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篇一:pcb工艺设计规范
规范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规定pcb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pcb的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安规、e(pcb 印制板设计规范)mc、emi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电了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pcb的设计、pcb投板工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导通孔(via):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材料。

盲孔(blind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埋孔(buried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throughvia):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componenthole):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

stand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板材,应在文件中注明厚度公差。

机密
20xx-7-9页1页
5.2热设计要求
5.2.1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5.2.4温度敏感器械件应考虑远离热源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降额范围内。

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对于需过5a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盘,如图所示: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
或热容量相当
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
5.2.6过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的散热对称性
为了避免器件过回流焊后出现偏位、立碑现象,地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应保证散热对称性,焊盘与印制导线的连接部宽度不应大于0.3mm(对于不对称焊盘),如图1所示。

5.2.7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及是否考虑带散热器
确定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易于操作和焊接,原则上当元器件的发热密度超过0.4w/cm3,单靠元器件的引线腿及元器件本身不足充分散热,应采用散热网、汇流条等措施来提高过电流能力,汇流条的支脚应采用多点连接,尽可能采用铆接后过波峰焊或直接过波峰焊接,以利于装配、焊接;对于较长的汇流条的使用,应考虑过波峰时受热汇流条与pcb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造成的pcb变形。

为了保证搪锡易于操作,锡道宽度应不大于等于2.0mm,锡道边缘间距大于1.5mm。

pcb上已有元件库器件的选用应保证封装与元器件实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孔直径等相符合。

机密
20xx-7-9页2页
插装器件管脚应与通孔公差配合良好(通孔直径大于管脚直径8—20mil),考虑公差可适当增加,确保透锡良好。

元件的孔径形成序列化,40mil以上按5mil递加,即40mil、45mil、50mil、55mil……;器件引脚直径与pcb焊
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回流焊的焊盘孔径对应关系如表1:
器件引脚直径(d)pcb焊盘孔径/插针通孔回流焊焊盘
孔径
建立元件封装库存时应将孔径的单位换算为英制(mil),并使孔径满足序列化要求。

与实物相符合,特别是新建立的电磁元件、自制结构件等的元件库存是否与元件的资料(承认书、图纸)相符合。

新器件应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工艺(回流焊、波峰焊、通孔回流焊)要求的元件库。

5.3.4轴向器件和跳线的引脚间距的种类应尽量少,以
减少器件的成型和安装工具。

间要连线。

盘内的那段电阻将被短路,电阻的有效长度将变小而且不一致,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5.3.7不能用表贴器件
作为手工焊的调测器件,表贴器件在手工焊接时容易受热冲击损坏。

这容易引起焊盘拉脱现象。

手焊接,效率和可靠性都会很低。

铜的附着强度,同时要有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双面板不能采用侧面镀铜作为焊接引脚。

5.4.1pcba加工工序合

制成板的元件布局应保证制成板的加工工序合理,以便
于提高制成板加工效率和直通率。

常用pcba的6种主流加工流程如表2: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要求有丝印标明
机密
20xx-7-9页3页
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应在pcb上标明,并使进板方向合理,若pcb可以从两个
方向进板,应采用双箭头的进板标识。

(对于回流焊,可考虑采用工装夹具来确定其过回流焊的方向)。

序号名称工艺流程
成型—插件—波峰焊接
特点适用范围
单面插装
效率高,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一器件为thd次
单面贴装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效率高,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一器件为smd次
单面混装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thd—波峰焊接
效率较高,pcb组装加热次数为器件为二次
器件为
双面混装
贴片胶印刷—贴片—固化—翻板效率高,pcb组装加热
次数为二—thd—波峰焊接—翻板—手工焊

双面贴装、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翻板—效率高,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二器件为
插装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手工焊

双面混装
贴片胶印刷—贴片—固化—翻板三次
表2
两面过回流焊的pcb的bottom面要求无大体积、太重
的表贴器件需两面都过回流焊
的pcb,第一次回流焊接器件重量限制如下:片式器件:
a≦0.075g/mm2翼形引脚器件:a≦0.300g/mm2面阵列器件:
a≦0.100g/mm2
若有超重的器件必须布在bottom面,则应通过试验验
证可行性。

需波峰焊加工的单板背面器件不形成阴影效应的安全
距离已考虑波峰焊工艺的smt器
件距离要求如下:
机密
20xx-7-9页4页
过波峰方向
图2
焊盘间距l(mm/mil)最小间距
推荐间距
器件本体间距b(mm/mil)最小间距
推荐间距
≧12061.02/401.27/501.02/401.27/50钽电容3216、35281.02/401.27/501.02/401.27/50钽电容6032、73431.27/501.52/602.03/802.54/100
图3
不同类型器件的封装尺寸与距离关系表(表4):
封装尺寸
≧1206钽电容钽电容通孔
≧12061.271.271.271.521.522.542.541.27钽电容3216、35281.521.521.521.521.522.542.541.27 20xx-7-9页5页
机密
篇二:pcb设计规范
文件编号:版本:编写部门:
文件编号:版本:编写部门:
1.0目的
本规范规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提高pcb的可生产、可测试、可维护性。

2.0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金锐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3.0术语/定义
pcb(print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

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电路图。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gerber:pcb制作所需要光绘文件。

反标:在设计完成pcb上重新进行序号排列后将该序号重新导回原理图过程。

4.0资历及训练要求无
5.0工作指引5.1原理图导pcb
5.1.1确定原理图内所有器件的封装(pcbFootpRint),确保封装的正确性,并保证所有pcb封装均采用公司封装库里的封装,对新使用器件,在公司库里不能找到的封装需按照《封装制作说明及入库程序》建立新封装及入库。

5.1.2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
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设计工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5.1.3.创建pcb板根据结构图或对应的标准板框,创建pcb结构;注意正确选定pcb坐标原点的位置,原点的设置
原则:单板左边和下边的延长线交汇点。

板框四角采用倒圆角,倒角半径2mm。

特殊情况参考结构设计要求。

板边0.5mm 为禁止布线区。

文件编号:版本:编写部门:
5.1.4根据创建的网络表将原理图导入pcb,保证所有
封装能导入pcb。

5.2布局
5.2.1.按结构要求布置定位孔、端口等需要定位的器件,并给这些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并进行尺寸标注。

5.2.2.根据结构图和生产加工时工艺要求设置印制板
的禁止布线区、禁止布局区域。

根据某些元件的特殊要求,设置禁止布线区。

5.2.3.综合考虑pcb性能和加工的效率及成本选择加工流程。

优选顺序为:双层板单面贴装——双层板双面贴装——四层板双面贴装。

5.2.4.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5.2.4.1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
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