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
1.10只/hm2黄鼠2.50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3.100个/hm2鼠洞4.一亩地有20棵杨树2、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 ) 。
1.植被亚型2.群丛3.植被型4.群系3、种群指数增长方程中,当r>0时,种群个体数量。
1.减少2.稳定3.全部死亡4.增加4、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 )。
1.性选择2.攻击3.竞争4.适应环境5、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 。
1.K2.K/33.K/44.K/26、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近,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 )。
1.植被型2.群丛组3.群系4.群丛7、在绿藻-草履虫-鳙鱼-鹗的食物链中,鳙鱼是()。
1.初级消费者2.次级消费者3.生产者4.次级生产者8、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
()1.K-选择者2.r-选择者3.r-K连续体4.S-选择者9、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1.李比希定律2.Bergman规律3.谢尔福德定律4.Allen 规律10、瞪羚为了不被猎豹捕食,其逃避能力不断增强,而猎豹为了捕到瞪羚,其捕食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该现象1.互利作用2.他感作用3.协同进化4.竞争作用11、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
1.气温升高2.生态系统原有平衡被破坏3.冰雪融化4.海平面上升12、下列不可能倒置的生态金字塔是()。
1.生物量金字塔2.能量金字塔3.年龄金字塔4.数量金字塔13、高斯假说是反映两个物种之间()的一种现象。
2.偏害作用3.互利共生4.相互竞争14、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1.集群型2.分散型3.均匀型4.随机型15、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时)称为。
1.加速期2.减速期3.转折期4.饱和期1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1.根瘤2.菌根3.子实体4.菌丝17、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高,以后死亡率较低而且稳定,( )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1.大型兽类2.鸟类3.都不是4.鱼类18、赤潮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水体富营养化2.水体重金属污染3.酸沉降4.全球变暖1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1.次生演替2.水生演替4.旱生演替20、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 ) 。
1.群系2.植被型3.植被亚型4.群丛21、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
1.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2.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3.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4.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特征是()。
1.食物网(链)简单2.矿质营养循环开放3.稳定性高4.信息少2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1.种群中个体的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影响种群数量2.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3.同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是固定不变的4.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24、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1.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2.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3.保持生态平衡4.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5、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1.动物顶级2.土壤顶级3.气候顶级4.地形顶级26、“一山不容二虎”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1.寄生2.捕食3.种内竞4.共生2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中,为 ( )。
1.有效积温2.最低临界温度3.平均温度4.发育的时间28、同处于热带地区,但在不同的地方却可能形成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等不同类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1.大气中CO2的含量2.气温3.降水量4.光照强度29、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 )。
1.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和层片一致2.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3.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4.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30、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
1.农田2.热带雨林3.水库4.湖泊31、森林中乔木幼苗常常分布在母树周围,形成()的种群分布格局。
1.均匀型2.分散型3.随机型4.成群型32、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
1.青蛙2.珊瑚虫3.蚯蚓4.牛3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1.种子植物2.真菌3.蓝绿藻4.蕨类植物34、相邻两个营养级进食量之比称为()。
1. C. 生产效率2.林德曼效率3.同化效率4.利用效率35、年龄锥体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
1.各年龄组的性比不同2.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差异3.各年龄组的死亡率不同4.各年龄组的出生率不同36、热带雨林地区的捕食者通常是()。
1.营养生态位较窄的泛化种2.营养生态位较宽的泛化种3.营养生态位较宽的特化种4.营养生态位较窄的特化种37、碳的主要循环形式是从()二氧化碳蓄库开始。
1.海洋2.大气3.岩石4.化石燃料38、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为()级。
1.5~62.4~53.3~74.2~739、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
1. A. 地面芽植物2.高位芽植物3.地下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40、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1.树木2.鸟类3.昆虫4.蚯蚓41、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 ) 。
1.促进代谢2.提高生产力3.适应逆境4.推迟生育42、关于群落镶嵌性叙述正确的是( )。
1.是同一个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2.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3.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4.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43、决定植物南北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1.温度2.光质3.光照4.湿度44、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分,群落演替可分为( )。
1.内因演替和外因演替2.长期演替和短期演替3.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4.水生演替和陆生演替45、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为()。
1.地衣群落2.苔藓群落3.草本群落4.大型真菌群落46、植物在新地点上能( )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1.生长2.繁殖3.开花4.长出新根多项选择题47、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物因素包括( ) 。
1.空间异质性2.竞争3.捕食4.干扰48、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可划分为林冠层、下木层、( ) 等层次。
1.草本层2.灌木层3.地被层4.枯枝落叶层49、为适应水体弱光、缺氧等特点,水生植物具有()等特征。
1.发达的机械组织2.叶片很薄3.发达的通气组织4.发达的根系50、营养级之内的生长效率与哪些指标相关()。
1.摄入量2.呼吸量3.同化能量4.净生产量51、下列做法属于可持续农业的是()。
1.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2.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3.农、林、牧、渔多种经营4.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52、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主要分类单位有( )。
1.亚群系2.亚群丛3.群系4.群丛5.植被型53、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 )。
1.种群2.个体3.群落4.生态系统54、最小因子定律的适用前提为( )。
1.稳态2.因子之间的替代作用3.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4.因子之间无关联55、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
1.土壤侵蚀2.生物多样性减少3.控制害虫的后果4.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56、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1.石油2.天然气3.水能4.风能57、下列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
1.数量特征2.形态特征3.遗传特征4.空间特征主观题58、生物富集作用参考答案:生物富集作用: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渐浓缩的过程。
59、生态位参考答案: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60、什么是协同进化?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协同进化是指在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而进化的现象。
(8分)以植物和草食动物的协同进化为例: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发展了防御机制,以对付食草动物的进攻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如形成解毒酶等,或调整食草时间避开的有毒化学物。
(12分)61、试结合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说明什么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向地带性。
参考答案:三向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5分)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往两极,由于辐射量的不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类型出现有规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和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由于海拔高度的边哈,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更替。
(6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特征:纬度地带性(从南到北: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林-北温东至西:森林-草原-荒漠),垂直地带性(以任何山地为例均可)(9分)。
62、请解释“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最后产量恒值法则”是指植物个体密度超过一定数值之后,产量与密度就变成无关的,即产量不其原因是,在高密度下,植株彼此之间对光、水、营养等的竞争激烈,虽然密度很大,但每株个体在一年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是恒定的,那么在上面生长的植物产量要受到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盖的情况下,不管密度多大,接收的太阳能总量是不变的,从而导致植物总产量的恒定。
(12分63、什么是生活型?简述Raunkiaer生活型系统。
参考答案:生活型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Raunkiaer生活型系统,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
(5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隐芽植物(Cryptophytes):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分)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以种子越冬。
(2分)64、简述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的异同点?参考答案:65、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的原因和过程,并举例说明之。
参考答案:群落演替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7分)1)环境不断变化,包括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群落本身对环境作用而引起的环境变化。
2)植物繁殖体的散布。
植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