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可直接使用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ppt
可直接使用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ppt
8.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 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 最短(中午),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清晨 和傍晚)。一天的影子变化是:(长——短—— 长 ,西——南——东)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阳光到达地球 约需8分钟。(300000千米)或(300000 000米)
2.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4. 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物体的距离有关。物体 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
5.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课件 下一页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运动与力
6.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日晷)
7.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 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科学(五
年级上册)
准备好了,开始复习!
课件
第一单元
五
第三单元
学
第四单元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运动与力
课件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运动与力
1.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 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运动与力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 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 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 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 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 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9.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 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 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课件 下一页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运动与力
1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 互相依存形成的密不可分的整体可以把它们看成 一个生态系统。比如一个草原,一个森林,一个 海洋等
课件 下一页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运动与力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 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 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 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 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分、阳光、空气、适宜 的温度。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改变 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仙人掌原产于 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叶刺——减少水分蒸发。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动物在 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 领。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相互挤压后隆起形成 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课件 下一页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运动与力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 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 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是缓慢、细微、 长期的过程。
1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太阳给我 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 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表面温度达6 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课件 下一页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运动与力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物体和 太阳光垂直升温快。这里的垂直是:太阳光 与物体成90度,不是与地面所成的角度。
14.影响物体吸收光和热的因素有:物体表面的 颜色、物体的光滑程度和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 池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 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 的优点。
16.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 光和高温。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课件 下一页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运动与力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光也 是直线传播的。注意:光碰到物体后也会发 生反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例子有额镜、胃镜、万花筒、 反光镜和潜望镜。制作潜望镜时要用到两面镜子, 安装时镜面相对。奥运圣火是运用凹面镜发射光 的原理。
课件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运动与力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平原 高原
特点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 组成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 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西部多高山,东 部多平原。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 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 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沙砾、沙、粉沙和 黏土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 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外力的风化和生物的 作用使岩石变土壤。
课件 下一页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课件 下一页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运动与力
3、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震和 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 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 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 山,有时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 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 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 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1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 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2.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 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3.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 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课件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运动与力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开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 注意不是光源的是彩虹,月亮,镜子等。影 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遮挡物 要在光源和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