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冻结法施工技术

冻结法施工技术

特殊凿井绪论一、特殊凿井分类特殊施工是相对于普通施工技术而言,可定义为:在松散不稳定含水地层,或在涌水量很大的稳定裂隙岩层中,采用围岩加固、堵水、超前支护或采用大型钻井机械施工的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有:冻结法、注浆法、钻井法、沉井法、混凝土帷幕法等表土施工技术。

深表土——冻结法、沉井法、钻井法、注浆法。

特殊凿井施工技术按其实质和特点可分为三类:1、超前支护类在地下工程挖掘之前,采用超前支护以隔绝或减少流砂和地下水的涌入,然后在超前支护的保护下掘进,属于此类者有:沉井法、混凝土帷幕法。

2、围岩加固类在地下工程开凿之前,采用措施暂时,永久地加固围岩,改善围岩的稳定条件,而后进行掘砌作业,如冻结法、注浆法等。

3、机械破岩类应用大型机械直接破岩、出矸,使卸掘砌作业机械化图钻井法等。

二、岩特殊凿井的历史53年新汶孙村矿注浆井首次采用深井法。

55年新汶张庄矿首次在井筒进行工作面预注浆55年开滦矿物局林西矿采用冻结法(波兰设计与施工)56年开滦矿物局唐家矿采用冻结法(苏联指导,自己设计施工)58年峰峰矿物局薛村矿主井采用地面预注浆69年淮北矿物局朔利村南风井采用钻井法74年鹤岗矿物局兴安矿南风井采用混凝土帷幕法目前:①沉井法(沉箱法)于90年代在煤矿使用,软表土地基中土建工程用的很多。

沉深192m——曲阜单家村主副井,上海基础公司沉井。

②帷混凝土帷幕法84年施工新汶鄂庄注浆井是使用,单深57m,主要用于地下挡土墙,水电部的应用较多,③钻井法主要在西淮地区,φ9m,单深513m,④冻结法,目前龙崮主副风井三个井筒采用,副井冻结深度650m,巨野煤田郭屯冻结达到702m;国投新集口孜东主井冻深737m,万福主井894m,万福副风井840mm。

⑤注浆法遍及各矿区主井,平巷,硐室均在采用。

主要内容:冻结法、注浆法、钻井法、沉井法、混凝土帷幕法看录像。

第一章:冻结法施工冻结法应用较多,尤其对深层表土的矿区,目前冻结法施工逐渐有城市的地铁发展,这里我们以矿区为例介绍。

§1、概述冻结法凿井既是在井筒开挖之前,用人工制冷的方法,将井筒周围的岩层冻结形成封闭的圆筒——冻结壁,以抵抗地压,隔绝地下水与井筒的联系,然后在其保护下,进行掘砌工作的 一种特殊施工方法,其实质是利用人工制冷临时改变岩土性质以固结地层。

为了形成冻结壁,首先在井筒周围打一定数量的冻结孔,并安装冻结器,冷冻站制出的低温盐水(-30℃)送给冻结器,以吸收地层热量,使土层冻结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冻结壁,最后在冻结壁保护下进行井筒掘砌。

为此,冻结法凿井可分为:打钻——冻结——掘砌 三大工作内容。

三大工作内容中,冻结为重点,也是难点,低盐水在地下如何把土层变成冰层的,实际上就使几个热平衡问题,常讲制冷三大循环。

①盐水循环系统——箱内低温盐水压送盐水泵 冻结管内 热交换 返回 蒸发皿降温 低温盐水 再进入冻结管多次循环 岩层降温,形成冻结壁 土层热量被盐水吸收。

②氨循环系统——高温盐水靠氨的状态变化而降温的,即氨吸热,液氨吸热蒸发变成气态氨,那么气氨如何变为液氨呢?吸收盐水热量蒸发后 作功压缩后 高压过热气氨降温与降温器 高压液氨降压减压阀 液态氨 再次进入蒸发皿,形成氨循环系统 盐水热量被氨吸收。

