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内容】1.该教学设计使用人教版教材,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本框题是必修4《生活与哲学》整书的最后一讲,是全书整个知识的一个升华。

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劳动和奉献精神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本框题包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三个目题。

第一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其逻辑顺序是: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价值-人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努力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

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其逻辑顺序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其逻辑顺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才能,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的标准有了自己的判断,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悟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

【教学设想】本框教学共分三目,围绕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途径与条件展开的。

整体而言,本框题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来。

我多方搜集素材,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兰陵二中的学校活动如志愿者进社区义务劳动、参加义务植树、参加学校春季运动会等,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举行班级辩论赛。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趣味导入课前播放与梦想有关的一首歌曲TFBOYS的《大梦想家》,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明白梦想的实现过程就是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

通过视频的播放,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因为 TFBOYS是中学生特别喜欢的偶像。

教师引言:刚才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特别喜欢的一首歌TFBOYS的《大梦想家》。

其中,里面有几句歌词这样写道:“一个一个梦写在日记上,一点一点靠近诺贝尔奖”、“从小的愿望到大的梦想起航,坚持是生命的永恒。

”是啊,只要坚持就有可能实现梦想,只要坚持,就有可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那么,如何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呢?本节课,将由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45分钟,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出示本框的学习目标。

探究活动一:温暖的三月,学习雷锋,激情的四月,青春飞扬,我们一起经历,我们一起感动,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时那刻……教师播放视频《劳动者之歌》表演者:兰陵二中高二七班全体同学、学生会成员、老师。

视频《劳动者之歌》中的活动,全部为高二七班学生的实际活动,学生在观看时贴近自己实际,而且通过亲身经历可以更加体会到劳动和奉献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教师在学生观看完毕后,做一个现场小调查,给出三个问题:1 请同学们发表活动感言。

2 也有人认为,劳动太辛苦,不如吃喝玩乐,那你又是如何看待劳动的?3 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吗?第一个问题的设置,这些学生要么有的是志愿者,要么有的是运动员,要么有的是为他们服务的人员,通过对他们的现场调查,去观察他们在活动中的感悟。

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通过参与活动,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上收获了快乐,所以得出结论:劳动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第二个问题的设置,教师直接推出一个错误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进而得出人为什么要劳动,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教师引导:在我们社会中,有许多人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创造价值,例如农民劳动,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教师上课,传道授业解惑,科研人员搞科研,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医生看病,为人类的健康努力;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添砖添瓦;清洁工为城市美容等等。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总结的内容:(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1、在劳动中创造价值(1)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2)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引导)我们提到的劳动都有哪些形式?创造财富有哪些种?(说明: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劳动有更深入的认识,延伸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很容易想到,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财富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之分)第三个问题的设置,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个只想着自己的人是不幸福的,一个不会爱别人的人是不幸福的。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总结的内容:(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2、在奉献中创造价值(1)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财富创造(2)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没有幸福感可言。

(3)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现场小调查活动小结:我们不但要通过劳动为自己和家庭创造财富,更要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奉献他人和社会,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能拥有幸福人生。

把为人民服务看做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为了人民的利益真诚地付出,忘我地投入。

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活动的共同感悟热爱劳动!热心奉献!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有人认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客观条件更重要,有人认为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观条件更重要。

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辩一辩。

探究活动二:班级辩论赛辩论主题:正方人生价值的实现客观条件更重要,反方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观条件更重要。

教师介绍双方成员和辩论的流程。

1、正方和反方每队有2分钟讨论准备时间。

2、辩论第一环节:正反方分别作观点陈述,每人限时30 秒。

3、辩论第二环节:自由辩论。

每队有3次机会,正反方交替发言,每人限时20秒。

4、辩论第三环节:总结陈词。

正反方各选一人作最后总结发言,每人限时30秒。

两分钟组织时间。

辩论开始,具体内容请看课堂实录部分。

辩论结束,教师总结:让我们为同学生的精彩表现鼓掌。

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论让我们明白人生价值的实现既需要客观条件也需要主观条件,只有这二者同时具备,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但是,当客观条件不充分时,特别需要发挥主观的努力。

教师出示:雷锋和牛顿的“名人名言”,让学生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个人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社会,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总结的内容: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问题设置:客观条件有哪些?学生得出: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工作条件、人创造价值的条件。

包括:(1)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

(2)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3)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是不可能的。

问题设置:2、强调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会不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1)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人的个性发展(2)人的个性表现于他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该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教师总结:(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2.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在刚才的辩论当中,我有注意到反方提到了贝多芬、邰丽华、爱因斯坦等人,他们的共同点是客观条件都不是特别充分,但他们一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可见人生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主观条件。

教师展示图片陈州并播放他的视频《我很幸福》。

思考问题:陈州的人生价值实现了吗?他是如何实现的?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身上的什么感动着你?教师引导:陈州人生价值的实现既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问题设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怎么做?教师总结:(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2.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澄清两个认识误区1.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吗?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主观条件,又需要客观条件。

脱离客观条件,脱离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所提供的基础和条件,只讲主观条件,只讲主观能动性,是难以实现人生价值的。

2.客观条件必须充分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吗?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良好而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基本保证。

客观条件不充分时,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顽强拼搏实现人生价值。

【课堂总结】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了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教材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主要论述人的价值必须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第二层,阐述了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