一种“非市场性的”影响。
22
一、外部性的含义、分类与特征
2.外部性的分类
私人费用(PC,Private Cost)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需要 付的费用。 社会费用(SC,Social Cost)是指全社会为了这项活动需要支付的费用,包 28 括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费用加上这一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施加的费用。

例如:河流污染,假设上游造纸厂每年生产要素投入 为100万元,由于它直接向下游排放废水,导致下游游 乐场每年损失200万元,这时,造纸厂每年生产的私人 费用(成本)为100万元,外部费用为200万元,实际 社会费用为300万元。
当外部费用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或其他形式的 环境问题时,这种外部费用就是环境费用。

29
2.外部性的经济后果 外部性会直接导致社会资源无法实现最优化配置。
SMC PMC P D(MR) P0
O
Q1
Q2
Q
负外部性导致产品供给过剩
造纸厂只将私人费用纳入成本核算, 而未考虑外部费用。在收益不变的前提下, 造纸厂将继续增加产量,直到私人费用接 近理论上的社会费用。也就是说,该造纸 厂的最佳产量(利润最大,且不考虑外部 不经济性,即Q2)大于社会考虑的该厂最 佳产量(社会利润最大,且考虑外部不经 济性,即Q1),其差值代表了该企业的 “过剩”产量。该企业生产这部分产品的 资源(生产要素),可以用于别的企业或 行业生产,且具有更大的纯生产价值。
19
(2)市场供给 市场也可能成为环境质量公共产品的供给者,表现为 其它市场物品的数量和价格。即提供一定数量和水平的环 境质量,无论是政府或是产业部门都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如污染治理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可以从现实的市场交 易中获得信息。
但环境质量需求曲线不能真实地反应市场交易情况, 无法获得环境质量供给的最佳效率。
在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一些产品生产不足或没有生产,资源没 30 有达到最佳配置,所以市场失灵或失效了。
2.外部性的经济后果
一个私人园林所有者以出售门票、提供 休闲服务获得收入。该园林除获得直接的经 济报酬外,在绿化、美化和净化周边环境方 面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也就是该企业的 社会费用,低于私人费用。在追求最大利润 原则指导下,该企业将减少产出(服务), 使私人费用接近理论上的社会费用。也就是 说,该企业的最佳产出(利润最大,且不考 虑外部经济性)低于社会考虑的最佳产出 (社会利润最大,且考虑外部经济性)。显 然,该企业的产出太少,资源投入不足。
7
排他 (付费享用)
不排他 (不付费亦可享用)
独享性 纯私人物品(私有财产) 准私人物品(共有财产) (竞争性、互 例如:个人使用的衣 例如:海洋的鱼、河流、 斥) 服、食物、住家保全 草场资源
共享性 公共物品(准公共财产) 纯公共物品(公共财产) (非竞争性、 例如:有线电视、高 例如:国防、治安、免 不互斥) 速公路、公共汽车 费公路
2.“公地悲剧”
如果每个人都因恶小而为之, 那么公有财产的悲歌将不断上演, 无魚可吃也许提前发生。

造成「公有财产的悲歌」的原因 (1)捕鱼、丢垃圾、排放废水、排放毒 气等等,隐藏了大量的「外部成本」。 (2)有外部成本的东西,在自由市场里就会生 产太多:捕鱼变成滥捕、排水变成成乱倒废水。
12
三、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的供给
14
有的环境质量产品的范围较大,如清洁的河水、茂 密的森林的环境效应是属于整个地区或国家的。
15
有的环境质量产品的范围更大,它超出了国界,其经 济关系的处理具有国际意义。
例如:跨国界河流的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南极与北极冰盖的保护,大气环境与臭氧层的保护等,这 些问题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处理,需要采 取特殊的对策与措施。
从外部性带来的结果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正外部性和负 外部性两类。
如果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因另一个经济主体的某种行为 而得到增进,却并未因此向后者支付成本,这种情况称为正 外部性。 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因另一个经济主体的某 种行为而受到损害,却并未得到后者的补偿,这种情况就成 为负外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