③冷却水系统——气氨变液氨的实现,靠冷却水系统来实现。

低温水升温冷凝器 降温冷却水池 低温水压送水泵 冷凝器 水吸收气氨热量,并把这热分传到大气中去。

三大循环中,重点使氨循环系统,即制冷系统。

除此之外,液有采用液氨冻结,液氨制冷,无需三大循环,主要靠液氨气化吸收地热制冷。

§2、制冷原理一、焓、熵及压焓图1、焓(h )为状态参数,pv u h += KJ/kg其物理意义:在开口系统中,工质某状态的焓等于该状态的内能与流动功之和,它是温度的单值函数,()12T T C h pm -=∆ kJ/kg , pm C ——定压平均比热。

两点焓差只与两点温度有关。

2、熵(s )状态参数,T d d qs = kJ/ 微熵其物理意义为:工质熵的变化,等于工质从热源吸收的热量除以热源温度所得之商。

它也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1212v v Rl T T l C s n n vm +=∆ 式中:vm C ——定容平均比热,R ——气体常数,n l ——比容3、压—焓图(h —logp 图)各状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h s v t x f p ,,,,=图形中一点三区四线组成。

一点 K ——临界点,一个体系将压力达到某一状态时,其饱和液体线和饱和蒸汽线交于一点,此时,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汽有着相同的压力、温度和比容。

NH 3:P k =,k t =℃,k v =kg三区——未饱和液体区(液态区)、温蒸汽区(过渡区)、过热蒸汽区(以x=0,x=1为界)四线——等干度线x ,等温线t ,等熵线v ,(等压线p ,等焓线h )等干度线——1kg 湿蒸汽中饱和蒸汽的含量,x=表示1kg 湿蒸汽中有饱和蒸汽。

X=0饱和液体线,x =1饱和蒸汽线,将全区分为三个区域。

在该图中,任给两曲线点,即可查出其它曲线值,见书后附图。

二、一级压缩制冷原理1、一级压缩制冷理论循环制冷过程即为三大循环过程,其循环系统设备主要为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节流阀。

如下图:制冷过程可表述为:1)压缩过程(1—2)饱和蒸汽氨被压缩或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

(115℃,1MPa )2)冷却过程(2-3)过热蒸汽被冷凝器中20℃冷却水降温或低温高压液体氨,(25℃,1MPa )3)降压过程(3-4)液氨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液氨(-25℃,)4)蒸发过程(4-1)液氨在蒸发器中气化,成低温低压饱和气体(-25℃,) 吸收盐水热量而制冷,即制冷过程。

实际上,氨制冷过程是一个卡诺逆循环过程,可用热力学中的h —logp 图表示。

1-2绝热压缩过程(等熵过程)汽氨被压缩机压缩成过热蒸汽,压力由蒸发压力0p = 冷凝压力k p (1MPa )蒸发温度0t =-25℃, 2t =115℃压缩机做功:12h h l -= kJ/kg2-3:等压冷却过程,过热蒸汽2 饱和蒸汽2ˊ 饱和液体3所放热量被冷却水吸收。

冷凝器热荷载 32h h q k -= kJ/kg3-4绝热降压过程(等焓过程)k p (1 MPa ) 0p ( MPa ) k t (+25℃) 0t (-25℃)温降是由液氨随汽化成湿蒸汽,吸收自身的热量的结果。

4-1等温等压蒸发过程:氨蒸发吸收盐水的热量而制冷,氨由湿态变为饱和态,蒸发器热荷载 410h h q -= kJ/kg制冷系数: 12410h h h h l q --==ε 由图可知:若氨经冷凝器冷却到3ˊ点(3h ˊ<3h ),则单位制冷量0430q h h q >'-'=',可见降低冷却水温度对增加单位制冷量有重要作用。

2、氨压缩机的制冷能力因工作条件不同,有两种表示方法①标准制冷能力b q ——指冷凝温度k t =30℃,过冷温度N t =25℃,蒸发温度0t =-15℃条件下的每小时制冷量,KJ/h 。

