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与思考
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与思考
互联网
智慧校园
江苏省及南京市出台的多项文件都剑指智慧教育,高淳区教育局 也提出了2020年前全区学校建成智慧校园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的紧 迫感扑面而来。
二、转变观念
摸石头过河
培训、自修 学术大咖讨论 学习 智慧校园建设 体系
成功从转变观念开始,其实我们教育教学理念一直围绕着高效教学在转变在摸索, 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路子可循,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校建 立以校长为首的创建团队,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校智慧校园的认识。
三是组织开展科技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学校每年组织一届“小小发现者”校园科技节。
四是创建校园文化,营造科技氛围。学校结合市园林式校园创建,精心营造科技氛围。将“让创新成 为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理念和“让发现成为一种习惯”这一办学目标上墙。
布置了“发现之旅”科技文化墙,介绍各种自然现象,一楼连廊布置了科普知识展板。
2.智慧教学
━━优教平台
优教平台应用-备课
教师通过优教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备课、设计习题。
2.智慧教学
━━优教平台
优教平台应用-互动课堂
在课堂学习环节中学生使用一卡通的答题功能与老师在优教平台实现作业互动, 并及时给出答题统计和分析,可以使教师的讲评更具针对性。
2.智慧教学
━━优教台
优教平台应用-学情推送
动手 能力
应用
理解 记忆
建立 自信
5.组织科技社团 6.参加竞赛活动
常 规 科 技 教 学 活 动 市级机器人进课堂研讨活动
一是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普及科技教育。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地方课程中每周开设1 节科技课(机器人),每周周四各班均安排科技特色晨会。
市 校 本 教 材 评 比 一 等 奖 科技校本课程
1.智慧管理
━━“一卡通”
“一卡通”作为学生的统一身份认证卡,依托优教信使平 台,集互动课堂(答题)、人人通空间、平安考勤、校园电话、 图书借阅等应用于一体。
1.智慧管理
━━“一卡通”
学生佩带“一卡通”进出校门时, 能实现学生的无感知入校和离校签到和 签出,相关信息以短信形式同步发送给 监护人。 当学生需要与家长联系时可用一卡 通的电话功能与家长取得联系。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 展,教学设备的提升与教 学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校园数字化应用已成为 每个学校发展的重心。数 据时代的到来,让大众的 信息获取方式从互联网时 代的“我了解世界”变为 自媒体时代的“世界了解 我”,“互联网+”纳入教 育以及智慧校园的创建也 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了解世界
世界了解我
3.智慧活动
━━移动学习终端
学校现有数字移动图书馆和数字科普电子屏各一块,每天自动定时为早上7:30开 机,下午4:30关机。课间,学生可以自主到移动终端前进行阅读,观看科普动画等。
五、思考
1.数据的互通。我校智慧校园的创建得到了联通、 微研、电信、苹果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但同时,由于 各公司的后台数据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也给我们的使 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2.技术的支持。由于我们地处农村,很多网络公 司还没有落户高淳。致使我们的很多平台、软件的使 用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帮助。 3.应用的推广。在农村学校,许多学生家庭还不 具备网络、移动平台学习的硬件,家长对学生的手机、 电脑等网络化应用还存在许多顾虑,这些都影响着智 慧学习的推进。
课后,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平台练习和预习实现知识的巩固提升。师生的平台使用数据 都分别存储在老师空间和学生空间中,实现师生资源互通。
2.智慧教学
━━优教平台
优教平台应用-课后巩固
教师将自制的课件、微课等上传至校本资源内,学生课后只要使用电脑、手机或平板登录平 台,就可在移动终端进行自主学习。
2.智慧教学
全校学生共有68人次国家级竞赛获奖、245人次省级竞赛获奖、173人次市级竞赛获奖、 139人次区级竞赛获奖;教师79人次在各级竞赛中获奖。
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被命名为 “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星光 基地”、“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南京市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江苏省 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机器人项目)、“南京市数字化校 园示范校”等。
我校还是南京市小学内涵发展重点规划项目《区域推进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研究》 和《教与学的数字化环境建设与应用》项目研究学校,“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实验学校”,全 区唯一的一所“南京市观花项目成员学校”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基地学校”。
一、形势使然
━━平板课堂
学生作业推送 在平板上完成作业 作业即时批改,汇总学生完成情况
应用平板电脑实施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基于网络,以平板电脑为载体,及时互动 反馈和精确指导解决课上出现的问题,优化教与学的全过程,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3.智慧活动
━━校本课程
通过“微校+”智慧管理平台的“校本课程” 模块,对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管理。
学习、理 解智慧校 园理念
拟定规 划初案
专家指 导规划 定稿
优教平台、 一卡通建 设
“微校 +”平 台使用
平板进 课堂
全面 应用
智慧化环 境布置
四、创建成果
1.智慧管理
━━ “微校+”
“微校+”智慧管理平台是集校园管理、教学教务 、学生评价和家校互动的综合性管理平台,也是我校 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平台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 户网站和资源共享。我校智慧管理平台应用达15个之 多,满足了学校的管理需求。
深化应用
融合创新
——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与思考
学校始建于1914年,1997年易地新建,占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现有教 学班17个,学生549名,教职工59人,其中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1名。是一所教学设施先进,育人环 境优美,教育质量上乘的南京市现代化小学。
我校自2007年确定以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以来,一直坚持以“让创新成为学生的 思维品质”为核心理念,以“让发现成为一种习惯”为培养目标,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全 面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二是开发科技校本课程,提升特色品位。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 科技校本教材,《科技在心中,创新在手中》6册校本教材,在2010 年南京市优秀校本教材评比中获科学学科类一等奖。
12册《科技早餐》-特色晨会校本教材和6册《机器人》校本教材也已投入使用。随着科学教学内容 的不断优化完善,我们的校本教材也不断随之更新。
我校把科技创新思想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之中,融入学校办学理 念之中,形成了科技教育学有个性、教有特长、校有特色的局面。
1.科技进课堂
创造
创新 能力 成就感 探究 能力
数理 能力 培养 兴趣
工程 能力
2.开发科技校本课程 3.举办校园科技节 4.创新校园科技文化
评价 分析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南京市CIO培训、上海国际大数据交流,让我们走近这些领导、专家,每 一次的学习都一次观念的碰撞和理念更新,整个创建团队的观念慢慢统一,思路逐渐清晰,方案逐渐 完善,创建全面推进。
三、创建过程
2016.10 2017.2 2017.5 2017.7-8 2017.10 2017.12
学校廊架里布置了中外发明创造展板,各景点的命名也考虑了科技元素,如:问天亭、 日知廊、探知路、探源路等。
五是以科技小社团为依托,发展学生特长。学校在普及科技教育的基础上,把有特长的学生以科技 小社团的形式,分类集中起来进行培训 。
六是以赛促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近年来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