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

疝囊高位结扎术
传统疝修补术
手 术 治 疗 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加强 腹股 沟前 壁
加强 腹股 沟后 壁
高 位 结 扎 疝 囊 , 加 强 或 修 补 腹 股 沟 管 管 壁
(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或小儿,以 及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暂不 宜行疝修补术者。
二、病因
1. 腹壁强度降低 → 是疝发生的基础
(1)先天性: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股管、脐环
、腹股沟管; 腹白线发育不全; (2)后天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瘢痕、感 染、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 2. 腹内压增高 → 是疝发生的诱发因素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腹水、举重等 注意:腹壁强度正常时,腹内压增高,则不致发生疝
(2)预防切口感染:


(3)预防复发:防止腹内压升高
(八)健康教育
1.出院后应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 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平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3.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 排便等。 4.若有疝复发,应及早回院诊治。
外科护理学
三、病理解剖
典型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 物和疝外被盖四部分组成。 疝环: 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疝囊: 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的囊 状结构 疝内容物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小肠、大网膜 疝外被盖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四、临床分类(可复程度、血供情况)
易复性疝 容易回纳(最常见)
外科护理学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门诊部
李萍萍
一、基本概念
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 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

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 腹外疝 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在局部 形成一包块。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 一。
腹股沟疝(斜疝、直疝)、 股疝、腹壁切口疝、脐疝
腹股沟疝:斜疝、直疝 股疝 略 切口疝 略 脐疝 略
(一)、腹股沟疝
概念
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最多见)和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 指腹腔容物从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 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管浅 环(外环),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 占 腹外疝之90%。 腹股沟直疝 指腹腔内容物由腹壁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 突出腹腔外,不经过内也不进入阴囊。以老年男性 多见。
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 .病因: (1)先天因性素 :睾丸位于腹膜后L 2-3旁 下降 鞘突下段成为睾丸固有鞘膜 鞘突未闭即成疝囊 (2)后天性因素: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腹壁肌或筋膜发 育不全
2 .临床表现:
(1)手按浅环→病人咳嗽→膨胀冲击感 (2)手指紧压深环→让病人起立、咳嗽 →疝块并不出现→一旦移去手指→疝块由 外上向内下突出



吸烟者应在术前2w戒烟 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 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等引起腹腔内压增 高的因素存在,应先期处理
3.休息与活动:减少活动,多卧床;离床活动使用 疝带
4.饮食:术前一日流食 5.观察腹部情况:

警惕嵌顿性疝的发生 一旦发生,急诊术前准备:禁食、胃肠减压、备血、 抗感染
6.术前常规准备 1)备皮 2)灌肠、排尿
八、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平卧3日,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 不宜过早活动,术后3-5日可考虑离床活动; 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 延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十日下床。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
2.活动:
即深环,是腹横筋膜(深)的卵圆形裂隙(在腹股 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即浅环,是腹外斜肌(浅)的三角形裂隙(耻骨旁) 腹外斜肌腱膜 腹横肌筋膜 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内容物: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解剖概要 ——直疝三角
直疝三角 内边:腹直肌外缘 外边:腹壁下动脉 底边:腹股沟韧带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2)无张力疝修补术: 材料:合成纤维网 最大优点:创伤小、术后无须制动、复发率低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3)经腹腔镜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指征:

嵌顿时间在3-4h,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未发生肠袢坏死) 头低足高位;药物;持续缓慢 注意:动作轻柔;观察(手法复位后24小时内,必须严 密观察腹部体征,一旦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应 尽早手术探查)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 疝块不再突出 环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的后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 脉的关系 外侧 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二)、股疝
股疝是腹腔内容物通过 股环、股管、卵圆窝而 突出的 半球形 嵌顿和绞窄的机会最多
六、辅助检查
1.透光试验 腹股沟斜疝透光试验阴性,与鞘膜 积液鉴别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3.X线检查 疝嵌顿或绞窄疝可见肠梗阻征象
解剖概要
1、腹股沟区:
位于下腹部前外侧壁、左右各一的三角形区域

内界:腹直肌外缘


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
下界:腹股沟韧带
解剖概要 2、 腹 股 沟 区 的 解 剖 层 次
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
解剖概要
3、腹股沟管
内口 外口 前壁 后壁 上壁 下壁
方法:

八、护理问题
疼痛---与嵌顿、绞窄有关 体液不足---与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 肠梗阻有关 潜在并发症---肠绞窄性坏死、阴囊血肿、术后感 染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疝形成原因及避免疝术后复 发的保健知识
九、护理措拖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七、处理原则
腹外疝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劳动生活,还可 发生嵌顿或绞窄,因此凡无特殊情况,均应早期 手术治疗
七、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
1. 非手术疗法: (1)1周岁以内的小婴儿可暂不 手术。 (2)年老体弱或有严重疾病不能 适应手术者。 处理:可用棉线束带、绷带、医 用疝带压迫。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3. 饮食: 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 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 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 、普食。
4. 病情观察: (1)预防阴囊水肿:

切口部位常规压沙袋(0.5kg),24h,以减轻渗血, 使用丁字裤或阴囊托将阴囊托起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及时更换 体温和脉搏的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 合理使用抗菌药
睾丸下降与鞘膜的形成
腹股沟直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病因 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 且腹横筋膜又比周围部分为薄 2.临床表现 不伴疼痛或其他症状 半球形肿块 极少发生嵌顿
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鉴别
鉴别点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斜疝 直疝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人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 进阴囊 阴囊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 半球形,基底宽 蒂柄状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若腹内脏器成为疝囊 壁的一部分时,称滑 动性疝
难复性疝 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不引起严重症状 (大网膜)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还纳(静脉血流淤阻)
不能回纳,出现动脉血运障碍
绞窄性斜疝:术中见疝内容物为小 肠,肠管色泽变黑、变暗,蠕动减 弱,系膜血管博动消失,肠管已发 生血供障碍。
五、常见的腹外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