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完美的课堂教学,几乎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
教师们都希望自己执教的每一堂课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且教学方法多样、环节顺畅、气氛活跃,从而获得尽善尽美的效果。
其实完美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教学智慧,现我把我的教学课堂经验来和大家谈谈。
课堂上出现的学生的一些小状况的巧妙处理。
1、老师要讲的内容个别学生已经知道了,而且课堂上发言积极,不断打断老师的授课,有些影响预先的教学设计。
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让老师有点不知所措――不讲了吧,大部分的学生不会,讲吧,看起来这一小部分学生是真会,而且学的还相当不错。
我记得我当时愣了一下,心里甚至有点恼火,但很快我就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让这几个学生代替我授课,数学课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非常清楚,例题也现成。
他们认为这是非常好的表现机会,一个个都非常卖力,其他学生除了认真听他们讲解之外,还不断的提出质疑,有时为了一个问题,所有人都积极的参与争论,整个课堂上根本不再分老师和学生,课堂气氛和谐之极。
下课后我的这节课让全校老师都赞叹不已(老师轻轻松松,学生学的兴高采烈)。
从此后,这竟然成为我的特色教学模式。
从教学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上公开课,老师们最希望出现的场景就是老师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出现老师课前预设的情况。
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再加上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家长普遍重视家庭教育,课堂上“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就已经会了”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
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重新考虑教学的起点。
2、组织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用适当的方式驾驭。
预习是指教师在进行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
预习过后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
课堂上,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学习差异可能更大。
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的预习成果,反映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起点。
3及时给学生补充课堂上要用但学生没学过或学过忘了的知识。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
具体就是及时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认知层面,备课时做全面的考虑,把学生需要的东西及时的给予补充。
4灵活回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
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
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问题,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问题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教师的备课不论如何周密,课时计划的编制不论如何详尽,都毕竟是事前的计划。
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碰到种种预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作出临时的修正和调整,用积极的,热情的态度去对待。
5用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对待上公开课时思维活跃、特别爱表现的学生。
我们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反应机敏,老师的问题刚一提出来,他们就把答案喊出来了,几乎不给别人留下思考的机会。
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肯定这位同学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也可以在私下里分享他的解题策略,悄悄地地告诉他说,你的解题思路老师非常清楚,然后以商讨的口吻跟他说:“在课堂上面重
要时刻老师一定会请你出来发言,至于平常,我希望你们把发表的机会让给其他的同学,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时可以和这位学生协商:“下一个问题老师请你当裁判,你知道答案后不要忙着说出来,要先听一听别的同学是怎样回答的,等最后老师请你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判。
你看可以吗?”学生一听说要让自己当裁判,它不但自己积极思考,而且还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谓一举两得。
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给其他同学营造了良好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氛围充分调动课堂上经常犯错误的和启而不发的学困生的积极性。
6 学生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
因此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学生错题的价值。
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当学生犯错误或不能很快的回答问题时,一定不要用侮辱的语言,甚至不能不耐烦,要耐心的,不厌其烦的教他们,启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