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3.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及原因
1)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从轻工业部门开始,而苏 联是从重工业开始的. 2)苏联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资本主 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 手段筹集。
产生不同的原因: 社会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工业化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 鉴;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 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外部受到帝国主义 包围和威胁,而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 后,资金十分短缺。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3.曲折前进阶段 (1927年—1949年)
1)1927-37,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官 僚资本压抑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1937-45,中断。
3)1945-49,美蒋勾结,工业化陷入 困境。
例10:材料一 众多学者指出,晚清武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 位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张之洞功不可没,他督鄂18年间, 创办汉阳铁厂,督办粤汉铁路,创设自强方言学堂(今武 汉大学前身),从工商业、军事、文教乃至市镇建设等诸 多方面,全面奠定了武汉地区现代化的基础。 (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张之洞督鄂创办近代企业的 目的、结局以及造成该结局的根本原因。并依据材料一 谈谈张之洞督鄂对湖北近代化造成的客观影响。
C.三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表明, 后起的国家其工业革命周期 越来越短
D.法、德借鉴了英国工业革 命的经验和科学技术,加速 了本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科技革命是工业化的根本动力
例2:材料一 1820~1850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50
15~20
8
10
1840
45
20
12
11
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势
发 展
第水 平三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方向
二.科技革命是工业化的根本动力
例1:结合相关史实阅读
下表,对该表的分析结
论,不准确的是(A)
A.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得益于其最 先开始工业革命
B.法国工业革命进程,经历 了大革命,而完成于第二帝 国时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农轻重比例失调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二)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方针 1.原因 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 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
2.影响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 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例8: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仅用了20年的时间,就
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对此,下列有关评
述中,正确的是(A)
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实现,显示了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实现,为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③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4.成就 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基本上实 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苏联的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例7:苏联工业化道路与西欧工业化的最大不同是
A.以重工业为主 B.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C
C.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支配地位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 结局:随着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走向 失败。 根本原因:在不推翻腐朽、封建的清王朝前提下,单纯引 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客观影响:奠定了湖北地区的近代化的基础,使“晚清武 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位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
材料二 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汉阳)铁厂从投产之始便 财经亏损,…只得于1896年“招商承办”,…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 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1908年,改为商办汉冶萍 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 万吨、钢轨2万吨.然而,公司除一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 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 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 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张之洞与汉 阳铁厂》 (2)依据材料二,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以及给中国近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 英美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中 国所占份额不断下降,美国 所占份额不断增加,英国曾 一度领先又被美国超过。
原因:1750年,中国传统手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1860年,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90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超过英国.
二.科技革命是工业化的根本动力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问题
1.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 2.苏联重工业的发展,工业化的实现是以不惜牺牲农业 和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正是采取这种剥夺农民的办法筹 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需要的资金的。 3.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在相当时间内忽视对农业的投资和农业的发展,致使 农业发展相当滞后,畸形的经济结构必然会影响国民经 济的持续发展。
英英国法较等早国确技立术资较本落主后义,资制金度外;流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 世美界德上等最国大采的用殖先民进帝技国术,,有为着经广济阔发的展市创场造和了充条足件的。资金。
二.科技革命是工业化的根本动力
例3: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 现象?并分析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是什么?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阻碍作用。 形成了小农经济,土地分散,市场狭窄,自由劳动力 减少,货币不转化为资本,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例6: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 路和必然趋势。 (1)概括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 本途径。
1.工业革命 2.侵略扩张
材料一右图是日本1897年创立的第一个 大型冶金企业——官办的八幡制铁所。 建造八幡制铁所的部分经费来自甲午中 日战争后的中国赔款,它所使用的铁矿 石,是强迫中国的大冶铁矿提供的。
经验:尽量减少与现存世界体系的正面冲突,不直接挑战 霸权国家是良好的外部保障;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环境使 其周边环境稳定,少受战争之害;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以 及不断的制度创新为其崛起提供内在动力;国土辽阔,国 内市场潜力较大,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
(4)近代德国和日本崛起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是军事扩张, 分析德国和日本采取这种方式或途径的共同原因。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时间及内容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把 苏联从农业国家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 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2.特点及原因
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①战前,俄国的工业大大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一战和外国的武装干涉,使苏联的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 破坏。②苏联当时是世界上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到帝国 主义入侵和世界战争的严重威胁。③在这种国内国际条件下, 高速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保证苏联经济独立、 增强国际力量,保卫社会主义和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条件。
1.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 制。 2.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帝国主义列强的阻挠。 3.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当时中国过 “左”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
二.农业是工业化的基础
例5:材料一: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 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 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 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 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欧洲文明扩张史》 (1)材料一中所说“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 就悄悄地进行着”,这指的是什么?这对工业革命产 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时的改革不彻底,有浓厚封 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 2.周边环境列强林立,以武力手段直接挑战世界体系 中的霸权。
(5)前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但终究失败而 解体,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使其国民经济失去 活力和竞争力; 2.长期推行霸权政策,拖垮了苏联。
“圈地运动” 给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雇佣的劳动力和资本。
二.农业是工业化的基础
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 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像税制 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是深刻得多。富饶的新 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社会来支配?是由第一 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 基本上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军的胜利,美国 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 潮》 (2)材料二中说“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大局已定” 是否正确?并说明其理由。
新加坡、韩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抓住机遇,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3.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六.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1840-1949年)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背景
1.庞大的人口过剩压力与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 2.亡国灭种的民族生存危机 3.政治衰败,国家四分五裂的乱世局面。 4.封建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
1850
39
18
15
15
材料二 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
32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