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W 米味(山东)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MW 0003S-2019液态调味料2019-10-05发布2019-10-05实施米味(山东)食品有限公司发布Q/MW 0003S-2019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米味(山东)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君。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Q/MW 0003S-2019液态调味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生产的固态调味料的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水、酿造酱油、食醋、蚝油、味精、食用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原料,根据不同产品选择性添加香辛料、鲜(冻)畜肉、鲍鱼(汁)、干贝、蟹黄、虾、鱿鱼、鸡粉调味料、鸡汁调味料、料酒、白酒、动物油、植物油、紫菜、韭菜花、豆腐乳、葱、姜、蒜、酱腌菜、郫县豆瓣酱、甜面酱、黄豆酱、鸡精调味料、牛肉汁、牛肉粉、食糖(白砂糖、赤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蜂蜜、虾油、麦芽糊精、食用淀粉、小麦粉、苹果醋、麦芽糖、果脯糖浆、酸水解植物蛋白液、酵母提取物的一种或多种辅料,添加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乙基麦芽酚、大豆磷脂、黄原胶、焦糖色、柠檬酸、山梨糖醇、安赛蜜、冰醋酸(冰乙酸)、食品用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食品添加剂,经原辅料前处理、配料、调配、熬制、冷却、灌装等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即食或非即食类液态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355 小麦粉GB 1886.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88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1886.1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1886.18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GB 1886.2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GB 1886.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1886.2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GB 27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GB 27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GB 27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酿造酱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 27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 27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Q/MW 0003S-20192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80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T 5009.41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1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板和双瓦楞纸板箱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01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调味品GB 101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GB 101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GB/T 12729.1 香辛料和调味品名称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9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8186 酿制酱油GB/T 18187 酿造食醋GB 196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藻类及其制品GB/T 20882 果葡糖浆GB/T 20883 麦芽糖GB/T 20560 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GB/T 20884 麦芽糊精GB/T 21999 蚝油GB/T 23530 酵母抽提物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Q/MW 0003S-2019 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GB 31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GB/T 30884 苹果醋饮料SB/T 10170 腐乳SB/T 10415 鸡粉调味料SB/T 10416 调味料酒SB/T 10338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SB/T 10371 鸡精调味料SB/T 10458 鸡汁调味料SB/T 10513 牛肉粉调味料SB/T 10757 牛肉汁调味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辅料要求3.1.1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3.1.2 酿造酱油应符合GB/T 18186的规定。
3.1.3 食醋应符合GB/T 18187的规定。
3.1.4 蚝油应符合GB/T 21999的规定。
3.1.5 味精应符合GB 2720的规定。
3.1.6 食用盐应符合GB 2721的规定。
3.1.7 香辛料应符合GB/T 12729.1、GB/T 15691的规定。
3.1.8 鲜(冻)畜肉应符合GB 2707的规定。
3.1.9 鲍鱼(汁)、干贝、蟹黄、虾、鱿鱼应符合GB 10136的规定。
3.1.10 鸡汁调味料应符合SB/T 10458的规定。
3.1.11 鸡粉调味料应符合SB/T 10415的规定。
3.1.12 料酒应符合SB/T 10416的规定。
3Q/MW 0003S-20193.1.13 白酒应符合GB 2757的规定。
3.1.14 动物油应符合GB 10146的规定。
3.1.15 食用植物油应符合GB 2716的规定。
3.1.16 紫菜应符合GB 19643的规定。
3.1.17 韭菜花、葱、姜、蒜应新鲜、干净、无虫蛀,且符合GB 2762、GB 2763的规定。
3.1.18 豆腐乳应符合SB/T 10170的规定。
3.1.19 酱腌菜应符合GB 2714的规定。
3.1.20 郫县豆瓣酱应符合GB/T 20560的规定。
3.1.21 甜面酱、黄豆酱应符合GB 2718的规定。
3.1.22 鸡精调味料应符合SB/T 10371的规定。
3.1.23 牛肉汁应符合SB/T 10757的规定。
3.1.24 牛肉粉应符合SB/T 10513的规定。
3.1.25 食糖(白砂糖、赤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应符合GB 13104的规定。
3.1.26 蜂蜜应符合GB 14963的规定。
3.1.27 虾油应符合GB 10133的规定。
3.1.28 麦芽糊精应符合GB/T 20884的规定。
3.1.29 食用淀粉应符合GB 31637的规定。
3.1.30 小麦粉应符合GB/T 1355的规定。
3.1.31 苹果醋应符合GB/T 30884的规定。
3.1.32 麦芽糖应符合GB/T 20883的规定。
4Q/MW 0003S-2019 3.1.33 果葡糖浆应符合GB/T 20882的规定。
3.1.34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应符合SB/T 10338的规定。
3.1.35 酵母提取物应符合GB/T 23530的规定。
3.1.36 山梨酸钾应符合GB 1886.39的规定。
3.1.37 苯甲酸钠应符合GB 1886.184的规定。
3.1.38 呈味核苷酸二钠应符合GB 1886.171的规定。
3.1.39 乙基麦芽酚应符合GB 1886.208的规定。
3.1.40 大豆磷脂应符合GB 1886.238的规定。
3.1.41 黄原胶应符合GB 1886.41的规定。
3.1.42 焦糖色应符合GB 1886.64的规定。
3.1.43 柠檬酸应符合GB 1886.235的规定。
3.1.44 山梨糖醇应符合GB 1886.187的规定。
3.1.45 安赛蜜应符合GB 25540的规定。
3.1.46 冰醋酸(冰乙酸)、应符合GB 1886.10的规定。
3.1.47 食品用香精应符合GB 30616的规定。
3.2 生产工艺原辅料前处理→配料→调配→熬制→冷却→灌装→外包。
3.3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5Q/MW 0003S-20193.4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5微生物指标即食性产品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指标3.6 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4 食品添加剂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及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公告的规定。
5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6 检验方法6.1 感官检验取样品置于三角瓶中与自然光线下,目测、鼻闻,口尝进行鉴别。
6.2 理化检验6Q/MW 0003S-2019 6.2.1 总酸按GB/T 5009.41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6.2.2 食盐按GB 5009.44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6.2.3 酸价按GB 5009.229规定的方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