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社团教案(全册)

美术社团教案(全册)

美术社团教案(全册)目录第一课时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第二课时蜡笔水彩图案(图案基础课)第三课时四不像(油画棒)第四课时我喜爱的玩具第五课时猫头鹰第六课时梦的房子第七课时夜景(记忆画)第八课时美丽风景第九课美丽的小鸟一起飞第十课时喜欢的水果第十一课时七星瓢虫第十二课时树第十三课时船第十四课时美丽的建筑第十五课时童话城堡第一课时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一一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

组织教学:一、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放录像思考问题: a.在缓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师播放录像,生观察。

) b.看了录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申色彩确实很多。

请同学回答,刚d 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红、黄、蓝、橙、绿、紫……,2.板书课题: 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三原色与三间色》。

板书课题:《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讲授新课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

(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

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观察色轮,出示三色轮,思考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 (让学生尝试后回答。

) 生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c.做实验:。

尝试其他两色相加有什么新发现。

d.学生讨论间色定义(只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四、课堂练习: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0 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0 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0 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蜡笔水彩图案(图案基础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这课的描绘方法,能大胆地运用色彩,画出较美的图案。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描绘方法,能较大胆地表现图案的色彩。

难点:图案中点、线、面的组合与图案色彩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揭题,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

(1)图案是社会生活中最广泛、最普及的一种美术形式。

请学生从他的身边寻找一些不规则的散点式图案。

(2)学生边寻找边在黑板上随意地画一些简单的纹样。

然后通过透叠,交叉,重组等手法进行配置,只要注意空间的疏密匀称即可。

这种画法灵活生动,富于变化二.师生共同探讨课本中的图案的表现方法,分清图案纹样的技法,即运用点、线、面来表现。

三.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方式,提倡随意性但要注意空间的疏密均匀。

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自由变化。

四.注意对比色的运用,并做到色彩鲜艳。

五.用蜡笔描绘点、线、面,用水彩色平涂六.作业要求:(1)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案改变色彩。

(2)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自己创作一幅作品第三课时四不像(油画棒)活动目标:1.感知动物身体各组成部分即外形特征。

2.体验自由想象和创作图形的乐趣。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有绘画动物的经验。

2.材料准备各种小动物的简单图形,4开的绘画纸,24色油画棒,记号笔,铅笔,橡皮擦。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四不像在草坪的情境,激发学生幼儿兴趣。

2.引导学生自由观察,发现四不像的不同外形特征。

二.探索发现1.出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特征。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他们分别像四不像的哪些部位?2.引导学生讨论用图形组成四不像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1.引导学生怎样让四不像更漂亮?还有哪些颜色,线条和图案能装饰?三.创作表现1.请学生拿出绘画纸进行大胆创作,鼓励学生用图案的方式表现四不像的四肢。

2.提示学生在画面中注意突出四不像,并用丰富的线条和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

3.学生自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学生自由欣赏同学的作品,并评出最漂亮的四不像。

五.结束活动引导学生收拾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工具,并保持环境整洁。

第四课时我喜爱的玩具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创造未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启动主体把自己带来的玩具与同学们分享,向大家介绍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玩具(玩具的名称、造型、色彩、花纹、材料、功能、玩法与故事)二、发挥主体1、播放课件图片,欣赏不同玩具。

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现代玩具,说说它给你带来的感觉?2、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说说它特点,颜色。

3、用简单的线画出自己玩具的造型或用线设计想象中的现代玩具,学生自己刻画,师指导。

三、发展主体1、布置玩具画展(实物玩具、图片玩具、作业玩具)2、探讨玩具功能性与审美趣味。

课堂总结:1、小节本节课学习情况。

2、评选优秀作品,采用先自评、在他评、最后师评。

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第五课时猫头鹰教学内容及目标:1.能过本课猫头鹰学习,使学生了解猫头鹰的形态特点,并能概括的表现出来。

