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组文化建设方案详细

班组文化建设方案详细

班组文化建设一、指导思想班集体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依据“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时空育人”的要求,通过人人参与建设,要培养出更多有共同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有正确集体舆论、有和谐的合作关系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优秀班集体,培养出更多有全新教育理念、有明确治班方略、有丰富带班经验的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优秀班主任教师。

班级是学校机体的细胞,学生在校生活的“家”。

从教育的角度看,它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提高学生班级生活的质量和建设班集体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活动目标1.把班级建设成为每个同学都喜爱的集体。

每个同学都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班集体的决定,为维护班集体的荣誉而尽心尽力。

从小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提升为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神。

2.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集体要关心团结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不让一个成员掉队,形成一个互相勉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团体。

3.每个同学都有远大的理想和近期目标,并能为实现美好的理想坚持不懈的努力。

班集体要为同学理想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帮助成功。

4.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是给学生精神关怀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教导学生学会做人,还要像父母一样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怀学生,帮助学生;还要相信学生,宽容学生。

而学生要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老师的无私奉献,给老师一些温暖,给老师一些关怀,也要信任老师,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达到师生同乐,师生同成长的美好境界。

三、领导小组建立以校长为首的班级教育小组,仔细贯彻落实班级文化各项方针和实施办法,认真监督执行。

四、班级文化建设要求1.以人为本。

在班级建设中,我们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提倡赋予班级个性文化涵,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

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布置力求简洁美观,达到育人目的。

3.自主创新。

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五、工作组织结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六、班级文化建设的进程安排第一阶段: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校班主任例会,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造势。

第二阶段:各班级根据本班实际,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确定创建主题,厘定实施办法。

在班主任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第三阶段:各班级依据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第四阶段:学校组织德育处、团总支、年级组长和学生会代表对各班级的创建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

表彰先进班级,总结创建经验,按规定比例整理材料申报区级特色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

关注班级,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容。

此外,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家长、社会的支持,我们要将这三方面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班级体建设的发展。

七、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措施班级文化分为显性和隐性。

显性的为班级环境布置和卫生,隐性的为人际关系和班风。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形象设计和群体个性追求。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显性)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作用。

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每个班级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强烈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

1.班级展示牌:我们的班级特色名称、班徽、班级全家福照片、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口号(班主任征集后学校统一制作)。

2.班级环境布置:前有班风班训和班花,后有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黑板报,上有荣誉台,布告栏等版块的基础上,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特色设置其它专栏,如班级生物角、班级图书角、科技园、小眼睛看大世界、美文荟萃、露一手、班级之星、炫我风采、你真棒我也行、成长在线、加油站、知识海洋等等(栏目可以自定)以体现班级的个性化布置和班级特色。

每个版块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布置体现“实用美观”,突显文化氛围和育人作用。

力求生动活泼、符合中学生的特点。

小小图书角或图书橱、生物角、知识角、“小小气象站”、“才艺大比拼”、“心得感想区”、“养花日记”、“读书笔记”,是同学们发展的平台;黑板报每月换一次,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换出版,体现时事热点,如三月份“向雷锋同志学习”。

3.班级日常管理:加强卫生管理(卫生角、墙面、地面、桌椅、讲台、包干区整洁)和爱护公物教育。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隐性)1、班级制度化建设建立班风、班训、班级公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召集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结合学校行为达标评比办法,制定班级行为达标评比办法等,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1)增设班级岗位,把班级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

增设一日班主任、班委、学习组长、科代表、安全帮教小组、领读小老师、值日小老师、领操小老师、门窗管理员、仪表检查员、图书管理员、植物角管理员等;还可以增设守门员、普通话监督员等。

同学们通过志愿选岗,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服务同学和班级,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锻炼自身。

如“一日班主任”要像班主任那样统管一天的工作,把握全局,培养其领导、组织、指挥能力。

(2)建立班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

班级实行岗位轮换制,并引进了竞选机制。

要想担任“常务班长”或“班委”,需经过竞选,候选人要进行竞选演讲,表明自己想竞选什么岗位,自己能为班级、为同学做些什么,然后经全体同学投票产生。

一般岗位如“值日小老师”,实行轮换上岗,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2、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活动是实现教育的有效的形式和途径,班级文化活动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能吸引学生参与。

