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摘要】苏教版教材十分重视创设情境,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呈现出了一幅幅让孩子们心动的画面,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同时也配合教学呈现出一定的教学步骤、方法或问题。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班级学情合理有效地选择和设计练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挖掘理解应用把握
一、挖掘情景,习旧引新。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材很好地提供了现实情景,如图:教师出示情境图时,可以暂时不出现问题,而是充分利用这个问题情景提出问题:“你们能提一个乘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吗?”学生会提出小明订一份牛奶几个月要花多少钱?小明订一份牛奶10个月要花多少钱?小明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教师可以利用前两个问题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以达到复习的效果,同时让学生通过第三个问题发现和提出新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法的需求,引出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理应用,适当增减。
书中的第二副图,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数目较大实际问题,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认识,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这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本单元计算教学
的基本思路。
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
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
教材中出示四副图的步骤清楚,思路清晰。
这里可以把图分为三
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萝卜的估算是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在估算
的环节还可以增加把28看作30算出30×12=360,联系图中的估算
也就是结果在280和360之间,提出这种算法简单,快速,不够精确。
第二部分辣椒和西红柿的算法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的
计算问题,联系生活把两位数拆成一位数来计算,这个环节中还可
以根据情况增加先算一季度要多少钱,再一年四个季度需要多少钱? 28×3=8484×4=336。
第三部分蘑菇提出的是即将需要解决的两位
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可以根据学情选择性地出不出现,然后让学生
自己探究。
三、理解用意,设计学法。
这幅图是本课的重点,第二步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在这幅图上教材上有这么一句话:“用竖式怎样算?先自己试一试,再和同学交流。
”
自学的同时可以提示:“结合12个月的牛奶钱,每步的红色部分
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结合实际情景,把学生的
注意引向关键部分。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当小组里不
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再在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解释如:“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
后要注意什么?”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联系前面把两位数拆成一位数中的先算2个月和10个月各要多少钱,这样结合具体的情景解释个位上的2乘28得56是算出2个月的牛奶钱,十位上的1乘28得280是算出10个月的牛奶钱,第三步把两部分加起来是算出一年 12个月的牛奶钱,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算理。
在这里教材中设计过程分解的很完整,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利于学生自学和理解,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它为学生服务。
四、把握题型,合理应用。
苏教版教材的巩固练习,形式多样、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有时跨度很大。
教师只要深刻领会了教材练习设计的意图,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应用习题,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的试一试,是要求学生把28×12交换位置进行计算,体会交换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巩固探究出的方法,另外培养学生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而在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如下图:第一小题有方框,扶着学生走强化十位数对齐,学生一般不会出现错误,第二小题在百位上还需进位,学生会在这里犹豫,需要加强分析;第三小题十位上向百位上进一,还需加上百位上的7,对于学生来说需要重点指导。
教材在这里安排了想想做做一共五大题,
第二大题:竖式计算,并验算
33×21 45×1213×52
第三大题:你会把错题改正吗?
第四大题: 14×5226×2463×3273×23
第五大题如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在一节课中想让学生全部完成有一定的困难,经过第一大题进位,仔细分析,在第二大题和第四大题中有这么两题45×12和14×52个位和十位上有零,可以单独选出来让学生完成,在教学中发
现学生的错题展示出来改错,第三大题改错可以不做。
第五大题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一定要给他们机会实践。
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想对教材有所改动
之前,首先应该深刻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材重、难点。
其次,在改动之后想一想能否超越教材,达到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果不能那么我们应该尊重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也是很好的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