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音学知识

语音学知识

•语音学知识•第一章•一、音素和音位••1、音素:能够听得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听得出来指当地人能听出来。

•2、音位: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

•问题:•1、c[ts‘]是不是一个音素?•答:是。

请比较英语cats[kæts]中的ts是一个还是两个音素?听觉和音素之间有时候有矛盾。

属心理语言学的内容。

•3、音素包括辅音和元音•1)辅音:发音时,气流在气流通道中受阻碍发出来的音。

•2)元音:发音时,气流在气流通道中不受阻碍发出来的音。

•二、辅音:•1、发音部位:(人类语言发音部位有13/14个)•现代汉语普通话7个发音部位:•①双唇音:b p m•②唇齿音:f•③舌尖前音:z c s (四个位置都可以发:上齿背、上齿龈、下齿背、下齿龈)•④舌尖中音:d t n l (上齿龈)•⑤舌尖后音:zh ch sh r (硬腭)•⑥舌面音:j q x (舌尖不抬,能发j、q、x)•⑦舌根音:g k h (舌尖不抬,能发g、k、h)•问题:1.什么叫舌尖前音?什么叫舌尖中音?什么叫舌尖后音?•2、发音方法:(现代汉语普通话)•声带颤动与否:清音17个•浊音4个:m n l r•气流强弱与否:•送气6个:p t k c ch q•不送气15个•3、气流受阻方式:•①塞音:•(发音部位完全关闭,把气流完全挡住,然后突然打开,放出气流,有成阻、持阻、除阻三个过程)•6个:b p d t g k•②擦音:•(两个发音部位之间留有一个小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摩擦成声)•6个:f h s x sh r•③塞擦音:•(先全挡,再半挡,让气流从中挤出)•6个:z c j q zh ch④鼻音:•(嘴挡住气流,鼻子出气)2个:m n•⑤边音:•(中间挡气流,两边出气)1个:l•边音:中间挡,两边出气•颤音:连续颤•闪音:颤一下•边擦音:音带摩擦,如拉萨(英)Lhasa•半元音:英国语音学家D .Jones认为元音和半元音音值上没区别,但功能上有区别,元音做音节的主要成分,半元音不做主要成分。

如[j] [w] [ʮ]。

••••••••3、辅音的四元分析法:••练习•1、普通话有多少声母?答:22个•2、普通话有多少辅音?答:22个(21+-ng韵尾)•33、普通话有多少辅音声母?答:21个•三、元音•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39个•1、单韵母10个:•ɑ[ʮ] o[o] e[F] i[i] u[u] ü[ỵ] ê[ɛ]•---------舌面元音韵母•-i[ɿ](资的韵母)-i[ʅ](知的韵母)---------舌尖元音韵母•er[ɚ] ---------卷舌元音韵母•练习1、er的阴平、阳平、上声读音与去声读音有无不同?答:不同。

普通话有两个卷舌音韵母:er, ar2、er是单韵母还是复韵母?答:不是单韵母,是复韵母。

因为舌头滑动。

3、“根儿”与“歌儿”是否同音?答:不同。

区别在韵腹是[ə]和[F]•2、元音舌位图••3、元音的四元分析法••四、声调•阴平55 妈•阳平35 麻•上声214 马•去声51 骂•参考书目及内容介绍• 1.王均、罗常培《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0。

•该书是对普通语音学的最全面的中文介绍,但是不涉及实验语音学问题。

• 2.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

•本书是一本介绍语音学基础知识的小册子。

•该书涉及到实验语音学的一些方面,可接受度强。

•3、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这是国内第一本实验语音学专门教材,全面介绍实验语音学基础知识,并综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当时实验语音学的最高水平。

该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简要阐明了语音的物理基础、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重点介绍了元音、辅音、声调、轻重音等语音要素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成果,附录中还介绍了常用的实验仪器和使用方法。

