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全球医药贸易意义何在?
当今世界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的全球迅速普及,使得工商企业具有不断增长的供货能力、不断增加的客户需求、不断增强的全球竞争三大特征。
在整个中国医药行业一改传统观念而即将跨入WTO的时代,医药传统企业面临着一个近乎于“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医药产品购买商家,尤其是在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等地的长年采供商,已经加入了国际互联网,并采用了电子信息交换EDI等电子商务贸易运营模式。
根据世界经济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报告,B TO B(商家对商家)的电子商务正在以每年99%的速度增长,预计2001年全球贸易总额将近5000亿美元,而到2003年将达到13300亿美元,医药产业的B TO B贸易额增长速度是最高的,保持着500%的增长势头。
我国医药行业的年交易额为人民币2000亿元。
医药生产厂家6700个、商业流通企业16000余家。
显然,对于医药供货商来说,是否尽早加入国际互联网,尽快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全球医药贸易,实际上就意味着今后是否生存或被淘汰。
尤其是对中国医药企业及他们的市场,可以说决定发展命运的时刻已经来临。
首先、加入WTO,对中国医药企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开展电子商务是硬道理。
中国政府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协议中涉及医药行业的承诺共有五个
方面:一、保护药品知识产权;二、进口药品的平均关税逐步降至60%以下;三、2001年取消进口大型医疗器械管制;四、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分销服务;
五、加入WTO后开放医疗服务。
由此可见,全球经济合作,市场竞争全球化已然来临。
电子商务是对传统营销模式和营销观念的一种巨大挑战,此时,中国欲与国际买家贸易模式接轨,就必须在营销活动中与国际知名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抛弃了中小医药传统企业的许多竞争弱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医药传统企业千万不可错过这一发展良机。
其次、发展观念和外部运作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
中国互联网络已进入快速
发展时期,截止到2000年3月底全国已有近200家医药和健康网站,这些网站多为综合性信息服务网站。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的一些单位都在积极筹建医药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国家信息产业部选择了医药卫生电子商作为全国行业类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国家经贸医药司也已经批准在部分城市开展医药电子商务及医药电子交易的试点工作,电子商务在医药行业有了良好的开端。
第三、企业内部信息流程电子化是企业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和保障。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应以树立新型营销观为出发点,建立和完善与
开展电子商务相配套的营销体系作为主线,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基本保障。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完善的计算机应用、商务流程电子化、信息联网共享等基础之上的新型商务手段。
对于国内医药传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其计算机应用水平还相对落后,实现以计算机应用、企业内部商务流程联网及外
部INTERNET信息获取为基础的信息流程电子化,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传统企业最紧迫的任务,这些都需要医药企业在逐步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不断磨合、尽快解决。
我国开展医药电子商务的政策背景
首先、国家不允许以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药品交易。
1999年初,国家药品
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指出暂时不允许任何生产或经营单位在因特网上进行药品交易。
这是国内第一个以明确的法规形式禁止电子商务的文件。
当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国家考虑以下几点:(1)由于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现时我国处方药在因特网上无法实现有效管理,消费者自身识别困难,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存在着极大隐患。
(2)当时国内的药品流通秩序还比较混乱,制售假劣药品的现象时有发生,网上售药极易被不法分子用来进行无证经营。
其次、中国医药体制改革要求医药电子商务出炉。
中国为适应医药体制改革,
医药电子商务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部分,应当允许探索、试点,如果不实践,任何人都无法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
基于此,国家经贸委在2000年全国医药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两项重点工作,即中外合资医药零售连锁店和医药电子商务试点。
第三、大张旗鼓,国务院明确规定运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
之后,国务
院颁布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在药品购销活动中,要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效率,降低药品流通费用。
”由此可见,中国的医药电子商务经过一波三折之后,终于开始摇摇摆摆的上路了。
中国的药品采购欲搭上电子商务快车
中国医药行业已经形成2000亿元规模的市场,通过网络、通过信息化手段降低流通成本,无论对医方还是对患者都是福音,也正因此,作为新事物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开始搭乘电子商务快车。
海南省是国家确定的全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的四个省市之一。
2000年9月,海南省卫生厅决定在全省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工作,3000多万元的151种药品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开采购,这在全国实属首例。
此项工作由目前国内最大的药品集中采购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南卫虹医药电子有限公司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所有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的交易过程均在网上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
初次评标结果公布,网上招标采购价格比原进价平均降低幅度达39.84%。
随着海南省率先在全国进行药品集中采购网上招标,北京、重庆、河南等省市也都加快了药品集中采购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步伐。
北京市在11月底开始13家市属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网上招标工作。
近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又获得了后勤部卫生部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其作为在驻京军队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中,开展药品招标代理业务的中介代理资格认证,并受驻京16所医院和总后勤部卫生部供应站、器材供应站委托,对买方所需部分药品、器材及服务进行网上公开招标。
此次招标将完全按照国家药品采购的有关规定和军队深化采购制度改革的要求。
招标品种包括抗生素类、生
物制品类、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和输液(血)器等共55个品种、212个规格,预计总金额超过1亿元。
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负责代理、招标、投标和评标工作均在网上进行,而网上交易的组织工作也由其负责,这一切都标志着传统药品流通方式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融合。
中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还是一个悬案
药品有许多适合网上销售的特点,其网上销售的价格优势也非常明显。
但国家对药品从生产经营、进出口到药品的定价等环节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控制和行政干预。
尽管国务院态度是明确的:“在药品购销活动中,要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效率,降低药品流通费用。
”但具体情况较为复杂,中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还是一个悬案。
首先,中国的基础条件差,投资不足。
截止目前,国内因特网用户仅有1000多万,普及率仅为0.21%,国内90%的企业还没有接入互联网,商用计算机联网普及率低,不足10%。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落后,远远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从行业内部看,当前投入到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及医药电子商务方面的资金还不充足。
其次,电子商务意识淡薄。
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意识淡薄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以天津为例,有近4000家国有企业具备上网条件。
但是当第一批动员132个名牌企业上网时,仅有40家有回音。
因此在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时,网络运营商必须要考虑如何让用户成为真正的赢家,只有这样医药电子商务才能生存。
第三、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应该如何在网上销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中国互联网络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医药健康网站也以平均每个月开通2个综合站点的速度发展,目前,国内已开展B TO B电子商务的主要有中国金药网、中国上海医贸网、河南医药电子商务系统、中国医药信息网西南经贸网和中国医药市场网等。
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医药及IT业的行政部门和相关企业,投资规模从数千万元到上亿元不等,随着海外资本的迅速涌入,一些网站的实际资本已经开始不断扩张。
但由于医药的网上销售对中国而言,还是一个“新名词”,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医药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应该注意遵循几个步骤
第一、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运作必须合法化、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
首先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
第二、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业务的电子化运作,内部信息流应与外部行业著名ICP服务商紧密融合,形成共享互动,建立品牌推广效应。
第三、把上游的供应商与下游的买家客户通过INTERNET连接起来,形成以自身企业为核心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一体化的直接电子商务运作。
作为一种商务活动过程,电子商务将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
其影响将远远超出商务的本身,它将对医药传统企业的科研、生产、营销和医药贸易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对医药消费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