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土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国土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2018年国土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川国土资函[2013]504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3]27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对照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无安全事故
按照要求,我局立即召开会议进行传达、贯彻。

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要求务必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靠前指挥,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

强化地质灾害防控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分片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遵循“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落实防灾责任,明确各县(区)和涉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地灾防治责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突发险情处置机制,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4.20”芦山强震后,我局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遂国土资发〔2013〕5号),对震后汛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次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排查巡查
我局及时将上级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传达到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非煤矿山等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进一步
明确职责,全面排查、巡查,重点核查,不留死角。

要求县(区)国土资源局加强矿山安全及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

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地灾隐患巡查、排查,深入到乡(镇)重点地灾隐患点、项目建设工地、场镇、医院、学校和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重点检查。

今年来,全市全面排查地灾隐患3次,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537处。

(其中:射洪31处、大英县190处、蓬溪县124处、船山区25处、安居区152处、开发区8处、工业园区3处、河东新区4处)。

所有隐患点均建立了数据库、台帐,并在《xx日报》上进行了公示,提高群众知晓度,接受社会监督。

通过再排查,及时掌握了解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为监测防治工作开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基础。

三、部门联动,群测群防
年初,我局与气象部门签订了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协议,每当遇到重大灾害天气时,通过联合会商,第一时间向社会及所有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地灾隐患点监测人发布预警信息,做到“主动避让”和“预防避让”。

实施群测群防,推进防治网络建设。

实施群测群防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成了市、县、乡、村、社五级监测网络,并明确了各级网络的具体责任和工作措施。

进一步落实了监测责任,全市逐点与各监测人员签订了监测责任书,确保将工作落实到“操作层面”。

四、落实预防措施,全面加强防控
一是制定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年初,代政府起草了《xx市18
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二是强化地质灾害防控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遵循“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落实防灾责任,明确各县(区)和涉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地灾防治责任,把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发生地灾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对每个隐患点进一步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每个灾害(隐患)点均落实了一名行政领导干部进行“一盯一” 监测,发放了“避险明白卡”和“防灾明白卡”,设置了警示标志。

四是将全市15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市级预案点,进行了重点监测,一旦发现险情,及时采取应急避让措施。

五是进一步完善预测、预报、预警、速报以及日报、周报、旬报和月报工作制度,健全群测群防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灾避灾救灾体系。

五是把已经建立的汛期值班制度常态化、规范化,实行24小时监测值守,并做好值班记录。

切实抓好地灾防治值班工作,确保信息通畅。

六是加强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避险、救灾意识。

利用新闻媒体和“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地球日等特殊日期,积极开展地灾预防避让及地震知识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共10000余份,集中开展宣传活动2次。

积极开展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4月至今,全市共举办五期培训班,参训人数约946人。

在《xx日报》刊载十期地质灾害防治专栏,在xx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播放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专题等,普及了防灾避灾意识,增强了群众救灾应急能力,收到明显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