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启示

浅谈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启示
【摘要】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当前美国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研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路的多元智力理论,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以及关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教育启示
智力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绝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它归属于个性的范畴,突出其两大特点:一为成功地解决问题;二为有良好的适应性。

皮亚杰明确指出,智力的实质就是适应。

我国的朱志贤教授将智力定义为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任务)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1]。

关于智力的结构,是心理学界极为关注的一个课题。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写了一本《智力结构》的书,提出了多元智力的概念,在国际心理学界,掀起一番新的评论,对智力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
传统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美国哈
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反驳了上述观念,并提出了与此相对的智力定义。

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
的能力”[2]。

据此,加德纳提出智力具有多元性,人有七种基本智力。

这七种智力是:(1)言语—语言智力(2)逻辑—数理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节奏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交往智力(7)自我反省智力。

加德纳在提出这一理论十年以后,又提出了另外两种智力,即自然智力和存在智力。

(8)自然智力: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9)存在智力: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和终极世界的倾向性。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九种智力潜能,教育和训练对于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作用。

他还认为几乎所有人身上都体现着多种智力的组合,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各种智力得到提升,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

2.多元智力理论的特征
2.1注重整体性。

加德纳认为,这七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因而他呼吁对这七种智能给予同等注意力。

2.2强调差异性。

尽管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能,但由于受各种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
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3]。

2.3突出实践性。

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2.4重视开发性。

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而帮助每个人彻底地开发他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能够以精确的方法来描述每个人智能的演变。

学校教育应是开发智能的教育,其宗旨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其智能的特点和业余爱好,促进其发展。

3.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3.1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他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

但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4]。

教育就应当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发展他们的各项智能,扬长避短,优化他们的智力结构。

3.2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比较重视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这一模式不仅使多数学生存在片面发展的倾向,而且压抑了学
生的个性和创造性[5]。

多元智力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课程模式设计思路: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进行课程模式设计时,要求我们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多种智力领域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

3.3确立“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
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进行[6]。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同样的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并给予每个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3.4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评价的导向作用或者说“指挥棒”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正确的评价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应建立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上。

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智力或数理逻辑智力,而应该考虑多元智力的另外几个方面。

其次,在评价的方式上,应该采取多样的方式,而不能只注重卷面的考试。

最后,
在选拔的依据上,应该更多地关注过程,以关注个体成长历程的记录进行评价,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不仅仅是着眼于学生一时一事的静态表现。

4.关于加德纳多元智力观的几点思考
4.1智能的范畴问题
智能不仅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智力”范畴,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语言、数学、音乐、体育、航海等等领域,个体只要能在某一种或数种困难的领域中获得高水平的能力,即使他在其它领域能力水平较为低下,我们也不能下该个体智力落后的结论,而只能说他智力发展不全面。

近些年来掀起的以eq代替iq 的“运动”。

声称iq只能决定成功的20%,而关键性的80%是由eq 决定的[8]。

关于这些轮番登场的理论的科学性尚有待于商榷,但是这至少说明了一点: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仅用智力测验来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智力程度的唯一标准,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智慧的综合能力方面。

4.2智力的文化取向问题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其思想和行为无不深受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

人的智力行为也毫不例外。

在一种文化背景下是智力行为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则属于非智力行为,这取决于该行为是否被文化环境所珍视。

评价智力发展的程度首先应站在测验实施对象的文化立场上,这一点已逐渐成为智力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识。

4.3智力是一种潜能
至今为止,有将智力看成是一种综合潜能的趋势,认为智力是各种基本认知能力的综合,加德纳对智力的理解就反应了这一点[9]。

他认为智力是一种潜能,人类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智能的发展,就是个体对自己内在潜能的不断挖掘的过程,通过恰当的教育介入可以促进或激发这种发展。

看来,智力到底是什么,虽然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但将智力看成是一种综合潜能的观念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5.小结
多元智力理论目前正风靡美国等国,已出版了大量的有关多元智力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不仅如此,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就很快在教育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多元智力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势不可挡。

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路的支持。

相信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能够为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提供一个积极的参考,同时为我们构建适应21世纪时代精神的新的教育模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 思维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2]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冷英,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及其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1);
[4]夏惠闲神话与使命—对多元智力的认识[j]全球教育展望,2001,(6);
[5]金丽,周国宝.多种智力论与素质教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1);
[6]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
20o0,(9);
[7]裴祈宁,张桂春,“多元智力”:教育学的关注与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01.(12);
[8]斯腾伯格俞晓琳,吴国宏译超越iq一一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赵俊萍,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