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省一等奖课件72341118
大学语文省一等奖课件72341118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风骚二则:
招 魂 屈 原
《楚辞》是续《诗经》之后,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 部诗歌总集,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南方楚文化孕育出的诗歌杰作。 屈原则是这种诗歌体裁的开创者和最杰出的作家。由于楚辞和汉 赋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的作品又有“屈赋”之称。 《招魂》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组成,以宏美的屋宇、 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舞乐,招徕楚 怀王的亡魂。诗歌反映了屈原强烈的忠君爱国情绪,具有宏阔的 题旨、庞大的结构、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表现力。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风骚二则:
招 魂 屈 原
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 处,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 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 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 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 往来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归来兮!不可以久淫些。魂兮归来! 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脱, 其外旷宇些。赤螘若象,玄蜂若壶些。五谷不生,藂菅是食些。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诸子六章:
《老子》三章
道可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 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 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风骚二则:
招 魂 屈 原
上:君主,指楚怀王。
长离殃:长遭祸患,指怀王不察己德,不听劝谏,遭受祸殃。
上帝其命难从:指执掌占梦之法的天官,所以让巫阳来卜招魂魄。 何为四方些:为什么离开躯体远去四方呢?些,句末语气词。 长人千仞:东方有长人之国,国人高千仞。仞,七尺。 流金铄石:金石皆被熔化,极言其热。
七 月《诗经· 豳风》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章节目录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风骚二则:
七 月《诗经· 豳风》
流火:大火星偏西下行。火,星宿名,也叫“大火”,就是心宿。周 代夏历六月黄昏时分,心宿出现在正南方最高点。
授衣:把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之日:指周历一月,就是夏历十一月。下文“二之日”、“三之 日”、“四之日”分别指夏历十二月、夏历一月(正月)、夏历二 月。 同我妇子,馌(yè )彼南亩:我的妻子、小孩一起送饭到田里。馌, 送饭。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诸子六章:
《论语》三章
《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今本《论语》共二十篇,比 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始终如一地 贯穿了这一思想,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孔子的这一思想特征。 《论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非常广泛,诸如如何做人、如 何学习、如何塑造君子人格、如何务政、如何治国安邦等等社会 人生问题都有论述,孔子高尚的道德境界和深厚的诗、礼、乐修 养,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的构建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产生过重大 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研究《论语》,要做到“古为今用”,汲 取孔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运用于我们自身的思想建设和道德建 设。
大学语文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北 京 出 版 社
大学语文
第一部分
阅读欣赏
章节目录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第三单元 爱国豪情 第五单元 情感世界 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 第九单元 理想信念 第二单元 风土人情 第四单元 历史漫步 第六单元 艺术天地 第八单元 自然科学 第十单元 生命感悟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风骚二则:
遵彼微行:顺着那小道行走。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风骚二则:
《诗经》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 学一个光辉的起点。《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它从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间风俗等多方面表现了西周至春 秋中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 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早期诗歌,开辟 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诗经》作为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贡献给人 类文明的瑰宝。《七月》依次叙述了当时民众一年中修理农具、下田 劳作、采桑养蚕、织染制衣、集体狩猎、修缮门户、筑场收获、服役 酿酒、岁终祭祀等繁重忙碌的农事生活,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 诗。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诸子六章:
《论语》三章
輗(ní ):古代用牛拉的车叫大车,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 口的地方。横木两端要固定在车辕上,起关联作用的木销子(榫 子)叫輗。 軏(yuè ):古代用马拉的小车。把横木两端固定在车辕上,起关联 作用的木销子(榫头)叫軏。 不以其道得之:“得之”应改为“去之”。自古即如此,不必强改。 克己复礼:克,克服、战胜。己,自己的私欲。复,回复、返回。
大成若缺(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 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诸子六章:
《老子》三章
徼(jià o): 廖: 强为之名: 人:此与下句“人居其一”的“人”原均作“王” 弊: 冲:空虚。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诸子六章:
《老子》三章
老子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较早地提出了天地万 物的起源与存在的哲学命题,试图总结世界的本原和万物运行的 规律。“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 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由此,正可以说“‘道’是中国古 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老子》的语言句式连环而多变,文气流畅而富有诗意,抽 象的哲理和思辨的命题通过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是中国古代哲 学的最精彩的表达形式之一。
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诸子六章:
《论语》三章
为政第二(第二十二章)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 行之哉?” 里仁第四(第五章)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 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 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颜渊第十二(第一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