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环境科学概论-环境评价
B.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 • • • • 常规气象资料调查内容 常规气象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内容 地面气象资料、高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环 境温度、稳定度、扩散参数、混合层高度等,需要对调查 或观测的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 • 指熏烟状态及对环境敏感区域或关心点易造成污染的风向 、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
I Wi I i
i 1
n
• Wi—对应于第i个因子的权系数
• 计权型环境质量指数的关键是要科学、合理地确 定各个环境因子的权系数值
• 几何均值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 突出最大值型的环境质量指数
I ( Ii )max ( Iij )mean
• Iimax—参与评价的最大的单因子指数 • Imean—参与评价的单因子指数的均质
三、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1.按时间顺序
• 回顾评价 • 根据历史资料对一个区域过去某一历史时期的环境质量进 行回顾性评价 • 特点:可揭示区域环境污染发展变化过程,推测今后趋势; 需要历史资料的积累,局限性大,结论可靠性较差 • 现状评价 • 根据近一两年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对一个区域内的环境 质量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评定 • 特点:可近似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探索其成因,为区域环 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制定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是环 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3.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 环境总质量指数
• 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自然环境质量的综合 指数。确定难度较大,用的较少
• 单要素环境质量指数
• 描述一个环境要素(如大气、水体)的环境质量的综合指 数,又称为类指数
•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 描述描述一个环境质量参数(如铬离子、铜离子)的好坏 的指数,又称为分指数
• 影响评价
• 也称预测评价,对一项拟议的开发行动方案或规划所产生 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提 出合理削减和避免负面环境影响的对策 • 环境影响评价包含广泛的内容,也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开 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是环境保护决策的重 要依据。
• 影响后评价
• 在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 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 检查措施落实程度和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 性和可靠性,判断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评价 时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消除不利影响
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A.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 • 河流的基本环境水文与水力学特征
• 恒定均匀流、不恒定流
• 湖泊、水库的环境水文特征
• 水文情势、湖泊水库水量
• 河口与近海的基本环境水文及水动力特征
• 河口、海湾及大陆架浅海的环境特点 • 河口海湾的基本水流形态
B.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
C.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 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
• 一般水质因子 • 特殊水质因子
• 极值法:监测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幅大 • 均值法:监测数据量多,水质浓度变幅小 • 内梅罗法:有一定的监测数据,水质浓度变幅较大
c
c
2 max
c 2
2 ave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评价
• 定义
•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 价法)
• 参与评价的因子数>1时,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 参与评价的环境要素>1时,综合环境指数
• 均值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1 n I I n i 1 i
• n—参加评价因子的数目
• 均值型指数各因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等级的
• 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 基础是各种因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等,应计入其影响权 重
• 特别考虑了污染最严重的因子,但又避免了确定 权系数的主观影响
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
• 对多个环境要素进行总体的评价,考虑多种污染因子综合 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的两种评价指数为均权平均综合 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 • 均权平均综合指数
1 n Q Ik n k 1
• 加权综合指数
Q—多环境要素的综合质量指数 n—参与评价的环境要素的数目 Ik—第K个环境要素的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Wk—第K个环境要素在环境质量指数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 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包括 • • • • 总则 项目概况及初步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 价因子筛选 • 环境现状调查 • 确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技术方案、 方法,明确主要内容与评价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三、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一、环境质量
• 定义 • 一种认为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即环境从 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其变化难易程度的表示 • 另一种认为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二、环境质量评价
C.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 • • 监测的目的是查清评价区域的空气质量现状 监测布点 监测时间和频次 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 监测数据统计包括浓度范围、各取值时间的平均 值、超标率及超标倍数等,分析各取值时间的最 大浓度及地点 • 同时还应进行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和浓度的变 化与污染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1.定义
• 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 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揭示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与发展 的关系,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核心问题
• 研究环境质量的好坏 • 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作为判别的准绳
3.目的
• 为制定城市环境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 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区域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搞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也是为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和变化趋 势提供科学依据
2.按地域范围分
• 局地的、区域的、流域的和全球的环境质量评价
3.按评价要素分
• 大气质量评价、水质评价、土壤质量评价,以及噪声、 光、热、磁等单要素评价;或对多要素同时进行评价—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4.按评价参数分
• 卫生学参数、生态学参数、地球化学参数、污染物参数、 经济学参数、美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等评价
• 目的是掌握评价范围内水体污染源、水文、水质和水体功 能利用等方面的环境背景情况,为地面水环境现状和预测 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 调查范围 • 调查时间 • 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 • 污染源调查 • 选择水质调查因子 • 常规水质因子、特殊水质因子、其他方面的因子 • 水样采集、保存和分析 • 现有水质资料的搜集、整理
•
• •
7.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
8.环境污染趋势预测研究 9.提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议
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A.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 大气污染源的类型 • 污染因子筛选 • 首先选择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 应选择特征污染物。还应考虑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 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 • 现场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经验估计法 • 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 • 主要是确定污染源的位置、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 • • •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环境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促进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 评价对象:单个开发建设项目、多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联 合评价、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战略及宏观活动 的环境影响评价 • 评价要素:水、土、气、声、生态环境和固体废弃物等 • 时间顺序: • 按内容: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宏观评价)
3.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 确定环境质量状况的功能属性,为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提供 依据
六、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污染源评价
• 通过三个特征数(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污染负 荷比),找出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A.等标污染指数
• 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 ,也称污染物的超标倍数
5.按评价的规模
• 单个基本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和区域性的环境质量综合评 价
五、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1.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
• 通过对各类污染源的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污染的数量、 质量特征,污染源的发生发展规律,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 要污染源
2.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以及多要 素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Q Wk I k
k 1
n
4.环境质量分级
• 采用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方法时,一般皆按其计算 数值的大小划分几个范围或级别来表达其质量的 优劣,并对每一个范围或级别赋予一定的质量评 语或描述词,如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 和严重污染;或优良、较好、一般、警戒水平、 警报水平、紧急水平和显著危害水平等。 • 目前用于环境质量功能评价的方法有积分值(M 值)法、W值法和模糊聚类法等,可对环境质量 的优劣进行分级。
一个地区的所有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P
i 1
n
P c
j 1 ij i 1 j 1
m
n
m
cij
0j
Qij
C.污染负荷比
• 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 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 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 第j个污染源内,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为: Pij K ij 根据Kij值可确定一个污染源内部的主要污染物 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