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绪论 ppt课件
院前急救是院内救治的先导,而院内救治是院前急救的延 续。所以,急救医学的核心是院前急救。一个健全、高效 的院前急救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 灵敏的通迅网络,尽可能大的通迅覆盖面积。 2 布局合理,急救半径较小的急救网络。 3 众多业务素质良好的医技人员。
4 性能良好的急救车辆、急救器材、设备、和配备合理的 药品等。
急救医学侧重对急危重症、创伤、灾害事件的急救反应能 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现场初级抢 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更加突出抢救生命和稳 定生命指征的救治和组织管理,
急救任务内容
内容
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 现场初级抢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突出抢救 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治和组织管理
急诊医学内涵
急诊医学核心
评估 处理
治 疗
判断、救治 急危重症、创伤
预 防 诊 断
急诊医学范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急救医学 : 院前急救 (prehospital emergency) 复苏学 (resuscitation medicine)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灾害医学(disaster medicine) 创伤学(traumatology) 毒理学(toxicology) 急诊医疗管理学
院前急救:包括现场和途中急救.目的是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快 速平稳地将病人送至医院.
复苏学: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包括三个阶段:基础生命支持 进一步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 危重病医学: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配备有先进监护设 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中对继发于多种严重疾病或 创伤的复杂并发症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 灾害医学:研究人群受灾后的医疗急救以及灾害预防
创伤学:对创伤的救治及康复,如何预防创伤.
毒理学和急性中毒:研究如何诊断 治疗 和预防急性中毒. 急诊医疗管理学:如何组织急救网络,建立有效的现代化的急 救呼救和通讯系统 ,研究和配备各种救护伤员的抢救设备和 交通工具,规范化培训急诊急救专业人员.
急诊与急救的差别
急诊医学突出对急危重病(症)、创伤及伤害急性发生和 加重过程中特殊规律的探讨研究和救治措施,如现场急救、 安全转运、医院急诊及对危重症的器官功能支持。
急诊医学
第一篇 总 论
《急 诊 医 学》
1 急诊医学的概念与范畴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
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
是一门以急危重症病人为诊疗对象的新兴的 跨专业的边缘性学科。包括:急救医学、灾 害医学、危重病医学、创伤学 毒理学和急诊 医疗服务体系管理学。
急诊医疗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 (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 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 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 及精神心理救助
技术
涉及掌握熟练各项急救技术,并有效使用
培训
培训非专业人员或普通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 知识和技能,鼓励参与突发伤病的自救互救
我国急诊医学 的发展阶段
第一章 绪 论
目前国际公认的现代急诊医学的历史是从 1979年美国医师 协会将其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起点来算起的。
中国的急救医学起步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
急诊病人临床特点
1、 起病急,痛苦重
2 、变化快,危重多 3 、诊断难,死亡率高
4 、不易被病人及家属理解,医疗纠纷多
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ED)的主 要任务是担负急诊伤病员院内急诊和部分危 重症患者的急诊监护治疗,也可参加院前急 救,医院急诊也承担大量非急诊患者的门诊 工作,合理处置和分流病员,另外,组织协 调好医院各专业科室参加急诊会诊、救治, 尽快收容危重患者入院治疗。
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医院分别成立急诊科 多采取分诊和专科支 援方式解决临床急诊 的医疗问题
急诊学科概念逐渐形成, 自主型急诊发展模式形成 解决大多数的急诊内、外 科问题;对急诊危重症、 创伤的初期评估和处理, 行危重症监护和器官功能 支持
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 急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 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培 训基地成立,由专科基地 培养急诊医师纳入考核及 准入制度,急诊人员的专 科化,解决临床急诊问题
2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
第一篇 绪 论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 (EMSS)
院 前 急 救 院 内 急 诊
三位一体的 急诊发展模式
危重病监护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是指到达医院前急救 人员对急症和创伤患者开展现场或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
院前急救 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各级急救站点,也可以是承 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
1. 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3. 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
4. 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5. 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
院前急救技术指标的评价可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量
需 求
院前急救需求
• 急救反应时间(5~10分钟)
时 间
• 现场抢救时间 • 急救转运时间
效 果
院前急救效果
3医 院 急 诊 (hospital emergency)
最重要、最复杂 的中心环节
处于医院医疗的 第一线,承担 24小时不间断 的各类伤、病员 的急诊和紧急救 治
医院急诊的能 力及质量是医 院管理、医护 人员素质和急 救技术水平的 综合体现
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 见》
1984年月,卫生部又印发了《关于医院急诊科(室)建设 的通知》 1986年月,卫生部又发出了《关于加强急诊抢救和提高应 急能力》的通知。
80年代中期,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
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 1987 年 5 月 28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在杭州正式成 立。 1997年急诊医学分会下设:复苏学、院前急救、危重病医 学、创伤学、急性中毒、儿科急诊、灾难医学、继续教育8 个专业学组。 2003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