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A. 发展战略B. 发展道路C. 发展模式D. 发展观【D】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科教兴国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 发展D. 发展战略【C】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 速度至关重要B. 以人为本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D. 全面、协调、可持续【C】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A. 农民B. 税费改革制度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D. 农产品市场体系【C】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 实现可持续发展【B】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 坚持五个统筹【A】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C】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C.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树立全面的发展观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ABCD】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A. 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描述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C.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BCD】4. 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A.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 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C. 党的法律意识D.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AD】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A. 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B. 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D. 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ABC】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A. 发展战略B. 发展道路C. 发展模式D. 发展观【D】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科教兴国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 发展D. 发展战略【C】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 速度至关重要B. 以人为本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D. 全面、协调、可持续【C】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A. 农民B. 税费改革制度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D. 农产品市场体系【C】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 实现可持续发展【B】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 坚持五个统筹【A】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C】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C.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AC】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BCD】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ABCD】A. 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描述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C.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4. 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AD】A.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 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C. 党的法律意识D.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ABC】A. 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B. 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D. 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之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精练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的哲学观点主要是()A.万事万物是联系的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C.抓住事物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D.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精练2】下列党的会议最早提到要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作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是()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之二,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
【精练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体系的主要哲学依据是()A.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B.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C.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D.物质决定意识【精练4】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开创了新纪元。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之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我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精练5】下列关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D.“三农”问题不光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精练6】建国后?熏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大步骤。
这四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农业合作化②土地改革③人民公社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之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逐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精练7】从经济常识角度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的振兴体现了()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我国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④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精练8】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关于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思路主要反映在()A.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B.《论十大关系》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D.庐山会议的讲话【精练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西南地区之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也就是既要考虑到当前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
【精练10】2001年8月,我国第一个国家工业生态园区在广西贵港市成立。
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废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液碱回收。
废料的回收利用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这体现了()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C.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精练11】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下列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当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A.圩田B.井田C.更名田D.屯田之六,坚持改革开放。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锐意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