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剧类公司业务模式与流程梳理

剧类公司业务模式与流程梳理

剧类事业部
业务方向和工作流程梳理
2017-12-08
1.业务模式与业务方向
1.1自主与主控IP
1.1.1 自己选题+招聘/委托编剧创作+制作+宣发
1.1.2 购买小说版权+招聘/委托编剧改编+制作+宣发
1.1.3 购买或取得剧本/策划的授权+导演/编剧定向创作+制作+宣发
1.1.4 购买成熟项目+主控+制作+宣发
1.2 参投项目
1.2.1 根据项目品质和公司资金,参与其他项目投资,让公司保持在行业内。

1.3 承制项目
1.3.1 参照大猩猩模式,但需要建立在1.1已经控制版权(版权=话语权)的基础上。

1.4 其他业务
1.4.1 如电视剧、网剧的发行宣传等。

暂不涉及。

2.业务流程与工作程序
不论以上何种业务模式,均从找项目开始,按照创作到制作的步骤,遵循流程如下:
2.1 项目选题
2.1.1 内部自主选题开选题会、找外部资源开策划会
2.1.2 外部征集项目甄选他人开发成熟或半成熟项目
2.2 内部审核
2.2.1 题材人物情节判断
2.2.2 主创演员加棒判断
2.2.3 内部进行市场判断
2.2.4 职员+部门+公司基本认可。

2.3 外部评估
2.3.1 邀请制片人、平台、电视台等业内资源协助评估。

2.3.2 与平台/出口进行“题材触碰”。

2.4 剧本开发
2.4.1 在平台初步认可之后,购入版权——如果自信很好,也可不管平台。

——平台不会根据简单的ip小说或者创意,就签订意向合约。

2.4.2投入资金,开发项目至分集与前三集剧本。

——(如果ip够大或关系到位,不走这一步,也可以与平台搭成以投代购)2.5 拟邀主创
2.5.1 拟定导演、演员、制片团队-需要2.4.2剧本,仅仅选题,他们也无法判断。

(现在平台不是单看剧本或者选题就可以,而看整个主创团队、公司制作水平)
2.6 平台审核
2.6.1基于2.4和2.5,将项目分集/策划书送往平台“项目竞稿”,争取自制或定制。

2.6.2 与平台签定制或者自制协议。

*如果不走B2B,走B2C,做观众“爆款”,此条可以不管。

2.7 正式剧本创作与影视制作。

3.项目周期与时间成本
3.1 项目选题 3月 (运气好,每人每3月可有1部通过部门审核)
3.2 内部审核 1周
3.3 外部评估 1周
3.4 分集开发 2月(最快:立刻找到合适编剧,或在前两环节已经开始接触)
3.5 拟邀主创 2周
3.6 平台审核 1月
3.7 创作制作 2年(不考虑演员档期)
3.8 销售回款 1年(最快速的定制方式)
*一个完整项目,不论是主控还是跟投,基本周期最快在3年左右。

*每个项目,不论中途而废,还是最终达成,都会走一遍以上程序。

*每个项目,不论在哪一阶段终止,都需要花费与之对应的时间成本。

4.业务正常支出与资金风险
按照工作流程,除去日常/公关应酬,在项目执行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支出和风险。

4.1 2.1.1选题策划策划人员的策划费和招待费。

4.2 2.3.1 外部评估邀请外部人员/剧本医生的策划费和评估费。

4.3 2.4.1 购入版权剧本或制作或平台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支出沉没。

4.4 2.4.2 剧本开发每个项目都有“编剧试错成本”(每次最低为订金-全部稿酬10%)*以上是项目前期开发的必须支出成本,正式进入创作制作的风险不在讨论范围。

5 工作计划与人员配备
影视行业,“一看看三年”,按照项目流程和工作周期,部门可预期的计划如下。

5.1 2018年规划
5.1.1 自主项目全年有3到4部到2.4.1步骤,即购入版权、进入开发。

5.1.2 自主项目全年有1部到2.7,进入正式剧本创作和筹备制作阶段。

5.1.3 跟投项目/主控项目全年1部——必须是已经完成2.7步骤的项目。

5.2 2019年规划
5.2.1 5.1.3主控项目/跟投项目监控制作支出、品质管理。

5.2.1 承制项目基于5.1.2,公司开始以“自有版权”承制平台“定制”剧。

5.2.2 其他事项不变。

*到第二年,公司制作业务才能正式“上路”,第一年多是“选题”与“创作”。

5.3 2020年规划
5.3.1 基于5.1.3和5.2.1的项目开始资金回流,公司投入开始“资金循环”。

5.3.2 基于5.1.1与5.2.1的项目,完成制作。

5.3.2 其他事项不变。

*每项业务模式,都环环相扣,一步决定一步,每年以此类推。

5.4.2018年计划特别说明
5.4.1公司现在的人员配备是“制片小组”,不是“制片公司”。

5.4.1按照目前的配备,在2018年最多有1部自主开发项目能进入筹备,这是行业客观规律。

5.4.2 如果加快进度,只有去主控别人开发好的项目,见4.1.3。

可以走捷径,花钱摘果子。

*大猩猩影业有5个制片人+4个策划/责编,1年做2个项目。

6 关于选题方向和征集方式
6.1项目选题的方向与方式
6.1.1 用1条的任何一种方式寻找项目,都是在选题。

6.1.2只有故事好坏,没有题材好坏。

征集项目不需要特别的题材限制。

6.1.3 根据这两年的市场风向,倾向于现实题材/或者具有现实意义的“故事”。

(“现实意义”不是题材,古代、魔幻也能反映现实当下社会主题和时代情绪)
6.2 项目征集方式
6.2.1 私人方式即目前的方式——通过业内人脉关系拓展项目。

6.2.2 公司方式发动公司全员寻找项目——各部门合作需要建立公司层级奖赏机制。

6.2.3 社会方式通过公开渠道,有偿征稿或者举办有奖剧本比赛。

*自主选题,需要公司人员有“创作能力”——签约编剧或导演,暂不论。

7部门内部与公司沟通
7.1目前,部门基本按照2的基本流程工作。

7.2但项目比较难找,工作集中再2.1、2.2、2.3项目征集和审核阶段,比较难看出成绩。

7.3在这一阶段,我们的工作方式是:
7.3.1 三个人对各自找来项目,自审。

7.3.2 同事之间互看对方项目,互审。

7.3.3 同事之间判断达成一致,部审。

7.3.4 询问拟定主创/平台意见,外审。

7.3.5 口头或书面进行项目汇报,公司审批。

7.3.6 公司基本认可,才进行下一步(2.2.4)。

*7.3.1至7.3.4属于日常业内沟通,属于初步筛选阶段。

*到7.3.5,才形成正式文字报告,带公司初步决策。

*7.3.6之后,进入正式选题运作阶段:邀请外部评估、平台接触、购买版权、开发剧本等。

*7.3.6之后,开始动用资源、人力,需要请示预算。

*在今后工作中,除了口头告知之外,加强阶段性“文字汇报”和“正式决策讨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