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倍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上《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50例1及做一做。

教具准备:课件、不同的萝卜卡片
学具准备:圆片、三角形纸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家的萝卜丰收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子去地里拔萝卜。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后汇报)
学生的发现可能有:沖卢有2根,卑縄有6根,云頁有10根……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从生活中捕捉“倍”的概念。

师:图中袖:的根数是1个2,心耄的根数是3个2。

(边说边圈一圈)
我们就说“馬,的根数是3的3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2•动手探索新知,建立“倍”的概念。

师:你能说出以秽与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用你手中的学具代替萝卜,摆一摆,圈一
圈。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少的根数是1个2, d的根数是5个2,我们就说少的根数是少的5倍。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粘贴并板书:
的根数是的5倍。

3•摆一摆,深化“倍”的认识。

师:像这样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你能摆出一组有倍数关系的圆
片吗?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4.动手操作,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想通过摆圆片的游戏来考
考你们。

(出示课件)
第一行:ooo
第二行.理的牛数屋第二?7的]倍
师:第二行怎样摆,能看出是第一行的4倍?
(学生在课桌上摆,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智慧来源于活动,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本环节在充分感知“倍”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放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得到了升华,便于形成对“倍”的概念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50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3页1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1例2及第53页练习2、3题
教具准备:课件、小人卡片等
学具准备:圆形卡片、小人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出示课件)大家仔细观察这两种水果的数量,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学生思考后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师:为什么说梨的个数是苹果的4 倍?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8 里面有4 个2,所以说8 是 2 的4 倍)
设计意图:采用练习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倍”的意义,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作铺垫。

二、自主建构,探究新知
1.问题呈现。

师:(课件出示教材51 页情境图和问题)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阅读与理解。

师:谁来说一下你对这道题目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

(数学信息: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所求问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3 •分析与解答。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汇报)
师:谁来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指名摆,师生交流质疑
师:把哪组的人数看作一份,另一组的人数又分成了这样的几份?
师:现在我们清楚地看到:(贴出示意图)
把扫地的4人看作一份,12人里面有几个4人,擦桌椅的人数就是扫地的几倍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

(学生思考后交流汇报)
师:12 里面有几个4?怎样列式?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又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

师生小结:不管是通过摆一摆,还是通过画图的方法,都能帮助我们看清楚12是4的3 倍。

因为把扫地的4 人看作一份,把擦桌椅的人数按照每4 人一份分一分,就可以分成这样的3 份,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提醒学生“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两个数量相比较的关系,得数后面不用写单位名称)
4.回顾与反思。

师:大家观察一下,今天我们求的都是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呢?
(集体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比较谁是谁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是以较小数为1 份数,再看看较大数里面有几个较小数,较大数就是较小数的几倍。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将课题补充完整)师:这道题解答得对不对呢?你能不能根据题意来检验一下?
(扫地的有4人,4的3倍是3个4,也就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说明解答正确)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新知
1.完成教材53页2题。

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解答。

2.完成教材53页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探究的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5页8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12-4= 3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 3 倍。

教学内容:P52例3及第54页练习6、7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出示课件)看图列式。

(1)☆☆ ☆☆ ☆☆ (2)△△△△△ △△△△△
指名汇报,并说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师:我们已经学过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巩固“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学习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作铺垫。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问题呈现。

师:(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和问题)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

2.阅读与理解。

师:谁来说一下你对这道题目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
( 军棋的价钱是8 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 倍,问题是求象棋的价钱)
3.分析与解答。

(1) 分析题意。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借助你手中的纸条摆一摆,想一想如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摆的?把你的摆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题意,摆出了纸条图,通过摆一摆,我们知道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 倍,也就是说把军棋的价钱看作1 份数,象棋的价钱就是 4 份数。

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军棋的价钱,那么象棋的价钱就有4 个这样的长度。

(课件出示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求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就是求4个8元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 列式解答。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指名解答,师板书。

4.回顾与反思
师: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道题的?
集体交流,师生小结:我们先找出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利用摆一摆或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最后列出算式解答。

师:这道题解答得对不对呢?你能不能根据题意来检验一下?
(小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象棋的价钱是32元,军棋的价钱是8元,32是8的4倍,与题意相符,说明解答正确)设计意图:建构一个概念或模型,需要从一点来突破,更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地感知,并在不断地变换中进行理解。

本环节通过对素材地灵活运用,让学生体验“倍”的无穷魅力,使“几个几”与“倍”的关系得以强化。

三、巩固应用,深化新知
1.完成教材54页6题。

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解答。

2.完成教材54页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5页9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8X 4 = 32(元)
答:象棋的价钱是32 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