2.通过学习挤色勾线填色作画猫头鹰,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沥粉画,懂得沥粉画的画法及特点。

隐性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猫头鹰材料,了解有关猫头鹰的一些常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爱护动物等优良习惯,并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

2、“博士组”“探究组”的评比,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沥粉画法做猫头鹰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沥粉技法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范例、锡管装水粉色、硬卡纸。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

夜晚捉田鼠,猫头鹰白天睡大觉。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猫头鹰”教师导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三课《猫头鹰》”课件出课题猫头鹰。

二、讨论出新知:“首先欣赏教师带来的猫头鹰的图片。

”欣赏课件中猫头鹰的形象。

“猫头鹰长的什么样子啊?猫的头,鹰的嘴和身子。

它的两只眼睛长在头的正面,而其它的鸟却长在头两侧。

”“猫头鹰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你对它知识了解多少呢?同学们课下都查找了许多资料,我们就来一个小知识竞赛,评出我们班的…博士组‟。

下面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小组内部讨论,由你们选出的代表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评出“博士组”写在黑板上。

激发学生积极性。

三、探究出新知:“咱们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以后的自然课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多动物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用它来妆扮我们的生活。

老师也做了幅猫头鹰的画,打算把它挂到办公室里。

哦,有的同学觉得很奇怪,这幅画和平常见到的画不大一样。

我们各小组传阅一下,看看摸摸,小组讨论老师这幅画和平常的画有什么不同?”“你们组认为老师是分几步把它表现出来的?最早、最完整总结出来的小组将获得…探究组‟的称号。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作画步骤:1、大形(画大、简练)2、挤色线3、填色4、整理这种挤色勾线填色作画的方法叫沥粉画。

师评出“探究组”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精神。

老师这儿有一幅勾好的猫头鹰,哪位同学来试试挤色勾线的过程。

四、下面,同学们也来试一试用沥粉画方法做一幅猫头鹰装饰画。

教师巡视辅导。

五、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课下延伸:我们什么方法表现猫头鹰,使它能更好的美化我们的生活。

课件出表现猫头鹰的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第六课时梦的房子教学目标:1、尝试简单立体造型的设计与表现,掌握基本的空间造型技巧。

2、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空间联想能力、创造力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造型敏锐感和对立体造型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流程:一、引入、揭题: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做过哪些梦?(想一想)如果能将好梦藏起来,在我们入睡时它们会悄悄飞进我们的梦乡,那该多好啊!今天我们一起来造一座“装梦的房子”,好吗?二、构思、分析:1、发散构思:讨论:用来装梦的房子会是怎样的呢?2、媒材分析:同学们刚才的构思真不错,老师听得都入迷了。

(出示这节课所用的材料——白板纸。

)今天我们一起用白板纸来尝试“造房子”。

你们刚才用其它材料做的构思,可以回家试着做做看。

三、设计、制作:第一步:独立设计“窗”1、每组同学同在一面“墙”上设计,每人独立设计一扇“窗”。

师:如果你在做“窗”时剪下一些形,请保持这些形的完整,等会儿我们可以利用它们。

说说谁的“窗”最别具一格?哪组“窗”在“墙”上的安排最美?第二步:合作装饰“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打扮“墙”(大胆地创作,可用水粉画,彩纸贴等,注意点线面结合。

)每组都把自己设计的“墙”举起来,大家一起欣赏,评析。

老师小结,颁奖。

第三步:合作组合“房”各组派一名“工程师”合作将“墙”组合成“房”,其他同学各自把刚才剪下的形挂在从教室天花板上垂下来的线上,进一步利用空间,突破造型本身。

四、欣赏、表现:用灯光表现大型立体纸造型——“装梦的房子”,学生静静地欣赏自己完成的作品。

让学生说说对合作完成的立体造型作品的感觉。

说说自己现在的心理感受。

第七课时夜景(记忆画)简单的步骤图:蜡笔、水彩笔、铅笔、橡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