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3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授课教师:陆 斌
三、中共“六大”--正确回答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2、中共“六大”的主要成果
⑶大会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 动主义的错误。 ⑷修改了党的章程,选出了新中央委员会。
授课教师:陆 斌
三、中共“六大”--正确回答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3、中共“六大”的意义及其不足
意义:党的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 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4、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1929年3月,蒋介石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为争夺 两湖地区,爆发蒋桂战争; 5月爆发蒋冯战争,同时又发生第二次蒋桂战争; 9月,张发奎举兵反蒋; 11月,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张发奎反蒋; 12月,驻郑州的唐生智和驻安徽的石友三,举兵 反蒋拥汪; 1930年4月,爆发阎、冯、桂派联合反蒋的中原大 战,最后于1930年11月,以蒋介石获胜宣告结束。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南昌起义 ⑵起义的经过 1927年8月1日,在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 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共 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民革 命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经过约5个小时 的激战,全歼敌军,占领了南昌城。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南昌起义 ⑶南昌起义的历史功绩 ①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 响了第一枪,是中共独立地领导革 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实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起义既给予民国党反动派有力的回击,同时又极 大地鼓舞了千百革命群众的斗志,从此,中国革命进入 土地革命时期。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⑶朱毛会师及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 率部抵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 队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 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 部主任,土地革命也轰轰烈烈地开展。
以蒋介石为首的 四大家族(蒋介石、宋
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 陈果夫)逐渐形式官僚
资本主义并垄断了全 国的经济命脉。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南昌起义 ⑴起义的背景 首先,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批搜捕、 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造成中国一片白色恐怖。 其次,以陈独秀为首的共产党右派投降主义者,放 弃对革命的领导,放弃了革命斗争,致使共产党没有及 时反击反动派的进攻,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2、国民党“北伐”与全国“统一”
1928年4月,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号 称统一中国的“北伐”(也称第二期北伐)进攻奉军。 1928年12月29日,发出“易帜”通 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 府,改旗易帜”,接受蒋介石的指挥,至 此,国民党政府取得全国政权形式上的 “统一”,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
缺点:①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对中国革 命的长期性和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对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 正确的估计和对策。 这些都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授课教师:陆 斌
中共 党史 •
农村 革命 根据 地的 巩固 和 扩大
授课教师:陆 斌
一、井冈山的斗争和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 1、井冈山的斗争和井冈山精神 1928年6月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1928年 底,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红五军一部与红四军会合。 与此同时,湘赣两省军阀也纠集2万兵力,进攻井冈山, 并把井冈山围得水泄不通,企 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井冈山上。 井冈山精神:同甘共苦、艰苦 奋斗的精神。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后,多次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剿”,并全力进行党、军队和政 权的建设。经过艰苦 斗争,以宁冈为中心 的湘赣边革命根据地 有了初步基础。
授课教师:陆 斌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南昌起义 ⑴起义的背景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 1927 年 7 月中旬,根据共 产国际的指示,改组中共中央,由周恩来、李维汉等 五人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陈独秀停职。 第四,共产党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 到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 起义,反击反动派的进攻。
授课教师:陆 斌
一、井冈山的斗争和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 2、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 陈毅率红四军主力4千余人进军赣 南,先后占领了宁都、兴国、瑞金 等,初步形成了赣南根据地。 3月,红四军进入闽西,在张鼎丞、邓子恢率领的 闽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占领了长汀、上杭、龙岩、 永定等地,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授课教师:陆 斌
三、中共“六大”--正确回答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2、中共“六大”的主要成果
⑴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指出大 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形势,指出革命正处于两 个高潮之间的低潮,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 众,积蓄力量,准备暴动。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4、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1927年12月11日发动的。其主要领导 人有:张太雷(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叶挺、叶剑英、周 文雍、聂荣臻等。起义发动后,起义军一度占领广州绝 大部分市区,成立了苏维埃政 府。但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 起义只持续了三天就失败了, 张太雷和许多同志壮烈牺牲。
蒋介石在角逐中能取胜对手的原因: 首先,得到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日本的“谅解”。 其次,依靠黄埔系为骨干的较现代化装备的军队。 第三,标榜自己是国民党和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继承人。 第四,善于运用纵横捭阖的 权术。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6、国民党统治初期的社会经济。
授课教师:陆 斌
二、中央“九月来信”与古田会议 1、中央“九月来信” 中央“九月来信”是1929年9月由陈毅根据中央会 议精神和周恩来的谈话起草、经周恩来审定,中共中央 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九月来信”指出了红军的根本任务和前途,强调 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的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肯定了毛 泽东关于红军的行动策略和建设一支坚强的人民革命军 队的正确主张。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5、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建立。
1931年5月,蒋介石为 了排除异己巩固统治,南京 召开“国民会议”。会议通 过的《训政时期约法》,进 一步规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的政治体制,也从法律上确 立了蒋介石独裁统治地位。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5、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建立。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3、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⑴对外推行投降外交政策 ①对“南京事件”和“济南惨案” ②宣布“改订新约运动”。 ③对苏联采取敌对的反苏政策。 的处理。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3、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⑵对内实行法西专 政政策--对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 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八七”会议 ⑶会议的历史意义 ③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 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 折点。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⑴秋收起义 起义于9月9日发动,原定 攻打中心城市长沙,但进攻长 沙受挫。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 敌委员会当机立断,决定到敌 人控制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当队伍到达江西永新 县的三湾时,毛泽东领导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 。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1、国民党派系角逐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各派势力主要有三个: 以蒋介石、胡汉民为代表的南京派(简称宁派); 以汪精卫、唐生智为代表的武汉派(简称汉派); 以谢持、张继为代表的西山会议派(简称沪派)。 除这三派外,还有一些地方实力派: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附和于宁派); 以冯玉祥为代表的西北军; 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山西军阀等。
授课教师:陆 斌
思考:
7、为什么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学习这一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8、简述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主 要内容及其意义。 9、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及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10、西安事变爆发后各方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授课教师:陆 斌
中共 党史 •
具有 中国 特色 的武 装夺 取政 权新 道路 的 开辟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南昌起义 ⑷南昌起义的教训 就像周恩来所说的那样:“当 时武装暴动的思想,不是马上就地 深入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在“国民党左 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 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 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授课教师:陆 斌
思考:
1、简述“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 2、如何评析南京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 针? 3、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是什 么?从中应吸取什么历史教训? 4、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 6、如何认识“一二九”运动的历史经验?怎样继承 和发扬“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
中共 党史 •
土 地 革 命 战 争 时 期
授课教师:陆 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