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介绍全解
物联网技术架构 ——三个重要特征
感知
传输
智能
物联网技术架构 ——三个重要特征
1、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 物体的信息,比如 装载在高层建筑、桥梁上的监测设备; 人体携带的心跳、血压、脉搏等监测医疗设备; 商场货架上的电子标签; 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 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 ,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 化的控制。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领域
1、射频识别( RFID) 2、传感网 3、M2M (Machine-to-Machine)
4、两化融合 (信息化和工业化)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领域 ——M2M(Machine to Machine)
M2M(Machine to Machine):表示机器对机器之间的连 接与通信。比如,机器间的自动数据交换(这里的机器也 指虚拟的机器比如应用软件)从它的功能和潜在用途角度 看,M2M引起了整个“物联网”的产生。 三个基本特征:1、数据终点(DEP) 2、通信网络 3、 数据集成点(DIP) 基于M2M的监控 基础架构
物联网技术架构
感知层
网络层 应用层
物联网技术架构
物联网技术架构 ——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 来源。 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 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 、红外线、GPS等感知终端。
物联网技术架构 ——网络层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 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 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 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 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
欧盟的定义: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 互联的物品网络。 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 到物品(T2T) ,人到物品(H2T) ,人到人(HTH)之间 的互连。
物联网的定义及分类 ——我的理解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 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摄像机、激光扫描器 ,和各种通讯手段,如有线、无线、长距、短距,按约定 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任何时间、任何 地点的连接(Anything、Anytime、Anywhere),从而进 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 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
通信网、互联网 3G网络
GPRS网络 广电网络Biblioteka 传输层核心技术 ——通信网
通信网: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 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 换的系统。 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 ,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 (传输系统)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 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 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 ,才能组成通信网。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一种基于GSM移动通 信网络的数据服务技术。GPRS技术可以充 分利用现有GSM网络,目前在很多领域有广 泛应用,在物联网领域也有部分应用。GPR S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汇总层技术。
物联网核心技术 ——传输层
物联网应用模式 ——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
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 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实现对某个对象的实时 状态的获取和特定对象行为的监控。如使用分布 在市区的各个噪音探头监测噪声污染;通过二氧 化碳传感器监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GPS 标签跟踪车辆位置,通过交通路口的摄像头捕捉 实时交通流量等。
欢迎走进物联网时代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概述
01 02 物联网基本概念
物联网技术构架 物联网核心技术 物联网应用模式
物联网发展趋势
03
04 05
物联网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定义及分类
物联网的来源及发展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领域
物联网的定义及分类
温总理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 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物联网核心技术
感知层 信息汇聚层
传输层 运营层
物联网核心技术
——感知层
传感器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微机电系统 GPS技术
感知层核心技术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 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从仿生学 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 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 “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 觉器官”。微型无线传感技术以及以此组 件的传感网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 段。
物联网的来源及发展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领域
1、传感器技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也是计 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2、射频识别(RFID)技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 式技术,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 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 、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 类处理。
运营层核心技术 ——ERP、GIS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简称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 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 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 处理层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 m, 简称 GIS ):作为获取、整理、分析和管理 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近年来 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
物联网应用模式
对象的智能标签
对象的智能跟踪 对象的智能控制
物联网应用模式 ——对象的智能标签
对象的智能标签:通过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 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例如在生活中 我们使用的各种智能卡和条码标签,其基本用途 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此外,通过智能 标签还可以用于获得对象物品所包含的扩展信息 ,如智能卡上的金额余额,二维码中所包含的网 址和名称等。
普适计算
传感器网络
泛在网络
RFID
物联网
物联网的定义及分类
“物” :
1、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3、要有CPU; 4、要有操作系统; 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的定义及分类
1、私有物联网(Private LoT):一般面 向单一结构内部提供服务。 2、公有物联网(Public LoT):基于互联 网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3、社区互联网(Community Lot):向一个 关联社区或机构群体(如公安局、交通局) 提供服务。 4、混合物联网(Hybird Lot):是上述两 种或以上的物联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 体。
传输层核心技术 ——3G网络
3G(the 3rd Generation)网络:指第三 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 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第三代手机(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 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 信系统。
传输层核心技术 ——GPRS网络
GPRS网络: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 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 通俗的讲,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科技,方 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虽 然GPRS是作为现有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变 的过渡技术,但是它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 势。
运营层核心技术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一个含 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 ,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处理 该领域问题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属于 信息处理层技术。
运营层核心技术 ——云计算
云计算:概念最早由Google提出,这是一 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是指IT基础设施 的交付和使用,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 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
感知层核心技术
——微机电系统(MEMS)
微机电系统(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 m,简称MEMS):是指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 造工艺,经过微米级加工,得到的集微型传感器 、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 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MEMS技术 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感知层核心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简称RFID)技术: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 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 RFID技术市 场应用成熟,标签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备 数据采集功能,多用来进行物品的甄别和属性的 存储,且在金属和液体环境下应用受限,RFID技 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物联网技术架构 ——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 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 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 、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 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 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传输层核心技术 ——广电网络
广电网络:是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台 )负责运营的,通过HFC(光纤+同轴电缆 混合网)网向用户提供宽带服务及电视服 务网络,宽带可通过CableModem连接到计 算机,理论到户最高速率38M,实际速度要 视网络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