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35X课堂教学策略(实验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组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临沂市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策略》。
这套义务教育历史学科35X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成功教育理论等。
该课堂教学策略,是建立在分组学习基础之上的。
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根据各初中学校的校情、班情、教情、学情灵活进行。
分组方法要灵活、有效,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知新课知新课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1.导入新课新课导入的设计,首先要求具有针对性,即应该直接对准本节课的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的“内容标准”。
否则,就不能及时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就不能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从而就不能为学习新课作好铺垫。
其次要求具有简洁性和新颖性,即应该简短且有吸引力。
倘若太长、太复杂,就势必会浪费学习新课的时间。
最后要求具有直观性,即应该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落实课标该环节又有三个小环节,即“理解课标”“解答课标”“应用课标”。
“理解课标”,就是指导学生把本节课的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的“内容标准”进行仔细的分析、整合,弄清“内容标准”中各个问题的确切含义,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及所要解答的历史问题。
这是落实课标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解答课标”,是落实课标的关键步骤。
这一步做好了,学生就拥有了“以不变应万变”的资本。
在这一步的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利用教材和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让学生解答课标中的问题。
②使用灵活多样、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竞争中解答课标中的问题。
③引领学生解答好两种类型的课标问题。
一类是单一性的课标问题,如“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等;另一类是整合性的课标问题,它又包括课时课标的整合性问题、跨课时课标的整合性问题。
课时课标的整合性问题,如“列举明朝中外关系的主要史实”。
跨课时课标的整合性问题,如“列举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大事件”等。
在整合过程中,教师须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课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发掘出其中所隐含的新信息、新要求,并引导学生加以掌握。
通过这一活动,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整合中知新的能力。
例如,我们在解答“近代化的探索”(人教版)这一单元第一课“洋务运动”的课标时,通过整合本节课“内容标准”与前一单元的相关“内容标准”,可得出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的新问题、新认识。
通过整合本单元课标的“内容标准”,可得出如下一些新问题、新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主要表现、主要特点,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同历史作用等。
通过整合本单元与其他单元课标的“内容标准”,又可得出如下一些新问题、新认识:百日维新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以来所发生的三大巨变和在巨变中形成的三大思想成果等。
“应用课标”,即依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解答课标”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进行变式设问和情景化设问,提升学生运用课标所规定学习的历史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落实课标的一个深化和内化的重要步骤。
在这个大环节中,要根据七、八、九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学习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实行分组教学。
在一节课上,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进行若干次分组。
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组内合作、组间合作以及与教师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的能力。
该环节为学生提供的“变式问题”必须优质、适量,必须适应义务教育新课程的要求,必须顺应中考的导向,必须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按时完成。
教师向学生呈现测评题的方式,可通过多媒体、小黑板、讲义等。
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的答题评价,一定要把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解决好,以达到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3.反思完善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减少教学中的遗憾。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只有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艺术和水平。
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并且与学生一起反思课标的落实情况,检查遗漏,弥补缺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地让学生学会反思,逐渐地培养起学生在反思中自我完善的能力。
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老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反思,只有在同步反思中,教师才能和学生一同成长,才能更有效、更迅速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复习课1.自主温故教师要依据“内容标准”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复习提纲,复习提纲是引导学生自主复习的程序架构,是集知识、能力、方法、规律等为一体的纲要,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要明确复习内容、复习要求。
在复习提纲引导下,学生通过回忆知识、翻阅教材、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提出问题,或者询问老师来完成复习提纲的要求。
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学生的自学。
该环节可在课前进行,即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主温故;也可在课堂上进行,即在课堂上前若干分钟让学生自主温故。
2.合作温故该环节旨在通过组内、组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温故,落实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组内合作温故、组间合作温故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合作温故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求各个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自主温故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并记下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入各个学习小组中间,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参与释疑活动,并及时调控学生的参与状态。
对不能进行有效合作的小组和学生,要给予提醒、指导、督促。
这一环节中,合作释疑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口头发言、相互提问、课堂辩论、相互评价、上黑板板示、实物投影、多媒体演示等,都要注意使用。
对学生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指导学生动脑、动手,逐步将问题自主解决。
如果学生没有疑难问题,教师应根据课标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提出并引导学生解决多数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
对各个问题的答案,要及时让学生巩固、掌握。
3.知新探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联系整合,使之系统化、体系化;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已学过的知识中得出新的认识。
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联系、解释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整理,从而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知新题,将拓展知新切实落到实处。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知新探索,然后再由教师引导着学生使新的认识逐步得到完善;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知新探索,得出新的认识。
这两种基本方式不断地交替使用,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知新探索的能力。
4.检测巩固该环节为学生提供的检测题目必须优质、适量,必须适应义务教育新课程的要求,必须顺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导向,必须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按时完成。
教师向学生呈现测评题的方式,可通过多媒体、小黑板、讲义等。
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的答题评价,一定要把学生在检测中出现问题解决好,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讲评课讲评课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1.自查自纠该环节可在课前进行,即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进行自查自纠;也可在课堂上进行,即在课堂上前若干分钟让学生进行自查自纠。
但无论是在课前还是在课堂上,教师都要为学生下发试卷和参考答案,让学生依据参考答案自主查出失分点,并根据答案初步纠正错误、找出错因。
还要让学生记下自己理解不透的疑难问题,以便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该环节旨在通过组内、组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落实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组内合作探究、组间合作探究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求各个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自查自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并记下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入各个学习小组中间,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参与释疑活动,并及时调控学生的参与状态。
对不能进行有效合作的小组和学生,要给予提醒、指导、督促。
这一环节中,合作释疑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口头发言、相互提问、课堂辩论、相互评价、上黑板板示、实物投影、多媒体演示等,都要注意使用。
对学生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指导学生动脑、动手,逐步将问题自主解决。
如果学生没有疑难问题,教师应根据课标和高考的要求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提出并引导学生解决多数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
对各个问题的答案,要及时让学生巩固、掌握。
3.总结感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首先对本次试卷及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其次须根据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对本次测试中的得失进行总结归纳、感悟反思、吸取教训。
通过“得”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失”帮助学生弄清出错的原因,并指导学生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感悟,然后再由引导学生进行完善、升华;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感悟。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这两种基本方式的交替使用。
4.补偿提升该环节为学生提供的补偿题必须优质、适量、具有针对性,必须在难度与能力要求上同本次测试中学生做错的题目相当,必须适应义务教育新课程的要求,必须顺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导向,必须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按时完成。
教师向学生呈现补偿题的方式,可通过多媒体、小黑板、讲义等。
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的答题评价,一定要把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好,以切实弥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缺陷,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沂市义务教育历史35X课堂教学评价标准-100%评分,B等(良好)按每项分值的80-89%评分,C等(一般)按每项分值的70-79%评分,D等(较差)按每项分值的70%以下评分。