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解读

河北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解读

河北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解读
主讲人:榆树市实验小学教师
一、三年级教材的编写意图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科学课的起始年级,三年级科学教材是全套教材的基础。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课,接触科学探究,用科学的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缤纷多彩的自然现象,认识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因此,三年级科学课具有基础性和导航性的作用
教材的编写意图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感觉器官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体验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和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物体的性质和用途,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像、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年级教材的重点。

在这里有一个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就是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已经历了两年自然课的学习,对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以及认识事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三年级教材的整体结构
1.主线。

三年级教材(上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规定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三个方面相关的科学教学内容。

形成三年级教材(上册)5 个单元,1 个开门课,17 个课题;
2.单元结构。

三年级教材(上册)各单元排列的逻辑体系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认识自己开始,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按照由近到远、从易到难的原则,组织安排单元内容。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自己开始,接着认识自己比较喜欢的动植物,再寻找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进而认识学生最常见而又最易被忽视的土壤、水和空气,最后落脚在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即食品与健康,与本学期刚刚开始的《认识自己》一课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科学教学内容体系。

三年级科学教学是一个整体,通过一年的教学,学生应该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兴趣,对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三、三年级教材的总目标三年级(上册)总目标:
1、能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感知事物性质与功能;能根据事物的性质与功能对事物进行分类;能用图形辅以文字的形式记录感知结果;能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对现象进行猜想或假设。

2、对科学课产生兴趣;体验到合作的好处;在学习活动中能尊重事实。

3、知道人体基本组成和所需营养、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土壤的基本组成和我国水源的分布概况;能理解土壤、水和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4、认识到爱护其他生物、保护水资源、土壤及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能提出简单的改善环境的方法;能描述生产某种物品的基本过程。

四、三年级教材的单元构成及单元目标设定
三年级(上册)的单元构成及单元目标设定:
1.开门课《亲历科学》,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课文强调的是科学探究。

2.动物与植物单元从学生寻找身边的动植物入手,以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为载体,训练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的方法。

同时,通过对蚯蚓的观察,让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使用感官更有效。

3.土壤单元通过观察土壤、分析土壤、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土壤与植物、人(包括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实验、思考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4.水单元通过“水是什么样”、“让小水轮转起来”等探究性活动,锻炼选择研究问题、观察解释现象、搜集整理有关水的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5.空气单元通过“找空气”、“组装风车模型”、“制作纸飞翼”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空气的特性、懂得空气的流动产生了风。

6.食品与健康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与《认识自己》一课相呼应,让学生从研究自己开始,了解本册书的基本学习方法。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关心自己的营养问题、研究营养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教学
1、把握科学教学严谨性。

1)、实验方案指导到位。

2)、实验方案指导方法到位。

3)、实验记录指导到位。

4)、科学教学的真实性,实效性,教者语言精练性。

2、关注学生发展。

1)、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的榜样作用。

3)、培养学生的兴趣。

4)、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使用教材处理教材。

5)、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6)、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优化教学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