•由于编写时间较早,书中的某些结论和研究方法今天看来已显陈旧,但目前尚无可替代的中文著作。

•汉语音韵学资料•第三章•一、韵书资料•1、什么叫韵书•韵书:把一个音系的全部音节或绝大部分音节按照一定语音系统编排而成的书叫韵书。

•2、韵书的分类:•1)《切韵》系韵书(请直接点击)•2)非《切韵》系韵书(请直接点击)•3)诗韵书(唐诗)(请直接点击)•4)词韵书(宋词)(请直接点击)•5)曲韵书(元曲)(请直接点击)•1)《切韵》系韵书•①隋代——《切韵》,陆法言,成于601年,分193韵;•②唐代—— A、唐代的增修本《切韵》:•长孙纳言笺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裴务齐正字本;•B、孙愐《唐韵》;•C、李舟《切韵》。

•③宋代——•A、《广韵》,陈彭年等撰,成书于1008年,分206韵,收字约2.6万;•B、《集韵》,丁度等撰,分206韵,收字约5.3万,成书于1039年。

•2)非《切韵》系韵书•①《五音集韵》(金)唐教材P203•②《古今韵会举要》(元)唐教材P203•③《洪武正韵》(明)唐教材P211•④《音韵阐微》(清)•3)诗韵书(唐诗)•平水韵106韵(107韵),把《切韵》中的独用保留,同用合并,为106韵。

•4)词韵书(宋词)•宋代人填词不按韵书押韵,都是按自己方音分析,所以宋词是研究宋代语音的重要资料。

•(清)戈载《词林正韵》十九部•5)曲韵书(元曲)•①北曲:元大都(北京)话,北方方音。

•代表人物:郑、白、马、王。

•代表韵书:《中原音韵》元周德清,19韵部,成书于1324年。

•②南曲:苏州话,吴方言。

•代表作品:荆、刘、拜、杀。

•代表韵书:《中州音韵》,王文璧,成书约1506年,分19部。

•★现在发现最早的《中原音韵》版本是1409年,中华书局影印本;《中州音韵》藏于日本皇宫图书馆。

•3、《广韵》概说•1)《广韵》结构:•《广韵》五卷:上平声(28)下平声(29)上声(55)去声(60)入声(34)•入声:凡是平声有鼻音韵尾的韵都有入声相配,发音部位一样的,尾音具有相配关系。

•阳声入声•同音字组为一个小韵,如:○東,德紅切。

此小韵有十七个字。

••声调问题•平上去入•声调即音节四要素中的音高,音高即单位时间内声带振动的频率。

••声调是覆盖整个音节的,当声母是清音时,声调只覆盖韵母;当声母是浊音时,声调覆盖整个音节。

•2)《广韵》的性质•《广韵》成书于宋,反映的是隋朝音。

•两种争论:•一时一地之音:单一音系论•不是一时一地之音:综合音系论•冯老师观点•单一音系为基础,稍微调整••二、古韵语资料•1、金石文韵语•1)押韵在甲骨文资料中没有。

•2)最早出现在金石文资料中,《殷周金文集成》有押韵的铜器200件。

金文用韵还在研究中,王国维、郭沫若、陈邦怀、陈伟湛都做过研究。

•3)石刻文字最早有押韵的是石鼓文(10个存于故宫)•墓志铭都是押韵的,石鼓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或战国。

•2、《诗经》韵•《诗经》是最系统地反映汉语上古语音体系的资料。

•305篇:•风——160篇——十五国风•雅——105篇——大雅、小雅•颂——40篇——周颂(西周)、鲁颂(鲁国)、商颂(宋国)•1、305篇是篇篇押韵吗?答: 否,有7篇不押韵,都放在颂里•2、分析诗经的韵式是什么?答:韵式:韵位(句中韵、句尾韵)韵距(句句押、隔句押)韵数(一韵到底、换韵)•3、《楚辞》韵•反映先秦南方地区诗歌押韵情况。

•《楚辞》共有25篇:•离骚(1)、九歌(11)、天问(1)•九章(9)、远游(1)、卜居(1)•渔父(1)•研究《楚辞》:陆志韦、王力、王显•4、先秦两汉子史书韵语•中国古书四大类押韵情况:•经——《诗经》•史——很少押韵但也有押韵,前四史押韵较多•子——老子五千字,押韵根据楚方言,还有《庄子》《荀子》《淮南子》•集——《楚辞》、诗歌文集都在集部•5、诗韵和赋韵•理论上作诗是押韵的。

