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①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 央临时政治局。 ②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出路,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1927年9月9日发动,攻打长沙受挫。 三湾改编 10月3日,抵宁冈古城。 7日,毛泽东率部抵宁冈茅坪, 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首先,在当地建立党组织 其次,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 工农兵政权。1927年11月下旬,成立 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是湘赣边界 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第三,加强军队建设。坚持党代表制 和“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制定了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八项注 意)。

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带头过艰苦的生活。 毛泽东、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共产党人优 良作风的生动体现。从此,井冈 山精神成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之 一,被 称为‚革命的传家宝‛。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 毅率红4军主力4千余人进军赣 南,先后占领宁都、兴国、瑞 金等,初步形成了赣南根据地 。 3月,红4军进入闽西,在张鼎 丞、邓子恢率领的闽西地方武 装的配合下,先后占领了上杭 、龙岩、永定等地,开辟了闽 西革命根据地。

李大钊
汪寿华
赵世炎

陈延年
萧楚女
熊雄
李启汉

周文雍
陈铁军

Hale Waihona Puke 夏明翰陈乔年 罗亦农




向警予

邢士贞 颜昌颐 杨殷 澎湃

蔡和森
恽代英
邓恩铭

邓中夏


方志敏

瞿秋白

全国工农运动走向低沉 中国革命进入低潮

1、南昌起义
起义地点为何选择在南昌?
⑴南昌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骨干力量。 ⑵共产党直接掌握和影响着部分武装力量。主要有贺龙指挥的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7500人)、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二十四 师(5500人)、朱德指挥的第三军官教导团和南昌市公安局的 两个保安队,共计两万余人。 ⑶敌军力量比较空虚。主要是 朱培德的第五军,其兵力主要 分布在城周围。

人民军队的问题;

⑶它为党和军队的建设 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
和建军学说。

1.井冈山和赣南、闽西的土地革命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动农民进行打土豪、分 浮财、废债毁契,分田只是在个别地区试行。 1928年5月起,开展分田斗争,到6、7月间形成高潮。 同年12月,毛泽东在总 结井冈山根据地分田经 验的基础上,颁布了 《井冈山土地法》。它 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

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 ,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1.中央“九月来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和红军的建设? 1929年9月,陈毅根据中央会议精神和周恩来的谈话,起草了中 共中央给红4军前委的指示信。指示信经周恩来审定后下发。这 就是著名的中央‚九月来信‛。 ‚九月来信‛指出了红军的根本 任务和前途,强调中国革命是先 有农村的红军,后有城市政权; 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的行动策 略和建设一支坚强的人民革命军 队的正确主张。 ‚九月来信‛维护了毛泽东在 红4军的领导地位,对红军和 根据地的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⑴从民心来看,红军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而国民党军队进 行的不义的战争。前者得到人民的支援与同情,后者遭到人民 ,特别是根据地人民的反对; ⑵从士气来看,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他们知道战争是为 了保卫根据地、保卫人民的利益,士气特别高昂,战斗力特别 强,战略上以一当十。而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不能互相配合 ,特别是广大下层军官与士兵不知是为何而战或者是反战的, 因而士气低落; ⑶从战略战术来看,红军指挥员的战略战术是科学的,主要是 集中兵力,在战役战术上以十当一,寻找敌人弱点各个击破。 而国民党军队的指挥官则是主观、盲目地指挥。



1929年12月底,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 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陈毅传达中央‚九月 来信‛精神;



毛泽东作政治报告;
朱德作军事报告。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
草的《中国共产党红
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

决议共分八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 误思想‛。决议的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 设和军队的建设。


一、井冈山的斗争和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
1.井冈山的斗争和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到1928年6月 进入全盛时期。

1928年底,彭德怀、滕代远等率红5军 一部抵井冈山,与红4军会合。 湘赣两省军阀纠集两万兵力,进攻 井冈山。


红军官兵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仍 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保持着极大的革命热情。

⑴关于党的建设。 ⑵关于军队的建设。阐明了 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和建 军的根本原则。红军的任务 是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 红军在对内对外关系上要实 行军政一致、军民一致、官 兵一致的原则。

古田会议是党和红军建设史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古田会 议决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⑴它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建党路线。对全党具有普遍意义; ⑵它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建军路线。它解决了长期处于农村游击 战争环境里,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份的军 队,建设成为一支新型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 率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 部队抵达井冈山,与毛泽东 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 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 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 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 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时间:1927年12月11日。 主要领导人:张太雷、叶挺、叶剑英、周文雍、聂荣臻等。 意义:广州起义也是中共挽救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尝试,是对 国民党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红军的伟大开端。




1931年2月,毛泽东在《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中,进一 步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条完 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保护中小
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
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
有制。

土地的分配办法:以
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
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⑶阐明了要实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必须做到武装斗争、土地 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有机结合。 只有三者密切结合,才能实现‚工农武装割据‛。武装斗争是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 本内容;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籍以发展的战略依托。



⑴它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并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从而真正实现 了由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伟大转折。 ⑵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中国革命所走的农村包围城 市的道路,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道路后开辟的又一 条崭新的革命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 革命道路。



⑴深刻地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可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 条件,即可能性: 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国民革命留下的深刻影响。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 政策的不错误。




①这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国家,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罢工的 合法权力。无产阶级只能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②这是由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他 们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 因此,革命力量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应避免在城市中决战,而 必须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 ③这是由革命战争的性质 决定的。农民是革命的主 力军。中国民主革命的实 质就是农民革命,武装斗 争的实质就是农民战争。

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
农民耕种。从而第一次 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

1929年4月,毛泽东制定了《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公共土 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29年7月,在闽西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土地问题 决议案》。提出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采取‚抽多补 少‛的土地分配原则。 1930年2月7日,在毛泽东的主持下,红4军前委、红五军前委 、赣南、赣西特委在赣南召开联席会议,即‚二七会议‛。会 议强调平分土地、快分土地是当务之急。 1930年6月,在闽西长汀县南洋召开了红4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 席会议。会议决定在‚抽多补少‛的基础上增加了‚抽肥补瘦 ‛的原则。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 直接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余人在南昌发动起义。经过5个小 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 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 主要成就: ①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 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 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