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11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1)先赋因素。 (2)人力资本。 (3)文化资本。 (4)社会资本。
思考问题
1.试比较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2.如何理解阶级分析? 3.如何理解社会分层的合理性?
民乘坐。如果泰坦尼克号上乘客生还率按照性别和社会阶级
计算比较的话,我们发现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与
此相应的是,二等舱中乘客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
头等舱中的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要稍高
一点。因此在泰坦尼克号上实践的社会规范也许这样表述可
能更准确一些:“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泰
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 1.功能专一化 2.地位多样化
社会分化产生两方面后果: 1.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2.对整个社会体系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社会分化可区分两大类型: 1.水平分化 2.垂直分化
❖ 水平分化: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 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 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大体相等。
慰。妇女和儿童确实更有可能幸免于泰坦尼克号沉没之灾,
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话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
生还。

然而,就像在其他许多事件中一样,社会学家研究发现,
在这个案例中事情并不完全如此。一个社会学分析表明,轮
船的头等舱主要由有钱人住着,二等舱乘客大部分是中产阶
级职员和商人,三等舱(以及更低等)主要是由去美国的贫穷移
坦尼克号沉船的故事只是说明社会阶级之重要性的一个例子。
在所有社会中,生活中所欲求的东西是不平等分配的。
社会差异:职业类别、收入多寡等
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声望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社会分层研究所说的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 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 过程。
分层的标准有两类:
第一,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如:正式职业等) 第二,以潜在地位为标准。 (如:收入、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
常用的分层标准有:
(1)收入 (2)职业 (3)教育程度 (4)权力
社会地位的等级评定
❖ 一般有以下几个标准: ❖ A.职业 ❖ B.财富和肤色 ❖ C.宗教信仰 ❖ D.教育程度 ❖ E、婚姻状况 ❖ F、出生 ❖ G、年龄性别
❖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 他根据性质不同的两个标准—— 一个是天赋能力的自然差别, 一个 是掌权与否的社会差别进行交互分类, 得到一个理论图式(如下图) (箭头指示方向则是精英循环路线)
❖ A类是执政精英 C 类是执政阶层中的庸才 ❖ B类是非执政精英 D类是芸芸众生 庸常之辈精英 非精英 Nhomakorabea执政
A
三、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指社会垂 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包括个人间差别和集体性差别。
比较著名的理论派别: 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 韦伯—沃纳的多元分层模式 布劳—邓肯的职业分层学说 帕森斯、戴维斯等人的分层功能论 米尔斯、达伦多夫的分层冲突论
等。
很弱,呈“弥漫状态”。其社会不平等称为扩散性不平
第四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 移动。意指向上移动或社会地位的改变。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 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 社会流动。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个人流动与群体流动 结构型流动与非结构型流动 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 渐进的流动与骤变的流动等类型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下个人 的努力很难弥补人们在竞争起点 上的差距,各阶级间业已存在的 壁垒构成了它们相互流动的障碍
●把阶级之间关系对立的性质视 为社会冲突的根源
●个人能力可以缩小乃至弥合竞争起 点上的差距,精英循环足以打破阶级 壁垒
●冲突和革命的根源主要是精英循环 的通道不畅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机制
第11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在其首航冰山
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这艘巨轮大约在三个小时内才完
全沉没。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够。人们后来非常重视这样一
个事实:尽管很多人遇难,但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注意遵
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也许这一说法是必要
的,英国公众和政府面对这一巨大灾难,也可以找到一些安
C
非执政
B
D
两种分层理论之比较
阶级论
●阶级是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 位决定分的,是基于社会差别的 不平等
●阶级关系是一种稳定性不平等 ,个别成员的社会流动不足以从 总体上改变稳定的阶级格局
精英论 ●以天赋的自然差别为基础
●把个人天赋能力当做社会流动的动 力,认为流动可以改变阶级格局,变 稳定性不平等为暂时性不平等
二、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
❖ 〈一〉收入与财富——经济标准 财富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所拥有的全部财产; 收入通常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正常情况下的货币获得量。
❖ 〈二〉权力——政治标准 权力指个人或者群体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不管别
人是否愿意合作。
❖ 〈三〉声望——社会标准 声望是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获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 影响因素:出身门第(身份)、仪表风度、知识教养、生活样式
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 马克思主义认为:
阶级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首先,它与生产力发 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其次,阶级 的产生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相联系,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 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资本的私人占用及以此为核心形成的各 种生产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也是社 会冲突的主要根源。
二、阶层关系与分层结构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倾向于和那些与自己同质因素 较多的人交往,而社会差别所造成的人们之间的异质性则构成人际 交往的障碍。
刚性结构: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位相关性,呈 “集束状态”。其社会不平等称为累积性不平等。
弹性结构: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
一、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基本方法: (1)主观法(自我评分法);(2)声誉法;(3)客观法。
具体方法: 五等分法(收入不良指数 ):用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收入份额与收 入最低的20%人口的收入份额之比来说明总体收入差距程度。 库兹涅茨比率法:也叫相对收入阶层分布,它通常以收入最高20%人口 的收入比重表示,最低值为0.2。该系数越高,表示收入差距越大。 基尼系数法: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 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在0.2以下 为绝对平等,0.2~0.3相对平等,0.3~0.5为一般可接受的不平等,0.5 以上绝对不平等。 恩格尔系数法:“是家庭食品支出与总收入的比值,它随家庭收入的增 加而下降,即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越贫困。”
教师、医生、工人、农民、公务员、银行职员等
❖ 垂直分化: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层次的 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存在高低差别,即他 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各不相同。
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高级、一级、中级、初级) 医生(主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治医生、副主治医生等) 公务员(部级、副部级、厅级、副厅级、处级、副处级、科级、副 科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