•汉代: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魏晋:丁邦新《魏晋音韵研究》•南北朝诗歌:王力《南北朝诗人用韵考》(奠定了王力的大师地位)•隋:李荣《隋韵谱》•唐诗:《全唐诗》大约五万首,诗人三千,研究者很多•宋代诗歌:《全宋诗》•6、词韵•作词按词人方音押韵,《全宋词》2万首。

•研究宋词:鲁国尧《宋词用韵研究》•7、曲韵•指戏曲用韵。

•确定押韵字时需要有曲谱,郑骞《北曲新谱》(台湾)•8、明清俗曲韵•指曲艺用韵•戏曲——一人演一个角色•曲艺——一人演多个角色•十三辙民间流传很多,但是没有韵书。

•蒲松龄《俚曲集》里有十三辙;•明冯梦龙(苏州人,长时间生活在杭州),写过两部书《山歌》、《挂枝儿》,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过,反映的是吴方言的情况;•《潮州歌》明代闽方言;•北京地区的图书馆中首都图书馆收俗曲最多。

•三、韵语资料的整理•1、韵语资料整理法•1)丝联绳引法(又叫丝贯绳牵法)•[清]张成孙提出,是研究韵脚的方法•罗常培《北平俗曲百种摘韵》1950来薰阁•2)统计法•①算术统计•②概率统计•③数理统计•2、音韵资料整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同一韵部并不同一韵母•2)方言•王力认为:《诗经》中冬、侵合韵,其实这是方言问题。

•冯老师认为:这是方言问题,秦风和豳风的押韵情况与东方六国的押韵情况不一样。

《说文解字》中:篆文:秦文字;古文:六国文字。

这是因为先秦时期秦与山东六国方言文字不一样。

•四、字母资料和等韵图资料•1、字母资料:三十字母和三十六字母•(古代汉语字母的概念就是声母的概念)•1)发音部位——五音: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2)发音方法:•全清——不送气清音•次清——送气清音•全浊——浊音•次浊——鼻音、边音、半元音•2、等韵图的定义(参见唐教材P61)•3、等韵图术语•1)摄: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归为一类。

•2)等:所谓“等”,是根据韵母中[i]类介音(韵头)的有无和主要元音(韵腹)的洪细来分的。

以现代生理语音学观点分析,洪细是指主要元音发音时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开口度的大小。

传统音韵学家把开口和合口各自分为四等。

•四等区别:元音的前后高低。

一般认为一二等无[i]介音,三四等有[i]介音。

•一等——ɑ•二等——a•三等——ɛ•四等——e•3)呼(开口/合口):•不能写成开口呼、合口呼,四呼是明清时期的产物。

•合口:有[u]介音的,iuan,uan•开口:没有[u]介音的,ian,an•4) 转:•内转(8摄):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外转(8摄):江蟹臻山效假梗咸•4、等和声母的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曉見溪疑來幫滂並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從心•4)只有二三等的:知徹澄娘照穿牀審(二等莊初崇山,三等章昌船書)•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禪日非敷奉微(非敷奉微只有合口三等)•7)只有四等的:邪•5、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一)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二)一三等:东戈(2)•(三)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四)二三等:麻庚(2)•(五)三等:锺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六) 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6、中古十六摄名称及所属《广韵》韵部表:•(一)通摄:东冬锺(九)果摄:歌戈•(二)江摄:江(十)假摄:麻•(三)止摄:支脂之微(十一)宕摄:阳唐•(四)遇摄:鱼虞模(十二)梗摄:庚耕清青•(五)蟹摄: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十三)曾摄:蒸登•(六)臻摄:真谆臻文欣魂痕(十四)流摄:尤侯幽•(七)山摄:元寒桓删山先仙(十五)深摄:侵•(八)效摄:萧宵肴豪•(十六)咸摄:覃谈盐添咸衔严凡•7、中古内外转及所属十六摄情况表:•(一)内转(八摄):通、止、遇、果、宕、曾、流、深;•(二)外转(八摄):江、蟹、臻、山、效、假、梗、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