班级活动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按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晨会、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备课认真、详细,活动能正常有效地开展,学生活动有较为明显的成果。

鼓励学生参加各Array种文娱体育活动,如文艺汇演、舞蹈、球类棋类比赛等,学生的爱好、多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配合学校的体育运动,打造校园。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岗位育人”的理念服务家庭、学校、社区。

班级文化建设的创建主题(供参考)各班主任根据自已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管理特点,自选一个主题,也可自已规划创建主题,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体现班级的特色,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

3、良好人际关系的营造。

(1)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竞赛类活动、节庆类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主题 系列类活动等。

(2)各种班级制度、常规的建立。

班级制度,如岗位轮换制,以及“规章栏”中的班级公约、读书 公约等。

4、丰富班评价,把评价的责任还给学生。

(1)评价标准多元化。

不再以分数为标准,增加单项横向比较和个体发展纵向比较两个评价准度, 以弥补单维评价的消极影响。

如建立“一事一评”,对体育、写字、作文、表演或文明登记薄中的好人好 事等进行单项评价;周期上不除了期末的“三好生”评价,还有每周的“比学赶超”考评,“一日评”等。

(2)评价主体多元化,有自评、小组评、全班评。

小组文化建设面对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的双重机遇,在初中段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生能 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摆在学校面前办学的 必选课题。

在处于义务教育末端的初中阶段,最能实现这一选项的方式就是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 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就成为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法则,一切课堂活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立论才真正有效, 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就是目前课堂教学中首先采取的步骤。

一、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基本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 6 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 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 异质,组间同质”。

组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 造了条件。

(二)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1、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

2、学生体验式活动。

(见附录:体验式课例参考)体验式活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对改善人际关系、对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和 改善班级部的沟通与信息交流等都大有裨益。

(三)小组文化建设 1、起组名。

2、定组徽。

3、定组训。

4、选组歌。

(四)做好一次主题班会,共同思考几个问题1、如何做好老师的小助手;2、需要那些帮助和支持;3、如何带领本小组学习好本学科;4、我需要得到其它学科助手那些帮助;5、我为其它学科助手提供那些帮助。

(五)小组长培训与小组组员培训。

1、小组长培训(1)、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

(3)、给小组长加自助餐。

方式:日碰头、周例会、月诊断2、组员培训(1)、培养师生树立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

(4)、培养学生质疑对抗习惯。

(5)、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六)做好两次主题班会1、天下兴亡,谁的责任2、关于背叛、坚持(七)小组活动。

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得分动力作用,抓好评价,刺激小组活动水平,让每位成员都为捍卫小团队集体荣誉而学而战,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团队发展。

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八)小组评价。

评价是Array课堂的关键,只有抓好评价才能督促学生高效展示,有了高效展示,学生必须搞好自主和讨论,因此评价是一堂课的牛鼻子。

科学利用小组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学。

1、学科班长对每个小组课堂表现,展示、作业质量进行评价。

2、组长对小组各成员的平日表现进行评价。

二、小组建设中教师的作用1、要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一个班级的小组建设是否成功,与班主任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小组建设实施的制度保障,为了使这一机制能有效的运行下去,班主任必须先重视起来,要经常的去查看小组评价分数,从分数上去发现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不能只扣分数,不对其进行批评,指导。

如果一个学生一周之被扣了 10 多分,而班主任却毫不知情,这就失去了量化的意义,同时对于加分的学生要及时的表扬,真正体现分数的价值。

班主任在这一制度中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多挣分数,制止学生的扣分现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分数量化的意义。

要敢于放手,真正做到“管理是为了不管理。

2、各任课老师在搞好自己所教班级科研小组建设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各个小组,发现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解决。

例如,当任课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在本节课上不太积极时,课后要及时组织这个小组,提出其在本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调查原因,如果是因为老师的缘故就要立即想办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克服,以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