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局面开始于()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天()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 D.河南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④分封制度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周朝严格的等级分封制度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②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其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11.关于司母戊鼎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出土于安阳殷墟②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③它上面铸有497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走向统一
B.战争频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13.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
①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
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16.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 B.义 C.理 D.信
17.韩非的思想是()
A.兼爱和非攻
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8.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19.第十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

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0.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

该诸侯国是()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晋国
21.从夏商两朝的兴亡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一国的国君应该()
A.增强国力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重视军事
22.古代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23.“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4.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李冰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25.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26.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主要社会现实是()
A.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周天子提倡思想自由
C.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议论时政,组成社团学派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二.材料题(共48分)
27.材料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1)材料反映了西周什么制度?(2分)
(2)西周的贵族分为哪几级?(4分)
(3)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诸侯?(2分)
(4)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2分)
28.材料一厩(马圈)焚(烧毁)。

子曰:伤人乎,不问马(人受伤了吗?不管马如何)
材料二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摘编自《论语》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请简要解释一下这个思想(4分)
(2)材料二中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孔子这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或帮助,请举例说明。

(4分)
(3)如果让你为孔子树碑立传,你将如何介绍孔子呢?(4分)
29.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请你列出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6分)
30.材料: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饿。

时天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都江堰由何人修建?(2分)
(2)都江堰由那几大系统构成?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的工程是什么?(3分)
(3)都江堰发挥了哪些作用?(3)
(4)谈谈你的感受。

(2)
第二单元补偿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
C.实行分封制
D.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2.战国初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是()A.晋国 B.齐国 C.宋国 D.吴国
3.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理解正确的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维护国王的尊严
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
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4.对都江堰作用说法最全面的是()
A.堤防分水
B.防洪灌溉水运
C.泄洪排沙D防洪灌溉
5.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因素在于()
A.人民群众的拥护
B.秦孝公的支持
C.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D.符合地主阶级愿望.
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的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的好的人③仗打的好的人④生意做的好的人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7.对于孔子的“仁”,解释最全面正确的是()
A.相互爱护相互关心
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减轻赋税
C.反对不义战争
D.包含一切美德
8.下列思想家属于学派创始人的是()
①孔子②孟子③老子④庄子⑤墨子⑥韩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9.甲骨文中最多的字是()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10.孔子根据鲁国历史编写了《春秋》后就以“春秋”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春秋开始于()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
1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其性质是()
A.促进民族融合的战争
B.推进统一的战争
C.推翻周王朝的战争
D.奴隶主间的掠夺战争
12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大变革时期,秦国进行了以“依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

下面商鞅的言论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最能体现“依法治国”思想的是()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D.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3.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

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
D.修、齐、治、平
二.材料题(共11分)
14.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礼记-礼运》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2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6分)(3)你认为材料三种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