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练习题简答题:1、简述食物中毒的概念及特征:参考答案:概念: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特征是:1、潜伏期短,发病突然,呈暴发性;2、临床表现相似;3、发病与食物有关;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2、简述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参考答案:(1)传播途径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2)冬、春季高发;(3)儿童、少年多见;(4)无有效免疫条件下,人群发病呈周期性;(5)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3、简述环境对健康影响特点。
参考答案:环境对健康影响特点有:1、广泛性环境受污染后影响的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甚至可能影响到胎儿。
2、复杂性受污染环境中可有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产生联合作用,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人体,多因多果,关系复杂。
3、多样性4、长期性4、简述合理膳食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合理膳食基本要求有1、能保证供给机体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且营养素间的比例平衡。
2、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率。
3、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使其多样化,促进食欲,满足饱腹感。
4、食物本身无毒害,不受污染不会对机体有害物及食之无害。
5、有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合适。
5.简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参考答案: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慢性作用:由于污染物多为低剂量、长时期的排入环境中,因而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作用。
当人体吸收环境污染物的量逐渐累积到足以造成机体操作的剂量,或有害污染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积累(机能蓄积)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远期危害:(1)致癌作用。
环境的致癌因素可分为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
(2)致突变作用。
突变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两方面。
(3)致畸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6.平衡膳食宝塔分几层怎样正确应用平衡膳食宝塔参考答案:(1)平衡膳食宝塔分五层谷类食品位于底层;蔬菜和水果类食品位于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品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位于第四层;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
(2)平衡膳食宝塔应用①确定你自己的食物需要,不一定要每天搬照摄入量进食,重要的是要按照宝塔各层、各类食物的大体比例;②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③要合理分配三餐食量;④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⑤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7.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
参考答案:食物中毒的处理:(1)积极抢救处理病人。
(2)及时处理可疑食物及现场。
(3)对饮食行业及炊事人员中带菌者或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皮肤病者,应调查并积极治疗。
(4)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站和有关部门报告。
(5)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进行卫生宣传及指导工作,针对本次中毒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和措施。
名词解释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主要在无病期针对致病因素采取措施,目的是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增进人群健康,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3、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4、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5、营养性疾病: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引发的疾病总称。
6、病原携带者:能够排出病原体,但没有疾病表现的人或动物。
7、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现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
8、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是指在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等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因各种言行措施不当或管理不善等原因而造成疾病传播。
9、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10、相对危险度: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之比称为相对危险度。
11、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12、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生态系统可不断通过反馈调节系统来保持其内部组成和结构的稳定性。
13、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又称平衡膳食或健康膳食。
是指全面达到营养供给量的膳食。
14、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5、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6、病因:凡能增加人群中发病率的因素均为病因。
17、疫源地: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所能达到的范围。
18、矽肺: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较高的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9、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是各种人群在住院期间获得的一切感染的通称,主要是指患者(其他如医务人员、陪护也可)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
20、发病率:新发病人与同期平均人口数这比。
2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2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2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25.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
27.公害病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叫公害病。
28.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汽能吸收和反射由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热辐射,是地表温度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等同于人工温室的作用,故称为温室效应29.碘缺乏病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最明显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和克订病。
填空题1.在疾病的预防措施中,EPI指的是扩大免疫计划2.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3.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含的三大因素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4.病因研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并因假设;验证病因假设;作出病因推断。
5.按发病的时间,职业中毒可以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三类。
6.影响健康的因素有:环境因素、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医疗卫生服务。
7.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必备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8.在疾病的预防措施中,EPI指的是扩大免疫计划9.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10.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含的三大因素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11.病因研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并因假设;验证病因假设;作出病因推断。
12.按发病的时间,职业中毒可以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三类。
13.影响健康的因素有:环境因素、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医疗卫生服务。
14.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必备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下列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A )A.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B.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C.赖氨酸、色氨酸、胱氨酸D.苏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2.发病密度的分母是( D )A.年初人口B.年末人口C.年平均人口D.人时数3.在一定范围的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大量具有相同症状和体征的病人。
这种现象一般描述为( A )A.短期波动B.季节性C.大流行D.地方性4.自病源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这一段时间称为( A ) A.潜伏期B.外潜伏期C.临床症状期D.感染期5.人体健康是指(D )A.人体不患病B.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有调节和适应能力C.自我感觉良好D.身心、社会等方面的健全与完美状态6.某人研究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结果90个病例中60人有吸烟史;90个对照中40人吸烟。
据此计算OR为(B)A.1. 5 B.2. 5 C.3. 0 D.2. 07.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主要区别在于(B )A.研究手段不同B.研究对象不同C.研究的病种不同D.研究范围不同8. 下列哪项属于一级预防(B)A. 遗传咨询B. 产前检查C. 普查、筛查D. 康复治疗9. 孕期补充下列哪种维生素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A)A. 烟酸B. 叶酸C. 维生素CD. 维生素A10. 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B)。
A. 病原体毒力增强B. 易感人口的迁入C. 计划免疫D. 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11. 目前,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为(D)A. 交通运输B. 自然灾害C. 生活性污染D. 生产性污染12. 尘肺病的诊断依据主要为(D)A. 职业史+ 临床表现B. 临床表现+ X线胸片C. 病史+ 临床表现D. 职业史+ X线胸片13. 人体必需氨基酸指的是(C)A. 食物中含量最少的氨基酸B. 在人体内由其它氨基酸转化合成的氨基酸C. 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氨基酸D. 食物中含量较多的氨基酸14. 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A)A.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罐头食品B. 剩米饭C. 禽畜肉、蛋及其制品D. 海产品15. Lalonde和Dever提出的影响健康的因素中,哪个是起主要作用的(B)A. 生活行为因素B. 环境因素C. 卫生保健因素D. 人类生物学因素16. 干瘦型营养不良症是由于严重缺乏(C)。
A. 热能B. 蛋白质和热能C. 蛋白质D. 蛋白质和脂肪17. 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是(A)。
A. 膳食中富含植酸和草酸B. 膳食中富含蛋白质C. 膳食中富含维生素DD. 乳糖18. 我国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是(D)。
A. 鼠疫、炭疽B. 伤寒、霍乱C. 鼠疫、肺结核D. 霍乱、鼠疫19. 目前我国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
A. 不洁性行为B. 经静脉注射毒品C. 诊疗器械污染D. 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