压缩及名牌上的制冷能力既是②工作制冷能力q ——实际制冷能力:指压缩机在规定的冷凝温度、过冷温度和蒸发温度条件下每小时制冷量。

冷冻站内实际制冷能力既是根据工作条件计算出来的。

计算q (分四步):①冷凝温度 k t 、蒸发温度0t设计时通常给出盐水温度y t 、冷却水温度s t ,而盐水温度一般比蒸发温度高5~7℃,冷却水温度比冷凝温度低5~10℃,从而得:0t =y t -(5~7)℃k t =s t +(5~10)℃②单位制冷量0q0t ,k t 0p ,k p 1h ,4h 0q =1h -4h kJ/kg.③氨循环量G (1小时氨循环量) kg/h与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有关:G =v V N'λ式中: v ——气缸入口处氨的比容, m 3/kgλ——吸气系数,气缸余隙容积有一定损失,λ=k k T T p p c 0011⎥⎦⎤⎢⎣⎡⎪⎪⎭⎫ ⎝⎛-- c ——余隙系数,立式:c =1%。

NV '——1小时压缩氨的体积(理论) 6042⋅⋅='n S D N V N π m 3/h式中: N ——气缸数量,D ——气缸直径,S ——活塞行程,n ——环数。

④工作制冷能力)(410h h vV Gq q N -'==λ KJ/h 三、双级压缩制冷原理(串联)对于深井冻结,地压大,若采用单级压缩制冷(蒸发温度-25℃),冻结壁厚度将很大,为加大冻土强度,减少冻结时间及冻结壁厚度,要求有较低的 盐水温度(-30℃以下),为获得低温而提出了双级制冷问题。

单级压缩制冷要求,由压缩比0p p k <8,压力差k p -0p ≤,当0p p k ≥8时,压缩机排气口压力大,温度过高,有可能超过润滑油的燃点,引起油碳化或造成爆炸事故,故当0p p k ≥8时必须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引入中间压力z p ,使z k p p <8,0p p z <8)。

双级压缩制冷是在单级制冷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中间冷却器(中冷器),可以说是两个单级压缩制冷的叠加,如下图。

原理:①按n 介绍:1 2 3 4 5 6 7 10 1依次循环制冷。

②中冷器作用:6 7 10 A 冷却低压机排出的过热蒸汽,用高压机压缩8 3 B 液体氨过冷,以获得较低制冷温度。

双级压缩制冷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卡诺逆循环过程,其热力循环也可用h —logp 图表示。

1—2 低压机做功(等焓过程):121h h l -= KJ/kg2—3等压冷却:z p z p , 2t z t3—4高压机做功(等熵过程):342h h l -= KJ/kg4—5—6 等压冷却 :k p k p ,4t k t ,冷凝器热负荷:64h h q k -=6—7过冷到7点:7t =z t +5℃=9t +5℃7—10节源降压:k p 0p10—1 蒸发过程:单位制冷量(蒸发器热负荷)101h h q -= KJ/kg6—8 节源降压:k p z p8—3 等压蒸发:z p氨循环量: z d g G G G +=中冷器热平衡: )()()(763283h h G h h G h h G d d z -+-=-d d g kG h h h h G G =⎪⎪⎭⎫ ⎝⎛--=8372由此:单位压缩功: 341221h h h h l l l -+-=+=单位制冷量:1010h h q -=冷凝器热荷载:64h h q k -=制冷系数:()()3412101210h h k h h h h l G l G q G g d d -+--=+=ε 双级压缩制冷设计计算关键是确定中间压力z p 理想的中间压力使低压机与高压机压缩比相等,即⎪⎪⎭⎫ ⎝⎛==00p p p p p p p z zk k z 实际上,高低压机氨量不等,所以 z p ≠k p p 0,通常采用插入法求算,具体计算相当复杂,z p 计算出来后,可根据p l log -图求出制冷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