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女学生怎么上才算上好
在体育课上,我们往往看到男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女生则在教师的指挥下,中规中矩,死板的实行一些练习,或出现站课、混课的现象,在课堂上,要求“自由活动”的呼声较大。
课上只要教师宣布“休息”,随即坐下一大片,很少出现实行积极性休息的同学。
即便教师强调督促也收效甚微。
男女对待体育运动态度的差异,影射出一个普遍存有不容忽视的问题,女生体育课上自主锻炼水平差,存有厌学情绪。
当前,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一直是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
而女生,作为青少年学生当中的弱势群体,她们能够说是身体素质最差的一群人,更应引起学校体育界有识之士的注重,作者多年从事学校体育一线教学工作,针对上面所分析原因,制定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改进方法。
取得了一些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的,激发动机。
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
没有目的的学习,其它方法再多,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所以作为我们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到女生群体的特殊性,利用各种形式结合女生的生理特点,科学地宣传好上好体育课及参加体育活动实行锻炼的意义与作用,使她们真正明白体育课所教内容对保持良好体型、体态,增强体质的积极意义,以及正常参加体育活动对文化学习正向效应,向广大女生传输现代新的审美观“健康与美丽”,批判传统的“病态西施美”。
通过讲述,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不但不会使人变丑,反而会让其变得更匀称,更漂亮。
从而激发她们的学习动力,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立足课标,照顾学生的兴趣。
应该说高中女生绝大部分都不愿意实行强度较大和单调枯燥的田径、体操等项目的练习的,我们能够根据课标的精神,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特点,让她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几个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实行教学。
如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民族舞蹈和民族传统体育等。
三、实行自我反思,尊重理解学生。
学生为什么不愿上我的体育课,作为教师应从自身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环境的创设、授课心境的好坏、教学手段优劣、教学语言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的水准等方面去实行自我的反思,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如果课上出现了学生懒散、怕动、怕脏、怕苦畏难的现象动辄就用粗暴的语言责怪学生,批评学生,则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使学生更加远离体育课。
所以作为高中女生的体育教师应该懂得这个时期女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细心体悟她们的难言之隐及身体语言的含义。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练习,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无拘束的实行各种练习。
女生都喜欢跳橡皮筋,特别是初中的女生尤其,开学的时候,我让体育委员组织好,分成3组女生,每组6——8人,自己配备好长10米的橡皮筋3根,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素质练习)20分钟就是条橡皮筋,能够不用跑步或做游戏了,还有枯燥的肢体操。
我也试着参与到其中,学生说我手脚笨,确实我跳的十分僵硬,动作与动作之间联结不够,而且老是橡皮筋抖在裤管中下不来,或者踏空。
细心的女生教我,我也认真的学习和观察,看似简单的橡皮筋,其中的串联动作比篮球运球过人还难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终于学会了几种种跳法。
我上课一般都和学生做练习,当和女生一起跳橡皮筋时,有老师很羡慕,他怎么也会跳,旁边上课的其他女生也笑起来,“居然男教师也会这玩意。
”我心就自豪起来同时也很感激我的学生!确实体育课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大家一起学习会产生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你不去参与,就没有被发现的可能,你也没有最一线的发言权。
同时提升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加了亲和力。
五、注重女生,选择适合的项目和方法。
教师的注重点必须放在女生上,我把课堂上的女生是比作“雪球”,你不去滚她,她一是不会动,而且要融化成春水,你去滚她,她会运动起来,而且会愈来愈强大,这是我的“雪球理论”。
首先农村中学受场地器材的限制,篮球场往往是男生的天下,所以,篮球场几乎不容女生,我主要把技能放在学习排球上,准备活动一般用橡皮筋,先让她们跳个15分钟,这等于在练立定跳远的弹跳力,先学垫球,在一抛一垫,对垫,移动对垫,隔橡皮筋对垫;上手传球,对垫传练习,发球,小型比赛。
女生以排球技能贯穿整个学期教学,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女生喜欢篮球,我会安排她们与男生一起比赛,有特定的规则。
准备活动除了跳橡皮筋有时还安排一些耐力性游戏,放松一般为慢走慢跑。
初三毕业之前,女生双人对垫能够来回50次不掉球,而且有一定的比赛基础,而且对排球有一定的兴趣。
六、注意培养体育骨干,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
应该说一部分女生还是喜欢体育活动的,在女生的体育教学中应以她们为骨干,积极培养,大胆利用,发挥所长,这对鼓舞同伴,克服她们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能因势利导,长期坚持,必然会产生互促互帮互学的“共生效应”。
七、合理评价学生,以评促学。
评价不是用来整学生的,而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
别人的尊重,受到他人、社会的较高评价和赞许。
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进步,即时给予鼓励指导。
学生就会增强信心,更加投入地实行练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要反应学生的各个方面,但对于女生来说要特别增大在出勤和学习态度方面评价的权重,且教师要严格把关,以促使学生正常出勤,认真学习。
在教学中对技能类的测试要严肃考核的纪律,杜绝少跑、犯规、多记等作弊现象。
同时在测试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动作或自己的突出项目,对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又要用不同的要求来实行评价,使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
对那些已顺利完成简单动作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她们有勇气尝试完成有难度的动作。
另外,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某次成绩不满意,学生能够提出申请,允许重考,直至学生自己满意为止。
这样就可达到用评价激励学生自觉锻炼的目的了。
八、男女分组,增强指导。
缺乏场地器材和技术指导是制约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直接因素。
将女生活动场所与男生的活动场所划分开,体育教师更多的到女生活动场所内实行指导。
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实行男女分班上课,学生上初中后,因为男女生生理、体能等方面上的差异,承受体育运动负荷的水平和对体育运动项目的掌握的需求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男女生合班上课经常会让老师顾此失彼,分开以后老师就能更专注地执行教学计划,这样更容易实现上课效果的最大化。
学生也能放得开,练习投入,有助于自主锻炼水平的提升。
分班教学能让老师更清楚更明晰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水平,这样有助于协助水平较差的学生进步。
九、注重学生的情感目标,注重小集体的学习。
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过程的理解。
它是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评价或情绪体验。
要发展学生的情感,就要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有运动的需要、同他人愉快交往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等。
初中女生大多喜欢三五成群形成小群体,小集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抓住女生这个特点,利用小集体自主的协同学习,使学生经常的同时参与学习。
不管哪一个运动项目,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学生同时存有。
利用小集体教学,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十、教师充电实行终生学习。
多阅读同类报纸、期刊、杂志,吸取别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学习别人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实使用到课堂教学上来。
改进课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新颖教法、组织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他们参与其中,激发兴趣,让体育课的教学长教长新。
适合学生的课才是最好的课。
可适合的度不好把握,需要经验长期的积累、细致的观察和持续的学习,教学中时时体现一个“新”字。
同样的教材,借助于不同的教法、组织形式,产生出“耳目一新”的感觉,持续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自原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